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陇原巨变】文化旅游 厚积薄发
原标题:文化旅游 厚积薄发
张掖丹霞热气球旅游节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丝路花雨》剧照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瞿娟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从蹒跚中起步,在发展中不断积蓄力量,最终实现后发赶超,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十三五”的五年间甘肃累计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9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倍和2.8倍。乡村旅游成为新业态,在此带动下59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奔小康,99%的行政村、92%的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张掖丹霞、炳灵寺石窟跻身5A级景区。与此同时,文艺春风吹遍陇原,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这些绘就“如意甘肃”全域旅游长卷。
文化+旅游:创作推陈出新
6月22日晚,兰州黄河剧院上演了音乐舞蹈诗《裕固儿女心向党》,当晚,细致的舞台布景、动人的音乐旋律与现场演员的传神演出让现场的观众一度沉醉其中,掌声不断,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张林涛介绍,“十八大”以来,可以说是甘肃文艺精品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几年。
据了解,新创作品受到观众喜爱与我省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分不开。在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成功举办了“朝圣敦煌”“花开敦煌”系列美术展,创排了秦腔《民乐情》、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原创交响乐《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舞剧《丝路花雨》(2016版)、舞剧《彩虹之路》、话剧《七先生》等一大批优秀文艺精品剧目。《敦煌盛典》《回道张掖》《天水千古秀》等优秀剧目缤纷呈现,上演以来好评如潮。《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更是被评为优秀国产纪录片。
“尤其是近几年创排的中外联袂文艺晚会《相约敦煌》、敦煌时尚盛典《绝色敦煌之夜》《美丽中国·吉祥高原》‘三区三州’文艺展演,备受好评。‘敦煌画派’美术创作深入开展,‘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文艺展演成为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普惠性最强的文化惠民品牌。”张林涛说。
招大引强:带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对于兰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壮大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分社可谓是“一家独大”,现如今,兰州有旅行社300多家。
旅行社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见证。我省还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创建的A级旅游景区已有357个,星级饭店384家,旅行社780家,娱乐场所1545家。张掖市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敦煌市、嘉峪关市、崆峒区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打造玉门市等一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园(产业基地)22个。
如意甘肃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和“一会一节”成功举办,被文化和旅游部赞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并入选全国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荣获地方彩车创新奖。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1+5跨省推广营销活动成效显现。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旅游等活动深入人心。
省文旅厅相关材料显示,近年来省文旅厅制定的全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从“十三五”的3000亿元发展到“十四五”的6000亿元。同时建立了文旅产业一本账,储备了1526个项目,摸清了5140家文旅企业底数。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222.6%。重点启动实施世界银行贷款2.6亿美元支持甘肃9个文化旅游项目。协调奥地利政府批准贷款2500万欧元支持甘肃建设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文化和旅游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争取文化和旅游部配送我省流动舞台车21辆、总数达到65辆,基本实现国有文艺院团全覆盖。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邀请文化和旅游部专家指导推进武威铜奔马文化公园大景区、张掖芦水湾度假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甘南州、肃南县、康县、永靖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旅助推脱贫 美丽战胜贫困
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是我省文旅部门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全省乡村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
兰州交通大学驻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兰州交大染缬艺术研究所教授管兰生介绍,非遗扶贫是甘肃文旅助力脱贫的一个方面。
管兰生介绍,甘肃设立的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设在临夏州,为了能推动文化扶贫,使非遗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让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工作站积极争取50万元支持临夏县、积石山县开展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加强与高校合作,委托兰州交通大学组建临夏州非遗扶贫工坊文创开发团队,扶持临夏州开展非遗扶贫工作,开发非遗文创产品64861个,订单量突破23万,学员月平均收入2200元。
此外,我省还挖掘乡村独特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多元开发,全省基本形成了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6种旅游扶贫模式。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联合举办“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等活动。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301个,发展农牧家乐21500户,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5%以上,累计带动55.46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1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纳入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和数据库,10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纳就业5083人。
相关新闻
- 2021-07-01【百年风华·陇原巨变】教育事业 蒸蒸日上
- 2021-07-01【百年风华·陇原巨变】环境保护 天蓝水绿
- 2021-07-01【百年风华·陇原巨变】生态文明 大美陇原
- 2021-07-01【百年风华·陇原巨变】科技创新 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