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让党的声音响彻雪域高原——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党支部

21-08-05 16:30 来源:新华网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让党的声音响彻雪域高原——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党支部

  盛夏的甘南雪域高原,阳光雨露、雪山草原,风景秀美如画。生活在草原深处的玛曲县欧拉乡牧民卓玛加布,晚饭后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收音机听广播。这是卓玛加布2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让党的声音响彻雪域高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青藏高原东端、阿玛尼卿雪山脚下、海拔近3600米的玛曲县,守护着高山之巅的广播转播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用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诠释着新时代广电精神。这个群体,就是中共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党支部。

      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摄

  坚守巍巍高原 铸就精神高地

  这是一个高寒的地方,每年冷季长达314天,水泥杆、铁塔、水泵水管等经常被冰雪冻坏、压断,每遇大雪封山,只好就着榨菜啃白饼。每年暖季只有51天,却经常有吓人的雷电,篮球大的火球滚下铁塔,顺着拉线,“轰隆隆”炸响。

  这是一个日照强烈、空气稀薄的地方,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高原病多发。

  玛曲广播转播台始建于1981年,承担着玛曲县域内4套广播节目的传送和甘南州“无线覆盖工程”“西新工程”等广播电视覆盖的任务,是全省118个广播转播台中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差、工作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台站。

  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全体干部职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摄

  40年来,一代一代广电人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用坚守诠释家国情怀,在巍巍高原铸就了精神高地。

  已故副台长熊熙家,就是其中一位。

  1996年12月,30岁的熊熙家顶着大雪,翻山越岭来到玛曲广播转播台,放下铺盖卷,就一头扎进了台站机房。

  这一扎,就是20余年。不少人转行或调走,可熊熙家很“犟”。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还给心爱的女儿取名“高原”。

  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发射、微波传输,主要靠大功率设备,而高山台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机器安全运行。熊熙家爱惜这些机器设备,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每逢检修,他总是第一个进入机房;检修后别人都去休息了,他还在机房忙碌着。

  2000年,广播转播台划归省广播电视局管理,全台只有10个人。面对人少、活多、任务重的局面,熊熙家主动放弃节假日。同事家里有事,他主动代班;没人愿干的工作,他主动承担……

  2011年,台站扩建在即,熊熙家又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白天赴施工现场,晚上加班加点,从无怨言。2014年玛曲广播转播台中波新机房建成搬迁,2016年玛曲广播转播台短波机房UPS电源升级改造……熊熙家总是跑前跑后,事无巨细地操心每一件事、每个细节。经常是大家吃过饭了他还没吃,大家休息了他还在打扫卫生。

  2017年,熊熙家已到高原职工退休年龄,组织上很关心他,考虑为其换个工作,可正值玛曲广播转播台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熊熙家毅然决定留在原岗位上。9月24日,玛曲县遭受特大冰雹袭击,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熊熙家不顾安危,第一时间冲进机房保护设备,避免了停播事故的发生。

  常年高原坚守,熊熙家患上了高原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多种高原多发疾病。组织上多次劝说他换岗,他却总说“再坚持坚持”……

  不幸悄然降临。2019年4月19日凌晨,熊熙家在值班时,发生高原反应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去世。

  “辛苦我一人,欢乐千万家”。刻在玛曲广播转播台院内文化墙上的这句话,正是像熊熙家一样所有玛曲广播转播台职工的写照。

  院内文化墙上刻着“辛苦我一人,欢乐千万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摄

  奉献诠释初心 担当践行使命

  极远、极寒、极苦……他们也是儿女、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台党支部书记、台长孙军,1985年加入广播电视队伍以来,历任827台机组长、副台长,援非几内亚中方专家组组长等职务。2013年,孙军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接受组织安排,踏上玛曲这片热土。

  孙军的女儿孙雨桐,生在发射台,长在铁塔下,在台站氛围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立志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成为广电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孙雨桐毅然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报考台站岗位招考,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玛曲台,成为一名普通员工。这对父女,真实诠释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情怀和崇高境界。

  共产党员李吉焕和妻子苏红霞是台里的双职工。苏红霞怀孕后,不顾高原环境导致的身体不适和孕期反应,坚持上班至怀孕7个月后才休假待产。产后在家休了6个月,便与丈夫带着年仅半岁的孩子来台里上班。单位领导劝苏红霞再休几个月,等孩子大一点再带上来。苏红霞却说:“机组本来人就少,多一个人其他人的压力就会小一点,我是党员不能搞特殊。”

  “90后”值机员皇甫江,头发稀疏、满脸皱纹,又有谁能想到,他曾经也是一个帅小伙。2014年5月,24岁的皇甫江从兰州考入玛曲台,由于高海拔和极端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上经常值夜班,那一年,他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开始大量脱落。幸运的是,也是在这里,皇甫江遇到了自己的伴侣,两年后,他和同单位的庞婕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庞婕前后两次经历了怀孕后胚胎停止发育的悲痛。医生要求她不能再上高原,但她却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抱着氧气瓶在台站工作,最后在领导和同事的反复劝说下才调休安心养胎。

  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玛曲广播转播台干部职工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以坚定的信念,和雪域高原的恶劣环境搏斗,把一个个“不可能”踩在脚下。

      甘肃省广播电视局玛曲广播转播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摄

  情系雪域高原 确保安全播出

  在高原上工作,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

  机组长刘春说:“父母年龄大了,身体经常不舒服。我回趟白银老家单程就得八九个小时,所以父母生病也不给我说。每次回家,年幼的孩子都要重新认识我一次,刚和孩子熟络起来就又要离开,这么多年,感觉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

  “秒秒是政治、分分是责任。”刘春认为,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让他作出必然的选择,这就是服从大局,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确保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目的传输播出安全。

  玛曲台大多数职工的家在兰州、武威、平凉、定西、白银等地,不管思念不舍之情有多浓,只要面对工作,他们就全身心投入,只为“让党的声音进万家、让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让信号传输更稳定”。

  今年1月刚考入玛曲台的值机员付洁明,白天头晕恶心、晚上经常失眠,即便如此,她仍然坚持工作。“前辈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事业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向他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确保安全播出。”付洁明坚定地说。

  玛曲台突出支部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能看到党旗招展。连续十年,玛曲台安全播出“零事故”。

  雪域高原的圣洁美景,荡涤着人们的心胸。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品格,让这片高原不断焕发着时代的荣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探访Y667/8次高温列车里的“守车人” 探访Y667/8次高温列车里的“守车人”
  • 长图|甘肃怎么干?尹弘书记划重点 长图|甘肃怎么干?尹弘书记划重点
  • 防疫口诀念起来,这下你记住了没? 防疫口诀念起来,这下你记住了没?
  • 甘肃省交通运输经济稳中向好 多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甘肃省交通运输经济稳中向好 多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 甘肃省拟奖补2021年度首件授权发明专利科技型企业每户企业奖补资金1万元 甘肃省拟奖补2021年度首件授权发明专利科技型企业每户企业奖补资金1万元
  • 长图|甘肃怎么干?尹弘书记划重点 长图|甘肃怎么干?尹弘书记划重点
  • 8月6日起兰州市增开夜间便民服务专线公交 8月6日起兰州市增开夜间便民服务专线公交
  • 天水 7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预计10月建设完工 天水 7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预计10月建设完工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临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2   【小康圆梦·看甘肃】庄浪:编织手艺谋
3   崇信:加快推进灵华高速项目建设 助力
4   【小康圆梦·看甘肃】西和包集村:小刺
5   瓜州:项目带动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6   武都:这份教育“成绩单”请查收
7   民乐: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振兴发展
8   金塔:民生保障有温度 幸福生活有奔头
9   漳县:“四个围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10   临泽平川镇:全面推进河长制 精心打造
11   金塔:战“疫”不松劲 紧抓项目建设
12   【小康圆梦·看甘肃】高台:90后“鸡司
13   金塔:为民办实事 让群众获实惠
14   肃南:为民办实事 便民显成效
15   金塔:办实事解难题 互助养老话幸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