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榆中怎么干?七“新”连铸激活高质量发展“密码”
原标题:2022年榆中怎么干?七“新”连铸激活高质量发展“密码”
刚刚闭幕的榆中县第十七次党代会,深刻把握榆中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和战略任务,高站位、高起点、大视野、大手笔谋划了全县今后五年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创新城三大任务为重点,奋力打造品质榆中,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体系既与榆中高质量发展历程接续接力、一脉相承,又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频共振、高度契合。即将进入2022年,榆中如何实现明年“开门红”?我们对比榆中县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面孔”切入,一起感受和展望榆中县未来一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这一届政府工作报告对榆中的发展首次提出了“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如今榆中县新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陇原共同富裕示范区、西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全省工业低碳转型示范区、西部数字经济建设示范区、西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榆中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有利条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描述。前者指明问题所在,榆中并不自满于过去的成就,以谦逊的姿态明确了8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后者提出“方法论”,以脚踏实地的精神为榆中县高质量发展列出清单、指明方法。
坚持“新”发展理念:
聚力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兴产业、强工业、重商业,进一步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围绕“三区三园四带”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特色农业扩规模、增效益,提升产业兴旺水平。
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力优化“两带一环五区”产业布局。持续培育“牛羊菜薯药”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广“收购+分红”等订单农业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建设陇嘉禾、宏欣盛、百草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标准化基地,新增高原夏菜1万亩、中药材1万亩、百合5千亩。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建成1个种业小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以上,切实保障“粮袋子”安全。
——紧跟政策导向调结构、补链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三化”改造,新增上规入库企业5家,持续壮大工业体量。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支持企业拓展产业链条,调优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扶持企业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产品,提高研发和技术转化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千企调研纾困”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培育新兴业态增活力、挖潜力,促进三产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集散物流、现代商贸,新增限上企业8家。积极承接兰州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城入园,加大毅德商贸城、家盛市场、兰州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等专业市场招商力度,提高商户入住率。加快推动亨威万象、御景院、新世界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人气旺、活力强、有底蕴的特色商圈。做优做响“兴隆天下·榆味无穷”品牌,积极培育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力争电商交易额达到8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7千万元。
——突出资源禀赋强特色、打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聚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全面提升兴隆山、青城古镇等A级景区品质,大力发展度假避暑、休闲观光、研学教育等文旅产业,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之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动素朴·李家庄、老家·浪街、沁园春·梦幻田园等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深入挖掘兰州战役遗址、彭德怀前线指挥部等红色资源,实施窦家山战斗遗址保护、皋榆工委旧址维修等“红色地标”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新名片。
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经济增长,坚定不移强引擎、抓项目、扩园区,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大抓项目、狠抓招商,不遗余力培育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园区承载平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锻造发展引擎,高水平推动“双城”建设。
坚持基础先行、生态优先,完善启动区控详规划,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生态创新城和城市副中心高质量规划建设。紧盯已梳理凝练的90个储备项目,全力做好土地收储,精准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市政道路、万家庄水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做好兰大附属学校、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丝绸之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快推进兰州航空产业园、兰州至榆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大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项目牵引,高质量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聚焦承接东中部梯次产业转移,制定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加强与中国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圆通速递等重点企业的对接联系,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全年引进项目20个以上,投资额达到150亿元。深入推进集群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推动盛阳20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陇宜居高端建材等项目落地建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成功率。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奖惩机制,强化项目团队管理和“双向承诺制”,加快实施现代化仓储物流集散中心、甘肃物产集团物流园二期等新建项目,力争123个重点项目年内全部开工。
——聚力数据赋能,高标准打造“数字榆中”。
实施数据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计划、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五年规划,全力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落户榆中,积极构建智慧榆中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鹏博士5G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信息产业园、甘肃路桥智慧交通产业园落地建设,助推数字产业稳健起步。完成“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平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云上服务”,让更多人享受“数字榆中”发展成果,推动榆中迈入“数字时代”。
——瞄定百亿目标,高起点做强产业园区。
启动卧龙川产业园三期建设,完善公共绿化、配套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强化园区土地用途管制,深化“亩产论英雄”,推行“标准地”出让,保障企业“拿地即开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卧龙川产业园风貌管控,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全力打造建筑材料、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
围绕“新”发展目标,聚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强农业、兴农村、富农民,进一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强基固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只增不减,全力助推脱贫乡村加快发展。持续强化产业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脱贫群众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坚持激活要素,充分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全方位整合乡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招商引资助力乡村、绿色产业转向乡村,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大力推广“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着力构建更加稳定的促农增收机制。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三变”改革,健全“保底分红+比例分红”联结机制,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紧盯3类23项创建指标,全力打造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和10个示范村。坚持抓点连线成面,着力打造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稳步推进中东部川塬、兴隆山、和平和青城4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取暖试点项目,打造干净、整洁、绿色、生态的宜居乡村。
——坚持涵养乡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加快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最美风尚,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把握“新”发展阶段,聚力城乡融合,坚定不移优规划、强建设、精管理,进一步绘好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城、小城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优化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青城、金崖等3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49个省级试点村庄规划,以高质量规划体系引领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统筹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土空间保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紧盯7000亩批而未供土地,落实项目、靠实产业,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突出统筹协调,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加快推进清傅公路、连霍高速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项目,实施50公里自然村通畅工程,启动和平至定远公交枢纽站建设,开通榆中至中川机场城际公交。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建成榆定路、纬九路等4条道路,新建经十路、经十三路等市政道路7条3.8公里,完成南河北路、文成中路等6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县城集中供水供热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突出品质形象,精细精致管理城市。
探索精细化城市管理新路子。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市绿化行动,扎实开展乱搭乱建、乱停乱放、违规广告等专项治理,力争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人人向往的高品质城区。科学划定“地摊经济”区域,让城市更有温度和归属感。常态化开展交通主干道、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城关、和平、夏官营等片区建设管理,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动城关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升级,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区。全力建设和平片区集大学城、商业圈等为一体的城镇综合体,积极打造共同富裕试点示范区。系统推进夏官营片区生态创新产业集聚,全力打造科创产业发展区。持续完善青城片区基础设施,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协调推进定连片区与生态创新城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支持金崖、甘草店、新营、贡井等乡镇打造特色小镇,探索产镇融合、以产兴镇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引领“新”发展方向,聚力绿色理念,坚定不移治污染、优生态、美环境,进一步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齐头并进,让榆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强化综合管控,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深入开展“减煤、抑尘、控车、治源”专项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压紧压实“河湖长制”,严格划定河道管理责任和保护范围,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确保水源地及重点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坚持科学谋划,深入开展宛川河综合治理行动。
坚决扛起“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系统实施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宛川河生态湿地建设、大小夹沟河洪道治理和309国道东南面山集流排洪道建设等生态修复项目,持续推动全流域水生态功能修复。完成日处理5万方的榆中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启动金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着力推动宛川河水质稳定达标。
——完善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全域生态修复行动。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完成1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全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生态创新城和宛川河两岸及面山绿化,加快实施2万亩北部干旱山区、南部二阴山区和黄河流域榆中段造林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推进低碳循环,深入开展绿色节能减排行动。
深入贯彻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要求,鼓励榆钢等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推进企业能耗下降。建成龙泉、夏官营等乡镇34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北山风力发电基地建设,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实施中法生态示范城项目,对8.9公里南河沿岸进行系统生态治理和开发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低碳转型。
扛起“新”发展使命,聚力优化环境,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优服务,进一步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敬民爱企之心、行简政放权之道,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全面释放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动建投集团、农投公司等县属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三农”发展比例,积极探索“三农”投入保障新机制。
——开展提质提标行动,改善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群众办事增便利。巩固拓展“四办四清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容缺受理等改革成果,全面提升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效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一窗分类受理”“不见面审批”模式,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实施培育成长工程,倾力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非禁即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推动减税降费、“不来即享”、资金奖补等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切实强化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与驻榆高校产学研合作,抓好科技项目申报与争取。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实施产学研项目2个,组织申报省市类科技项目20项,实施县列科技项目40项,转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8项。引导企业创新,搭建科技人才引进和交流平台,培育科技成长型企业3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个以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满足“新”发展期待,聚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稳民生、安民心、解民忧,进一步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开创民生事业新高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快共同富裕试点,让群众更顺心。
按照《和平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全面落实重点任务,统筹做好特色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大力发展都市观光、设施农业、特色花卉等优势产业,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聚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持续拓展产业链。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商贸物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公平均衡,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争当全市共同富裕排头兵。
——加大社会共建力度,让群众更舒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阡陌院二期、和平棚改小区等配建幼儿园装修及设备配套,改扩建和平小学,确保教育园区秋季开园招生,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县一院、县三院异地搬迁项目,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文成广场展览馆和县城、和平2个智能城市书房,加强“三馆一站”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提高社会共享水平,让群众更暖心。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社会保障提质行动,不断扩大城乡医保、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实施劳动关系和谐行动,加大欠薪治理力度,稳妥化解劳资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全年培训5000人次。
——提升社会共治能力,让群众更安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升社会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全市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做出榆中贡献。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深化平安榆中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名词解释: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双碳战略”: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兰西城市群”:以兰州、西宁为中心,包括甘肃省定西市和青海省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22个地州市的经济地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
——“兰白都市圈”:兰州和白银充分发挥各自区域的特色优势,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品质榆中”:指经济发展品质、自然生态品质、城乡建设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历史文化品质、居民生活品质、社会管理品质的统一体,是新时代产业旺、经济强、环境好、城乡美、教育优、文化兴、民心顺、民风淳、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榆中。
——“一标三实”:是指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是推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安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的新路径之一。
——“春雷2021”攻坚行动:是为巩固2020年河湖管护工作成效,防止河湖“四乱”问题反弹回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由省河长办发起,2021年春节前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一次河湖管护行动。
——“一中心、一高地、一枢纽、五区”:即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西部领先的创新产业集聚新高地,西北重要的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西部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西部先进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西北富有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西部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先进区、西部数字经济建设示范区。
——“三区三园四带”产业布局:即县委确定的产业布局,三区指高原夏菜核心区、旱作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三园指工业产业园、科技孵化园、商贸物流园;四带指都市农业观光带、乡村旅游示范带、红色文化旅游带、古镇文化体验带。
——工业企业“三化”改造:2019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提出对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涉及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四办四清单”:即收即办、当日办结、限时办结、代办服务,四清单即按照“即收即办、当日办结、限时办结、代办服务”四个类别分别制定的清单。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文/图 特约记者 杜莉莉 张永琰
相关新闻
- 2021-11-29展望新愿景 逐梦再起航——西固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新征程
- 2021-11-29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系统推进城关高质量发展
- 2021-11-29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844项政务服务事项恢复线下办理
- 2021-11-29突出“三大定位” 实现“六大突破” 中国共产党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