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看甘肃】会宁:“黄土地”上绘出乡村振兴画卷
通讯员 牛丽娜
“河畔镇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园供水工程项目的实施,圆了李家塬人半个世纪的黄河水上水梦,同时引领了会宁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将带动全县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开辟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做出示范和引领。”采访中会宁县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这样说道。水是农业的命脉,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年平均降水量300mm,十年九旱,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引黄上塬一直是半个世纪以来老百姓的夙愿。伴随着6月21日河畔镇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园供水工程的正式通水,当地群众半个世纪以来的供水梦终于实现了。
曾经的会宁,缺水,就如烙印一般,印在了会宁人的身上。长期以来受水利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可利用水资源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似乎成了会宁的“标配”。巨天旭和父辈们夏天集雨、冬天凿冰,赶十几里山路驮苦咸水,毕生的心血都用在找水上,回想起集雨、找水、喝苦咸水的日子,巨天旭一脸愁容地说道,“以前我们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人畜饮水都有困难,冬天经常在河里凿冰吃,庄稼雨水好的话还有收成,雨水不好连籽都收不回来。”
水利兴,农民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今年6月通水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供水工程,让这里3.6万亩高标准农田大旱之年喜获丰收,看着“点点滴滴”的滴灌作业,李家塬村村民刘兴统的脸上乐开了花。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一项关键措施,而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园项目是伴随着,大面积土地能否实现流转,上水工程扬程高技术难度大能否如期安全通水等诸多质疑启动的,利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家塬的3万多亩旱塬薄地变成了整齐平坦的水浇地。如今,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靠天吃饭的昨天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以靖会工程黄河水为水源、以李家塬供水工程为牵引的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成功走出了一条干旱塬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如今,走进河畔镇李家塬村,万亩葵花向阳而开,一派绿意盎然、丰收丰产的景象。在河畔镇李家塬村南塬的向日葵地里,巨天旭迎着午后骄阳,侍弄着向日葵。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他感叹道,“谁能想到,李家塬上还能通上黄河水,像今年这样的旱情向日葵的长势还能这样好。”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的引黄工程实现了黄灌区土地的增收增产,解决了群众温饱。那么今天的李家塬产业园建设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从满是荒地的偏僻山村,到建起美化一新的“产业园”,河畔镇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突破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掀起新一轮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新热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补齐水利“短板”才能挺直农业“腰板”。旱山塬区要实现农业增收增效,水是第一要素,实施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李家塬产业园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基础,建设上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项目用于露天作物种植新模式,不断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激活农村发展的“命脉”,走出了一条旱山塬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以水兴业、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的乡村振兴正在会师大地画卷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21-08-24【小康圆梦·看甘肃】永靖:文冠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2021-08-24【小康圆梦·看甘肃】西和:万寿菊开出“幸福花”
- 2021-08-24【小康圆梦·看甘肃】金塔:富民产业齐开花 乡村振兴扑面来
- 2021-08-24【小康圆梦·看甘肃】瓜州李彦广: “甜蜜事业”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