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会宁:抓住产业“牛鼻子”做好振兴“大文章”
通讯员 刘玉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会宁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深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致富能人树榜样 示范引领带动强
家住土门岘镇的李宗贤,一直以来家庭收入以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拮据、入不敷出,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李宗贤经过深思熟虑后,2017年他毅然辞职返乡,通过政府金融扶持走上了养殖之路。从苦苦探索、缺乏技术到找准致富新路子,积累养殖丰富经验,如今的李宗贤,办起了土门岘镇顺民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养殖100多头西门塔尔牛,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养殖达人,生活有了奔头,忙的不亦乐乎。
富起来的李宗贤还不忘帮带乡亲们一把,空闲时间他积极给乡亲们传授养殖经验和方法,同时还在自家的养殖合作社里给当地百姓提供务工岗位,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称赞。
“我想着以后把规模再往大发展一下,再带动周边的百姓和亲朋邻居好好养牛,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宗贤兴致勃勃地谈到。
和谐宜居家园美 乡村旅游添动能
近几年,会宁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同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
与此同时,会宁县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兴办度假村、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民增收领出新路子。先后建成了“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线川.田园综合体”“神秘药谷.养生杨集”“进士故里.苏家堡”“南什.红军村”等一大批集美食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招揽八方来客,为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下一步,会宁县将按照“一县一特色、一乡一品质、一村一风貌”思路,建设新堡子、甘沟驿等93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家岘、谢埂等10个休闲旅游村和10个传统村落,建设沈屲、钟岔等56个产业中心村,建设安家坡、八岔等135个清洁村庄。
扶贫车间进农村 挣钱看家两不误
2017年,随着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家住中川镇的蒲彩霞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这里一边务工一边务农,工作、家庭都可以兼顾到,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家门口的厂子里上班挺好的,一天打个包、贴个纸盒,很轻松,也有一份稳定收入了,从我家到厂里骑自行车有十几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曲雄林说。
一直以来,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形成了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良谷为主、其它小杂粮为辅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建成了具有优势特色的绿色小杂粮现代化种植基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户入社,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23人,工人每个月工资在3500元以上。组织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达8场次1000多人次,累计向贫困群众免费发放小型播种机20余台、种子8000余斤,组织带动贫困群众200 多户种植小杂粮增加到2000多亩,户均小杂粮种植纯收入1.2万元左右,很大地增加了脱贫群众的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产业振兴。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紧紧抓住产业“牛鼻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生态环境改善,助力乡风文明提升,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最终才能做好振兴这篇“大文章”。
相关新闻
- 2021-12-30【甘快看】金塔:服务“顶呱呱” 项目“加速跑”
- 2021-12-30【甘快看】民乐: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 2021-12-30【甘快看】民乐: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田变“幸福田”
- 2021-12-30【甘快看】金塔:村民冬闲变冬忙 农房改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