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亮了!年味,更足了!皋兰县什川花灯成为春节一道靓丽风景线
原标题:花灯,亮了!年味,更足了!皋兰县什川花灯成为春节一道靓丽风景线
中国甘肃网2月1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2月11日,记者在皋兰县文化馆楼前步行街看到,88盏五彩缤纷的什川花灯点亮了整条街区,美轮美奂的花灯分外醒目,既营造出了浓郁的家乡年味,也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
皋兰县文化馆馆长杨涛告诉记者:“这些造型各异的花灯是由魏公福、魏存山、苏义鸿和陶世斌等四位什川花灯传承人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精细制作而成。在皋兰人的印象里,皋兰的年味也是这一盏盏花灯点亮的。”
手扎花灯最花工夫
今年46岁的魏存山,是什川镇花灯制作人之一。扎花灯,他一做就是20多年,画草图、找模型、扎框架……在他的手下,一盏盏花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魏存山扎花灯的手艺是祖传的,自小看着爷爷扎花灯,他也沾染了浓厚兴趣。
“可别小看这门手艺,手扎花灯是一件麻烦事儿。每一盏花灯的一点一滴、一丝一缕,都是我们这辈人的心血呐。”魏存山说。
魏存山告诉记者:“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些花灯,也需要用上五六个小时。先要撵好绑扎用的线绳,将铁丝屈成想要的弧度,接着用线绳将屈好的铁丝一圈接一圈扎起来,箍成灯笼的内栊;再把绸子糊上,为了好看,还要配上装饰,底部得加上穗子,灯身要贴上样式,还要镶上金边儿……这样一盏小小的花灯才算大功告成。而工序更为复杂的大型花式灯笼,动辄就要五六天的工夫。今年,我和爱人一起制作了一对狮子,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
主题不一,寄托手艺人的美好生活愿景
花灯的造型主题也反映着手艺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每年的主题不尽相同。在今年制作的造型各异的花灯中,56岁的苏义鸿制作了冬奥会元素的花灯以及致敬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的主题花灯。
“我特意制作‘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及其他奥运项目的花灯,以此为奥运健儿加油。”苏义鸿说,“另外,我还制作了由大白菜、小麦、玉米、西瓜、辣椒等元素组成的五谷丰登的花灯。用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寄托着人们求吉祈福的美好意愿。”
为了让花灯保存时间更长,如今,花灯轮廓扎好之后,便用绸子替代纸糊在外面。“用绸子更耐用,花灯可以保存一两年时间。但用绸子也有它的缺点,用画笔在绸缎上创作时,颜色容易走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还专门询问了老一辈的匠人们,在绸缎上涂上白矾之后,在绸子上创作时便不易走色。“苏义鸿说。
花灯让年味更浓
“过年不做一些花灯,就感觉过年没意思。” 魏存山笑呵呵地说,“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我们都会忙着扎花灯。因为白天要上班,我只能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制作,而今年我总共制作了18盏花灯。”
2月8日,由皋兰县文化馆主办的“文化进万家·非遗直播家乡年”暨“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灯展活动正式启动。88盏五彩缤纷的什川花灯正式亮灯。活动一直持续到2月17日,旨在通过富含传统年味和情感的活动,为游客提供一道美味的文化大餐。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今花灯手艺人都是一些老年人,鲜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
魏存山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年轻人都选择外出上班,没有机会接触这门手艺,加之传统手工艺制作复杂、注重细节,利润微薄,且市场需求不强,使得花灯制作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我希望以后非遗能够走进校园、社区等一些场所,通过文化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灯,才能得以传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相关新闻
- 2022-02-09兰州市皋兰县文化馆元宵灯展活动启动 88盏什川彩灯亮灯
- 2022-01-30兰州:皋兰县党员干部包户守好外防输入社区防线
- 2022-01-07皋兰县政务服务大厅开通“皋兰发展我来说”服务窗口
- 2021-11-29兰州市皋兰县2022年将为民兴办十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