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会引领 产业带动 翰墨通渭打造“文旅名县”新样板
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兰琴 文/图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名篇《通渭人家》中写到“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描述了通渭耕读文化;著名作家张贤亮赞誉通渭“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这些题词,对于把书画深入骨子里的痴爱和钟情的通渭人来说,是受之无愧的。
10月16日上午,为期一周的第十一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甘肃通渭县开幕。全国书画名家云集,11大类22项活动尽显魅力,当地人逛书画展,逛拍卖会,求丹青墨宝,观戏曲展演,好不热闹。
在通渭县体育馆,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宣布本届书画艺术节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京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国强讲话,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潘义奎主持开幕式,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尚学致辞。
三项“顶流大展”吸引众多国内名家献墨宝
作为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奖——“兰亭奖”,代表着当代书法的高度。而此次全国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在通渭的首次展出,也是在甘肃范围内的首次展出。
今年7月份,“送欢乐 下基层”中国美协赴甘肃通渭采风写生活动,采风写生作品汇聚成展,此次写生展共展出27位美术家创作的107件作品。
“张芝奖”是甘肃书法艺术最高奖,本次全省张芝书法展共展出作品195件,其中定西市书法家作品34件、通渭书法家作品11件。
这三项大展作为第十一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展,将进一步促进全省书画人才有效交流合作,必将促进全省书画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繁荣。
“翰墨飘香·书画通渭”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靓丽名片
定西,作为甘肃的一颗文化宝藏,既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当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熠熠生辉。
尤其在通渭县,古往今来人们崇尚耕读、钟情书画,“家家挂字画、户户爱书画、人人练书画”已经成通渭人独特的文化现象,“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就是耕读文化的真实写照。通渭也享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诸多殊荣。
“书画节”作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节会,被政府和百姓赋予了至高的关注度。每到书画节开幕这天,全县喜气洋洋,如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喜庆。就像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所说:“逛书画节在我们这儿就是大事!我们通渭人痴迷书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书画产业带动通渭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城,书画创作人员却有1万多人,遍布全县的画廊、书画装裱店、文化企业、书画培训机构及各类经营实体有8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书画文化产业的人员达2.8万余人,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超过280万件,年书画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
2015年,当地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文房四宝协会和画廊联盟,注册成立了13个行业协会,形成了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链条。
当地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立足“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深入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加快发展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创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为目标,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书画信息发布平台、书画采风基地、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画传承核心区,在国内形成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典范。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旅游产业欣欣向荣,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绿色发展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通渭,这个有着2100余年历史的陇中文化小镇,正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美誉,集聚书画资源优势,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翰墨飘香·书画通渭”这张名片也愈加闪亮。
相关新闻
- 2021-09-27甘肃通渭人士杨想红:跨界融合打开深圳文创新空间
- 2021-08-07定西市通渭县:医学学子暑期志愿服务疫苗接种 青春担当助力抗疫
- 2021-04-15定西通渭县:老人慢病不用愁 流动医院送医进家门
- 2021-03-30【我的扶贫故事】金昌派驻通渭扶贫干部陶玮:“驻”进群众心里 “扶”出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