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陇原处处庆丰收 ——甘肃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1-09-23 08:3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陈汐

  原标题:陇原处处庆丰收

  ——我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宁县焦村镇海升模式苹果产业基地员工借助机械进行采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祁连山雪水滋养的天祝藜麦,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甘味品牌推广运营中心供图

  崆峒区赛牛相牛大会。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祁秋谨

  黄羊河农场晾晒的制种玉米。 黄羊河农场供图

  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饲草玉米基地收割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璐璐

  甘肃农垦:田野奏响丰收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记者来到甘肃农垦条山农场和黄羊河农场,大条田广袤坦平,玉黍穗黄,瓜果飘香,稼禾盈野,满意微笑绽放农场职工的脸上。

  距离凉州区40公里的黄羊河农场,4万多亩玉米如汐似潮,玉米棒子结得硕大饱满。大型收获机奔驰在田间将玉米秸秆粉碎,把玉米棒子“摘”进机械仓内。几个来回,玉米收获机装满了玉米棒子,并牵引起车上的粮仓翻斗,一个个玉米棒子“跳跃”到东风车车厢里。

  “一仓能装15吨玉米棒吧!”农场场长李国忠介绍,玉米收货机收获到两仓,就能装一东风车玉米棒。作为甘肃第一家国营机械化农场,采取机械化收获玉米,一台机械一天能收获500亩玉米,高效高产。

  收获的玉米被送到农场加工车间加工,车间充溢着香甜的玉米气息。黄羊河农场建成全国最大的真空保鲜甜糯玉米生产线,年产甜糯玉米达4000多万穗。

  记者看到,玉米真空包装外标明:“收割后在10小时之内加工”。这些新鲜可口的玉米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速冻玉米粒供应麦当劳等中高端客户。

  就在黄羊河农场的玉米喜获丰收之时,条山农场满地的马铃薯犹如一颗颗“金蛋蛋”也迎来收获季。

  来自景泰县五佛乡泰和村村民陈玉莲,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子,蹲在地里拾拣马铃薯。“一天拾拣七八袋,能挣一二百元吧。”陈玉莲欣喜地说着,将马铃薯放入红色网袋。

  地里堆放着一袋袋鼓鼓囊囊的马铃薯。条山农场管理人员与订货公司收购人员穿行田间,进行严格检查。检验合格的马铃薯被倒入白色的大布袋。“一网袋洋芋28公斤左右,这白色吨袋能盛650公斤左右。”农场马铃薯产业负责人王文说。

  一个个白色吨袋里,马铃薯渐渐放满,堆如小山般立在田间。一辆吊车开过来,将一个个吨袋轻松吊起,放入旁边等候的大卡车里。

  “突突突……”载满着马铃薯的大卡车欢快地奔向马路,驶向上海、武汉等地。这些沾满泥土芬芳的“土豆蛋”,将在百事、上好佳、达利园等马铃薯车间进行加工,变成脆酥可口的薯片。

  此时,已近晌午,地头,散发着一股焦香的烤洋芋味。陈玉莲与女工来到地头树荫下,拿着自带的馍和菜吃起来。有人将刚采挖的马铃薯埋在土里烤熟,大家热闹地分吃烤洋芋,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条山农场的梨园里,也是欢声笑语,梨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早酥梨挂满枝头。

  “这些天,大家都是起早贪黑,早晨7点多到地头收拾车、筐、摘收工具,忙到下午7点才收工。”梨园项目队长郭守军介绍,农场有9626亩经济林,种植了早酥梨、黄冠梨及杏子、苹果等,今年喜获丰收。

  “条山农场从6月23日收杏子开始,摘梨果、收蔬菜、挖洋芋、掰苞谷,一直收获到11月份才结束。”农场场长张新春收获满满地说。

  宁县:苹果盈枝日子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杨唯伟

  9月中旬,行进在宁县平展的塬上,塬面染翠,万树摇红,硕果盈枝,香飘秋野。走进焦村镇海升模式苹果产业基地,烟富8号、思尼克、蜜脆……万亩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内品种繁多,清香四溢。

  置身果园,只见高达3.5米的果树排列整齐,行道间机械忙碌不停,工人们站在自走式果园作业平台上采摘着苹果。“现在正是中熟果蜜脆的采摘期,一直持续到9月底。”宁县焦村镇海升模式苹果产业基地区块主任李浩军介绍。

  从建园开始,李浩军就在产业基地工作,见证了基地和当地苹果产业的不断壮大。“栽植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如今进入盛果期。”李浩军说,今年产量非常好,又是一个丰产年。

  苹果丰产,日子香甜。近年来,宁县把苹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位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成功创建了国家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并通过吸纳入股、流转土地、务工带动等方式,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苹果丰产,更需丰收。走进庆新果业公司,包装车间内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分拣、包装、质检、加工,电商中心内直播活动火热进行着,苹果销售如火如荼。

  “做大电商扩销售,市场营销延链条,联农带农增效益,一直是庆新果业的发展方向。”庆新果业公司负责人李莹介绍,2019年以来,庆新果业公司共帮带1109农户、合作社11个、村集体经济13个,累计分红543万元;公司常年用工480多人,年人均务工收入1.5万至2万元。

  电商扩宽了销售渠道,宁县苹果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庆新果业公司销售量达4万吨,销售额达2.6亿元,今年,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在宁县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也正在井然有序地分拣、装盒、打包……“最近,嘎啦果大量上市,我们今年预计出售各类苹果3万吨,价格和去年差不多。”宁县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生产经理李永乐说。

  从2018年10月开始投产,西部苹果国际商贸一直在不断壮大。如今,正全力打造集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电商、质检、加工、旅游为一体的陇东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储藏分拣能力达到5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

  宁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范红年介绍,目前,宁县苹果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50万吨,年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3727元。

  安定:饲草葳蕤农民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张璐璐

  金秋,定西巨盆草牧业有限公司鲁家沟镇临时饲草收购点,交售玉米饲草的农用车辆排成了长队,院内饲草堆积如山,大型抓草机开足马力作业,机器声轰鸣,一派繁忙红火场景。

  “去年,我种了16亩饲草玉米,收益非常好。今年又多种了几亩,虽然天旱产量受到影响,但企业提高了饲草玉米的收购价,还有保险赔付,整体收益还可以。”正在临时饲草收购点交饲草的村民刘德贵说。

  丰收的喜悦处处都是。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百泉合作社千亩饲草玉米基地,饲用玉米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何创科正忙着组织农机手收割,他说:“前年,我承包了1000亩地种饲草玉米,这两年收益还行。今年天旱,但总体产量还是达到了预期。”

  近年来,安定区紧紧围绕打造西部最大的草牧基地这一目标定位,加快转变草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达70万亩,以饲用玉米、燕麦为主的一年生牧草稳定在40万亩以上,年产鲜草200万吨以上,全区草牧业产值达25亿元,成为区域优质商品草重要的供应基地。

  今年,面对多年未遇的“卡脖子旱”,全区上下抓时机、赶进度,动员群众提前一个月收割饲用玉米,主动抗旱“粮改饲”,并在全区19个乡镇就近设置31个饲草收购点,实现了农户交草不出乡镇,应收尽收,确保农民减产不减收。

  来到巉口镇甘肃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青贮制作点,工人正在将饲草晾晒粉碎、裹包青贮。“我们响应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采取抗旱保增收措施,提前收贮、高价收,尽好社会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永胜边组织玉米饲草收贮边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定西益生肉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牛作福。“合作社把每吨的价格提高到360元,加上保险的理赔,能够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牛作福介绍,这几年,合作社草畜结合,既养牛羊又贮草,实现了优势互补,转化增值。

  做好草文章,助农增收路。安定区坚持“龙头引领、多点布局”,发展民祥牧草、巨盆草业、现代草业等牧草加工龙头企业11家,建成裹包青贮和优质青干草等加工生产线15条,在全区19个乡镇分区域规划布局草品加工点60个,年加工草品50万吨以上。

  今年,安定区计划调制饲草料95万吨以上,力争饲草就地转化率达到75%,逐步形成饲草加工企业精细加工配送草品、牛羊养殖企业精心负责饲喂牛羊、畜禽销售加工企业专心拓展市场为一体的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

  崆峒区:“牛气冲天”产业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赵塬村村民唐有平劳作在自家的牛圈里,笑眯眯地看着一头头健壮的牛,向记者谈起了“丰收”。

  “现在家里养着16头牛,去年依靠养牛净收入10万元。今年刚收购的牛犊个个都很健康,来年育肥后1头牛能带来1.5万元利润。”唐有平一边给牛添加饲草料,一边算起了致富账。

  养牛走上富裕路,唐有平的经历在崆峒区绝非个例。

  崆峒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发展牛产业,崆峒区坚持“量身定制”政策,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牛产业“供血不足”的问题。出台了“八补一投”牛产业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新建养殖小区、暖棚牛舍、青贮窖、养殖或新购基础母牛分别补贴2万元、1万元、2500元、3000元。

  同时,对繁殖牛犊每头补贴500元,规模青贮户补贴1000元。为3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每户补贴玉米籽种12公斤、投放铡草机1台。目前,已累计建成暖棚牛舍5005座、青贮窖834座、规模养殖小区23处,投放铡草机6294台,见犊补贴基础母牛7.1万头,养牛户达2.78万户。

  金融支撑方面,崆峒区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衔接金融机构开发了“惠农e贷·养牛贷”等无抵押、无担保、程序简便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为养牛户提供5万元以上的惠民贷款服务。目前,共发放贷款2亿元,推动贫困群众购买优质肉牛1万多头,激活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强化保险兜底,积极统筹省、市、区级财政补贴资金,为群众减免90%的保险费用,按照每头肉牛保额7000元,保费280元的标准,每年为养殖户办理肉牛保险1万余头,降低了养殖风险。

  好政策催生好产业。崆峒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6.89万头,存栏10.88万头,畜牧业年产值达到7.3亿元,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300元,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天祝:藜麦飘香红似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通讯员 苏智成

  九月,秋高气爽,祁连山下的天祝县11万亩藜麦迎来丰收季,藜麦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红色、紫色,七彩藜麦绘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将乡村装点一新。

  “我是从新疆自驾回四川老家,路过这里,就被绚丽的藜麦所吸引,蓝天、雪山、七彩藜麦,就是一幅绝美的田园画,我们全家停下来看看风景,再给老家人带点藜麦特产。”游客吴文辉边拍照边说。

  天祝藜麦,既是景色,也是富民产业。近年来,天祝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藜麦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八大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出台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筹措整合财政资金,对全县种植藜麦的农户、合作社、企业,每亩给予300元的生产资料补助,对县内注册的藜麦合作社、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且当年投入生产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激发了群众种植藜麦的积极性。

  2018年,天祝县成功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2021年,天祝县88家专业合作社1.1万农户种植的藜麦采用订单+保单的“两单模式”,由龙头企业按统一价格收购藜麦原粮,保险公司对种植的藜麦进行承保,有效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我们将高标准规划建设藜麦扶贫科技产业园,引导藜麦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努力把藜麦产业打造成天祝的健康产业、美丽产业。”天祝县藜麦研究院院长王耀说。

  天祝县筹措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天祝高原藜麦研究院,采取“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式组建模式,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开展藜麦全产业链的研究,加强新品种培育,加快产品精深加工,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研发适用农业机械,提升了藜麦产品内涵,确保了黎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小长假期间甘肃省交通运输平稳运行 小长假期间甘肃省交通运输平稳运行
  •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写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写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
  • 陇原处处庆丰收 ——甘肃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陇原处处庆丰收 ——甘肃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 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亿多元 中秋小长假兰州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亿多元 中秋小长假兰州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 寻人:在兰州地铁兰州海关站暖心救人的警察你在哪? 寻人:在兰州地铁兰州海关站暖心救人的警察你在哪?
  • 中秋期间 甘肃省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中秋期间 甘肃省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 中秋假期 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中秋假期 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 中秋假期甘肃省公路网运行平稳有序 中秋假期甘肃省公路网运行平稳有序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无症状
2   【一会一节·系列微海报(9)】世界的莫
3   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
4   【一会一节·倒计时1天】世界的莫高 人
5   甘肃实施“爱心理发员”三年赋能行动
6   甘肃省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疗
7   第17届深圳文博会启幕 甘肃省1个主题馆
8   甘肃省调研慰问组在积石山县调研慰问
9   庆阳石化公司:发挥能源优势 助力地方
10   【纵横谈】礼赞丰收 感念党恩
11   甘肃姑娘惊艳全运赛场 张新艳为甘肃团
12   兰州市2019、2020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13   中秋期间甘肃省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14   兰州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驻两大农副市
15   “筏客子”牛强:制作羊皮筏子的手艺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