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科 甘当村民健康“守护人”
原标题:高明科 甘当村民健康“守护人”
本报记者 路世玲
从22岁背上药箱到60岁退休,高明科早已记不清自己开过多少张处方,治好了多少抱病而来的老乡,他只记得父亲给自己说过的那句话:“你要专心看病,不辜负每一个来找你看病的人。”
高明科1940年出生,华池县五蛟镇马河村人。1954年,14岁的高明科走进了父亲一手创办的马河小学。1959年,高明科考到了庆阳师范。1962年,高明科被父亲送到马河村医疗站学医。
当时,马河村医疗站担负着3个生产队、4100多人的防病治病工作,但只有一个医生。由于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医疗卫生设施落后,马河村医疗站缺医少药的问题十分突出,老百姓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小病拖大、大病夺命的事常有发生。所以,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高明科便立志要做一名造福乡里的好医生。
第一次出诊,高明科背着医药箱翻山越岭十几里,在给肠梗阻病人插皮管通便时,病人的粪便喷了他一脸,旁边的人都作呕不已,但高明科稍微收拾了一下,就继续给病人治疗。病人医好了,高明科却几天都吃不下饭。
1966年,刘阳洼村的一个病人得了结核性胸膜炎,在县医院治疗了两个月后复发了,没钱再去县医院,就来找高明科,但高明科所在的医疗站达不到住院条件,高明科就把病人接到自己宿舍,每天为病人接尿、喂药、打针、做饭,直到病人情况好转。
由于勤奋好学、宅心仁厚,高明科的医德医术渐渐小有名气,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1966年,高明科被评为华池县模范赤脚医生。
1971年,高明科被推荐前往兰州医学院深造。在兰州医学院的4年里,高明科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学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所有的医学书籍。由于勤奋好学,毕业时成绩优异,校党委决定让他留校任教,但高明科拒绝了。学成归来的高明科,还放弃了留在县城的机会,返回了马河村医疗站。
回到马河村医疗站后,高明科一边出诊一边想办法改善医疗条件。缺医少药,他就带领全站人员栽种草药,不仅满足了自需,还拿结余出售。在高明科的努力下,马河村医疗站不仅解决了资金、药源不足的困难,还实现了为村民免费治疗。
行医多年,高明科始终牢记着父亲的叮嘱,心里始终装着病人。1975年的某天,高明科的肺气肿和过敏性气管炎发作,正在卧床静养。听闻农建工地土崖塌方砸伤了人,他顾不得自己的病情,挣扎着起身一口气跑了9里山路赶到事故现场。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伤员脱离了危险,高明科却一头栽倒在了地上。1976年的一天,在外出诊的高明科收到妻子来信,说女儿生病了叫他回家照看。回家的途中,高明科遇到一位村民,说家里有重病人,他想都没想就跟着去了。由于病人情况严重,高明科在病人家里守护了两天一夜,等到病人脱离危险,他才想起患病的女儿。赶到家时,女儿的病情已经恶化,不得不紧急送往县医院抢救。
1998年底,高明科退休了,但是他退而不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些老年慢性病新的治疗方法,研制出了愈脑中风丸、冠心丸、乙肝丸、哮喘丸和乌蛇丸,在临床上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如今,已83高龄的高明科仍心系患者、关注卫生事业,经常免费为上门患者服务,积极为疫情防控等捐物捐资,深受群众尊重和爱戴。
相关新闻
- 2021-08-19庆阳市西峰区:落实河湖长制 守护碧水清流
- 2021-04-29甘肃庆阳:扫黑除恶守护一方平安 推动问题整改见实见效
- 2021-03-10庆阳高武成:做畜牧养殖的“守护神”
- 2020-10-23“家教惠陇原——儿童安全守护公益巡讲”走进正宁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