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愿景 逐梦再起航——西固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新征程
原标题:展望新愿景 逐梦再起航——西固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新征程




11月28日,中国共产党兰州市西固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闭幕,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结合西固“基础是石油化工、出路在减油增化、转型靠陆港物流”的区情实际,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全力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区、陆港功能承接区、老城有机更新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生态保护先行区,着力提升项目攻坚、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能力,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新征程。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突出“三大定位”,即突出产城融合示范区定位,实现地企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国家物流枢纽定位,实现“区港联动、港企联动、区域联动”发展;突出现代化中心城区定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实现“六大突破”,即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增长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以上,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十大生态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0%,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全力打造五大发展功能区
——全力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区,构筑产城融合新格局。西固区紧抓“十四五”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以石化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城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完备的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加快完善产业规划。积极跟进国家“双碳”行动战略,深化地企融合机制,共同编制完善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规划成果纳入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盘活石化厂区和周边工业用地,着力破解化工项目准入、立项和建设难题,为石化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全力支持兰州石化拆旧建新、提升改造,建成高端清洁油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润滑油基础油、炼化催化剂五大生产基地,形成“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生产格局。加快高压阀门、渤海机械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延伸产业链条。依托辖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优势,科学制定促进产业项目落地的土地、财税、投融资等优惠政策,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更好条件。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积极引进烟台万华等一批顶尖化工企业,搭建兰州石化与蓝星纤维合作平台,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不断提升全链条产业发展水平。
——全力打造陆港功能承接区,培育通道物流新引擎。深化“区港联动、港企联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承接陆港功能,拓展贸易通道,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层次,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力支持陆港发展壮大。紧盯陆港“建设大平台、构建大通道、形成大枢纽、发展大产业”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陆港面临的瓶颈制约问题,支持陆港不断完善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兰州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物流园、国际陆港物流信息中心五大核心功能,努力建成全市对外开放新地标。
积极承接陆港辐射功能。依托东川、新城等坪台地资源,优化陆港周边产业规划,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及属地拼箱、集拼集运、换装通关等功能,布局通道物流、外贸总部经济、进出口加工等外向型经济,配套发展跨境电商、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加速临港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临港经济”。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陆港通道物流优势和国际市场辐射作用,建立健全政府指导下的区域产业企业与陆港物流园区合作联动机制,鼓励辖区企业扩大对外贸易。依托陆港交通枢纽优势和人才吸附力,配套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功能,组建劳务公司,实现被征地群众原地就业创业,加快“港产城”更深层次融合。
——全力打造老城有机更新区,展示城市建设新形象。紧紧围绕全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积极构建“一廊三带、两心七区”空间格局,不断提升城市要素聚集力、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规划引领工程。紧盯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完成西固城区控详规划和城市更新规划,调整优化水源地保护范围,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以城区南滨河路段为主线,依托工业遗存、市政景观等元素,完善黄河风景线西固段功能,打造滨河景观风情带;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