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投稿

魏婷:创新加落实做好金融服务“三农”

2016-01-08 09:34:2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创新加落实做好金融服务“三农”

  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服务模式,加大“双联惠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新品种……一项项金融惠民服务在破解农业生产全程瓶颈,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面对2015年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市政府金融办积极有效应对,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中成效凸显,亮点纷呈,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农村金融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作用。更何况,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这其中,尤以金融服务为重。在2014年4月份国务院召开的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作出重要批示:“‘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目前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农民创业融资难、享受普惠金融服务难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并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并针对客户弱势、需求小频急、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三农”产品,组合运用好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例如,榆中农村合作银行推出支持中药材相关产业的“康惠通”和农行平台上的“融商”业务功能,正是此类具有很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目前,“康惠通”已为相关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1.5亿元,而“融商”也已将兰州正大、兰州石羊以及经营皋兰特色软儿梨、和尚头面的3家企业作为第一批电商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工作服务“三农”还需要真正了解农村、农企、农民的需求,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农村小微企业行业分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高质量的抵质押品,如果照搬照套传统的信贷制度,很难准入和操作。因此,对一定额度以下的农村小微企业贷款试行包收包放,按照个贷模式进行流程改造,一站式审批,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有了好的金融产品、好的服务思路,关键还要有人去落实。要探索常态化的人员下派机制,让更多的金融人才到服务“三农”的一线去。设计长效化的服务激励机制,鼓励金融人才扎根乡镇和农村。

  金融服务“三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从而实现双赢。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都将为金融机构在拓展“三农”业务的步伐中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这也是金融机构投资价值的内在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