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看甘肃】会宁:东西部扶贫协作硕果累累
通讯员 窦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我在山之巅,你在海之滨。
2016年7月,天津市和平区接过对口帮扶会宁县的“接力棒”,让两个在地理上遥遥相望的城市,因使命和责任而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携手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共同描绘小康梦的同心圆。
这是一场山与海的牵手!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会宁县在天津市和平区帮扶下,实施了一大批援建项目、培训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办成了一大批好事实事、帮扶了一大批困难群众,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的扶贫协作框架体系,取得了多点开花的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和平区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6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382.67万元,为会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劲动力。
产业扶贫拔穷根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
“这两年我看到别人都在养牛,我也就引进了5头安格斯肉牛,现在养牛的技术越来越好了,今后我会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相信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新塬镇老庄村村民伏志刚是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发展的东风,吃上“产业饭”,阔步走上“小康路”的人。
产业兴,则乡村兴。和平区立足会宁县实际,持续强化东西部产业协作,落实产业巩固提升奖补资金,努力构建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全面帮扶促发展
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扶贫车间”的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会宁县中川镇,合作社2019年通过政府帮助,与天津市帮扶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合作社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吸纳就业、能人引领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常年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陈金娥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长效的帮扶就是将技术留下来。2020年6月2日,会宁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在天津市海河医院专家的大力帮助下,为两名尿毒症患者成功开展了首例CRRT治疗,为会宁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危重症、中毒等患者的生命健康搭起了一座希望的桥梁。
“结合会宁医疗机构学科发展需求、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帮助提升其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传帮带教”,努力为会宁县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队伍。”天津市海河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易丽萍说。
会宁县人民医院医技水平可喜的变化,正是和平区人才帮扶“传帮带”成效的一个缩影。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和平区发挥自身优势,广泛联系,安排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扶解决会宁县乡镇卫生院设备不足等问题,为会宁县医疗卫生事业注入强劲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孙子送到学校后,我就来扶贫车间干活,除去寒暑假一年能挣1万多元,我和孙子的零花钱够了。”村民刘昌琴说起现在的工作很有获得感。
刘昌琴口中的扶贫车间是位于会宁县杨崖集镇的中药材产业扶贫车间,由和平区与甘肃省长征药业集团共同出资建设,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撑,并上门保底收购,让当地农民从种到收,没有后顾之忧,就近就地就业,也不再是梦想。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乡村振兴“再起征程”。2021年,和平区立足会宁实际,在东西部协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项目实施上,将产业发展与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探索乡村振兴的“会宁模式”,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一个脚印一支奋进的歌谣。
行走在如今的会师大地,一条条通村路和连户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崭新的房屋鳞次栉比,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四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人民安居的美丽画卷。当前,当冲锋号角响起,“乡村振兴”的巨笔在会师大地上豪迈挥洒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没有停止,扶贫协作之花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持续绽放。
相关新闻
- 2021-12-29【小康圆梦·看甘肃】宁县太昌镇:多点发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1-12-29【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枸杞小镇”冬训“充电”忙
- 2021-12-29【小康圆梦·看甘肃】岷县:60万亩中药材丰收 药农喜笑颜开
- 2021-12-28【小康圆梦·看甘肃】山丹清泉镇:人勤冬不闲 温室增收忙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