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人的高铁梦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们……
原标题:武威人的高铁梦越来越近了!因为他们……
用速度引领美好未来
一头是理想的远方,一头是牵挂的家乡;一头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一头是跳动的时代脉搏。
武威人的高铁梦越来越近了……
今年国庆假期,当乡村和城市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位于古浪县黑松驿镇的兰张三四线铁路建设现场,却是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托起高架的桥墩,像条“巨龙”横卧山际,在祁连山脚下蜿蜒开来……
火烧岔沟大桥墩柱完成。
一
去年7月24日,伴随着挖掘机阵阵轰鸣声,经过近90天的昼夜奋战,兰张三四线高铁隧道局一分部项目境内涉及拆迁村庄38户的最后一套房屋拆除完毕。
这里将架起高速铁路,带动黑松驿镇、古浪县乃至武威市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发展。
征地拆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务艰巨又复杂,谈到它,“高铁人”的第一反应是“难”。
在征拆工作中,兰张三四线高铁隧道局一分部主动“晒问题”,多方“会诊”症结所在,快速协调解决问题。项目经理丛晓飞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动员会专题部署征拆工作,现场调度、协调解决问题。大家众志成城,科学施策,在短短90天的时间内,完成了3个村庄征迁任务。
“成绩单”的背后,凝聚了一线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线路多次穿越村庄,拆迁建筑物数量大;多次跨越铁路及公路,施工外部干扰大……一片牡丹种植园影响路基和站场、黑松驿镇自来水厂影响龙沟河特大桥三个墩柱施工、黑松驿公航旅露营地影响路基施工、龙沟河特大桥涉及拆迁38户……
一些村民不清楚征收政策,一些村民租不到暂住过渡房……
早春的清晨,细细的雨,伴着丝丝的冷,在眼前斜斜滑过。
窄窄的村道边,农家院子里透出的昏黄的老灯,忽闪着。丛晓飞缩缩脖子,目测着几座院落的位置和面积。每一家几口人、几分田、几头羊,哪户家中有“铁饭碗”,哪户家中有打工者,哪户家里有残疾人……这些信息飞快地在他脑海里闪过。
拆迁工作启动以来,他天天驻扎在村里,配合县上工作人员开展房屋测绘、评估。
“老丛,天黑了,回吧?”不知什么时候项目书记徐金贵站在了身后,看似埋怨的语气中满是心疼。
“让我再想想,怎么撬开这‘冰山’一角。”第二天,参与过多次项目拆迁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丛晓飞用当地土话替村民解读政策,村民们听得懂、听得明,频频点头。
每次入户商谈,丛晓飞都会带上资料本,针对每户村民算明细账——不拆、晚拆有什么损失,逐一写在纸上、发在拆迁微信群里,给村民讲透。
矛盾不过夜,问题不“搁浅”。
隧道局一分部征拆发扬“钉子精神”“蚂蟥精神”,遵循依法、阳光、透明的原则,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条政策管到底,终于打破了僵局。
原来不配合的村民,不仅主动申诉,还现身说法,做起了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啃下硬骨头的秘诀只有一个:设身处地为拆迁户着想,真心实意与拆迁户交友。”丛晓飞说,他也是农家的孩子,懂得老百姓的不易。
“他不仅给拆迁户挨家挨户做工作,看到家里困难的,冬天免费给他们拉煤球,还给一户家庭困难的孩子找了工作。”时任黑松驿镇负责征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领导让人敬佩,是从心底里装着老百姓。
征拆过程中,隧道局一分部指挥部主要领导一线办公、一线指挥、一线协调机制,快速解决难题。遇到疑难杂症,迅速调集多方力量“会诊”,快速协调解决。公安司法全程参与,及时介入调解产权纠纷;村两委积极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最后一户终于签约了!”丛晓飞说,那天山里格外冷,他和同事们围着火炉烤烧烤、喝啤酒,庆贺项目建设征途上第一程顺利“杀青”。
二
除了征地拆迁上的困难,施工还面临着高标准的环保要求等难题,让部分项目建设变成“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兰张铁路ZQ4标项目全长30.788千米,其中一分部全线9千米,有高墩36个,最高的达51米,占比40%,穿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林地、长城遗址、水源保护地等众多国家保护红线范围;多次跨越铁路、河流等既有的线路。特别是一、二分部的临建选址为林地、自然保护区、明长城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等结合地带,对建设者们来说,这是不小的挑战。
然而,隧道局一分部的建设者有知难而进的决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魄力,再次,将这些硬骨头一个又一个地啃下来。
为了打造出一条生态环保路,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施工的过程中,他们采用了混凝土砂石分离机和污泥压滤机等先进的施工设备。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水、污泥和残余混凝土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还能实现砂石、洗罐水等的回收再利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环保效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松驿一处山坡上,还存有“黑松驿古城遗址”黑色县级文保碑,山北侧有近十几米的一段土夯古城墙。据《秦边纪略》:“黑松堡,南山西北边也,山河两腋,而夹路之侧,杂以黑番。”可见,这里是河西走廊东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往来驿站。
为避免古长城遗址被破坏,施工者反复研究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警示标志标语,临时设施设置尽量远离文物保护范围,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时速200多公里的高铁将和明长城的古桥在此处相遇,现代与古老交相辉映……
路基过渡段填筑。
三
兰张三四线,这条铁路66.6 %以上的工程都是桥梁和隧道,如今沿线桥梁和隧道的主体工程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就在前一个月,黑松驿隧道顺利贯通,打通了高铁的又一“拦路虎”。
而旁边的龙沟河特大桥,也在一群“高铁人”坚韧的目光中、执着的双手中一个墩一个墩拔地而起,一座梁一座梁横卧云际。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天地间书写历史诗篇,回想起每一次攻坚战,丛晓飞都感慨万千。
高压与风险齐存,责任与担当并重。安全是前提。隧道局一分部进场后,每月按期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评审,更新、上报项目重要危险源台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和日常隐患排查。技术培训是利器。编制了《高处坠落专项应急预案》《临近营业线施工专项安全方案》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培训。及时制止纠正现场“三违”行为,组织开展安全周检、月检,确保安全目标实现……
高铁是行业技术、基础工业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施工中,决策者需要智慧和魄力,施工者需要韧性和拼劲,所有难题都要有精准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有高空坠物风险,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施工中,路堑边坡设置截排水系统,填方边坡设置临时挡水埝和临时排水槽……
“高铁运行时速高,如果有凹凸不平,哪怕一小块,后果不堪设想。”高平的铁路轨道是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想达到这个标准,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做到“万无一失”,轨道需精确到0.05mm。
“气温太冷不便于施工。”一分部书记徐金贵说,目前,全体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日夜奋战,抢抓施工黄金时间,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与时间赛跑、以工地为家,白天工作、夜里培训,连续一周下来,一段路基一段路基铺设平坦,一个桥涵一个桥涵有序排列,工人们个个变成了糙皮肤、黑脸庞……
四
风呜呜地吹,像刀子一样刺入骨髓,雪一片一片落地集结成冰。小桌上堆满了资料,先后参与了宝兰、赤喀、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兰张三四线等高速铁路建设的丛晓飞明白,这几夜会无眠。他和大伙穿上厚棉衣戴上棉帽子,拿上手电、图纸,一遍遍梳理着安全质量细节,满怀激情。
凌晨两点,丛晓飞疲惫至极,但就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高海拔缺氧让他血压升高,胸口发闷。
“多数员工来自四川和东北,刚来这里时很多人都不适应。”干燥的气候,频繁的风沙,再加上持续的高原反应,工人们日子过得苦,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坚守。
高铁人的生活是单一的。交通闭塞,仅一条乡村公路,雨雪天汽车就不能进出,好多路,是他们开车压出来的;信息不灵,没有互联网络,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远离繁华的都市,雨雪天蔬菜水果供应都成了问题……最要命的是缺氧。
海拔2600米,初来乍到,水土不服、饭后腹胀如鼓、大脑迟顿、腿脚不听使唤……山里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有时一天中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这样的生活,怎样适应?工人们告诉记者:“想着高铁飞驰而过,心里就热乎。”
龙沟河特大桥墩柱完成。
五
高铁人的情怀是淳朴的。
一年多来,建设者们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抢险救灾、扶贫助困、共同抗疫……
今年5月2日,十八里堡和黑松驿交界山区突发大火。火情就是命令。丛晓飞主动冲锋在前,迅速组织正在施工的30多名精干工人,提起铁锹和消防灭火器,不顾一切冲上山顶……
黑松驿镇是一个深度贫困乡镇,从踏进这块贫瘠土地的那天开始,大家就知使命在身。
项目开工没多久,陆续吸纳150多名当地贫困户走进工地,至目前,项目部已投入扶持地方脱贫攻坚发展产业资金约20余万元。家住古浪县黑松驿镇的赵文秦,在项目部从事测量工作,目前每月工资8500元,刷新了他的收入记录……
维修机器、铺设路基、清洁卫生、食堂配菜……项目部处处可见当地人的身影。
软弱路基地基处理。
六
梦里,一列列动车呼啸着穿越祁连,跨过沙漠、奔驰在雪山草原……多美的画面。
“姑娘,你在拍什么?高铁啥时候通?我们这里要是通了高铁,以后土豆、莴笋就不愁没人来收购了……”记者在黑松驿镇秤沟台村村道边的田埂上遇见了一位大娘,她看到记者手拿相机,主动过来搭讪。“我孙女考上了石河子大学,等今年通了高铁,以后娃娃出门就方便多了……”大娘憧憬着。
兰张三四线铁路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贯穿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联通甘肃省会兰州和兰州新区以及武威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国道遥相呼应,交汇拥抱,豪迈分开,把最广阔的西部与最发达的沿海城市紧紧相连。
兰张三四线铁路开通,从武威到兰州200多公里的路途,上午在兰州吃牛肉面、下午回凉州吃“三套车”将不再是梦。
“让城市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把告别与重逢的时间缩短。交通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脉搏。”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兰张三四线铁路建成后,武威到兰州的路程用时缩短到1小时内。这将提高交通运输的质量,促进河西地区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将是武威对外开放的新通道,将会实现城市发展效率和效益的双提高。”
不久,人们坐着高铁看武威,广阔的田野,苍茫的河流,绽放的花朵,飞翔的鸟群……时代的潮头,科技的羽翼将让未来加速,赋予远方新的概念。
全媒体记者 张尚梅 高德强
相关新闻
- 2021-11-03【甘快看】武威市凉州区: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的“幕后英雄”
- 2021-11-03抗疫一线守初心 发挥余热显担当——记武威市凉州区抗疫老党员赵维新
- 2021-11-03致敬坚守 曙光在前 | 来自绿洲医学观测者的日记
- 2021-11-01北仙高速民勤至武威段今日通车
精彩推荐
- 【甘快看】关于“流调”,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甘快看·疫情防控最美有你(48)】甘肃天水:奋战在隔离病区的影像人 请缨查房“看图说话”鼓励患者
- 【甘快看·快讯】53名流调专家已抵达天水市开展工作 甘肃累计完成流调6.01万人次
- 【甘快看·快讯】11月3日兰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累计确诊70例
- 【甘快看·快讯】甘肃1081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暂停线下教学 省内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 【甘快看·快讯】11月3日甘肃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累计确诊129例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已有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正在定点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观察
- 【甘快看·疫情防控甘肃在行动】兰州石化青年突击队冲锋在防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