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铁路“守灯人”日行16公里:守望更多人的回家路
2022年1月,兰州铁路局兰州电务段职工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 张卫忠 摄
(新春走基层)深山铁路“守灯人”日行16公里:守望更多人的回家路
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 (李振军)1月的西秦岭山区,寒风凛冽。在兰州铁路局兰州电务段桔柑信号工区作业班前会上,工长宋旭仔细翻看《任务单》,并向其他职工反复叮嘱作业要求。
他们的任务是对西秦岭隧道内的铁路信号设备进行检查测试,这也是春节前最后一次进入隧道开展设备检修。宋旭表示,灵敏可靠的信号设备就像火车的“眼睛”,指挥着列车有序、高效、安全运行。
位于甘肃南部的西秦岭铁路隧道,由北向南穿越西秦岭山区,全长28.236公里,是兰渝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目前国内第二长大铁路隧道,在保障兰渝铁路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铁路沿线日常检修的重点防护区段。
兰州铁路局兰州电务段职工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 张卫忠 摄
“西秦岭隧道内部包含1个中继站、57个轨道区段和25架信号机。”宋旭介绍说,平时遇到设备突发情况需要应急处置时,无法搭乘轨道车,只能采取步行进入的方式,尤其是隧道内中继站设备的应急检修,需要耗时3个小时,来回步行16公里。
“我是光荣的铁三代。”任杰自桔柑信号工区成立,便扎根在此。
“从小是在车站的值班室里长大的。”在任杰的印象中,不爱说话的父亲总是忙忙碌碌,成天成夜不在家。因母亲工作的原因,父亲便经常将他带到单位照看,这也让他在儿时便熟悉了南来北往的火车和蓝色的铁路服。
现在的任杰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渐渐理解了曾经父亲和爷爷肩上的那份责任。在任杰的心中,“铁三代”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家风和责任的传承。
桔柑信号工区7名年轻职工,其中5人都是家在陕西、山东、吉林等地的“外乡娃”,让这个大山里的小班组,充斥着全国各地的口音,被大家笑称为“全国联合班组”。这些家在外地的年轻人,平时吃住都在单位,回家的机会非常少,尤其近年受疫情影响,他们中有的人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
来自吉林的文静女孩杨晶博2020年12月参加工作,刚步入岗位没多久,便赶上春运,今年,她也选择和同事一起守护兰渝铁路,守护西秦岭隧道安全畅通。
“妈,今年过年我可能又回不去了,单位这边需要有人值班,您不怪我吧?”“傻孩子,妈怎么会怪你,只要你工作的同时能照顾好自己,妈就放心了。”
回到宿舍的杨晶博拨通和母亲的视频通话,看着母亲悄悄泛起的泪花,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她匆匆挂断了与母亲的通话。
连续两年不能陪父母过年,让杨晶博的心里不是滋味,但她也认为,她们虽然远离灯红酒绿,没有时尚娱乐,但能维护好铁路信号设备,看到更多人平安回家也是一种自豪。(完)
相关新闻
- 2022-01-25【专题】2021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线上展播
- 2022-01-26尹弘在省纪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强调: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 2022-01-27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致全省离退休老同志的新春慰问信
- 2022-01-27甘肃省市场监管工作座谈视频会议召开 张世珍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