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水青山带笑颜
——漳县依托灾后重建助推精准扶贫
通讯员 李全有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座座崭新漂亮的农家乐依次排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首尾相连,一阵阵歌声荡漾在幼儿综合服务中心……时下,走进漳县大草滩乡小林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漳县136个村已建成千村美丽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65个,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建成了美丽乡村精品村。
灾后重建催生美丽乡村
漳县小林集中安置点是省政府确定的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小城镇,安置群众61户。为贯彻李克强总理“把兰渝铁路漳县火车站周边建设成秀美小城镇暨休闲小镇”的精神,“我们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产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项目,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国家4A级风景区服务基地,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大草滩乡党委书记霍立云告诉笔者。
同时,该县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在地震灾后重建中对136个村整体进行规划,全县76%的农户实现了“白墙青瓦坡屋顶”的崭新建筑风貌;整合灾后重建及相关项目资金15.5亿元,撬动群众自筹资金4.8亿元,开展了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积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绿色产业为美丽乡村添光彩
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和大草滩乡新联村,分别坐落在风光旖旎的贵清山和遮阳山脚下,灾后重建以来,两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
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冯虎明告诉笔者,县上先后为新联村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了5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投入扶贫资金42万元,扶持贫困户60户,投放良种马60匹、建暖棚60座。现在的新联村,已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农家乐专业村。
“精准扶贫,妇联不甘落后,妇女不能掉队。”该县妇联主席杜慧娟说:“通过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培训妇女5000余名,实现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近3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
漳县紧盯“六个精准”,将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向贫困村集中,把32%的贫困村建成了美丽乡村。结合乡情村情,按照群众意愿,大力发展中药材、蚕豆、沙棘等特色主导产业和妇女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新型富民产业,实现了“一户一品、一村一景、凸显特色、各展其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同时,该县还在特色种植产业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草滩乡种植乌龙头5000亩,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4万元。在7个乡镇规划建立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0000亩,贫困户在旺果期平均将从核桃产业中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