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百年风华·陇原巨变】生态文明 大美陇原

21-07-01 15:2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赵满同

陇周刊(2021年第23期)

  原标题:生态文明 大美陇原

  民勤防沙治沙场景 省林草局供图

  兰州马拉松公园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黑河甘州湿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而言,这句话振聋发聩。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陇原儿女不断探索实践,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致富路。

  甘肃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作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和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甘肃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融入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这里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一幅美丽甘肃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守护山川披绿色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甘肃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经历了40多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部门坚持把三北工程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不断调整建设思路,在三北工程的引领下持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

  “十三五”期间,通过重点工程实施,全省完成造林2605万亩,甘肃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4.03%提高到11.33%,成就了甘肃生态文明的巨变。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累计有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30.1亿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约1.4万个,共计完成造林1.46亿亩。

  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曾经是沙进人退,经过“六老汉”三代人苦干40年,治沙造林20多万亩,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庆阳市持续推进“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自2013年开始到2020年累计造林700万亩以上,相当于涵养水源的“天然宝库”子午岭在庆阳市境内的面积,书写了黄土地上的绿色传奇。

  “十三五”期间,甘肃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58.17万公顷,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3.28万公顷,超额完成防沙治沙中期目标任务,实现了沙退人进、绿进沙退。

  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争取各类林草建设资金347亿元,退化草原治理787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30万亩。截至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达到509.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从20年前的1.7亿立方米增加到2.84亿立方米,陇原儿女的“绿色梦”已不再遥远。

  甘肃太子山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像一条绿色的长龙盘踞在甘肃西南端,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太子山管护中心东湾保护站护林员肖平龙回忆说:“1997年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林场条件极其艰苦,护林任务十分繁重,总会有不法分子偷伐偷猎。现在不但林区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且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我们的工作,在日常巡护中我们也更有了底气。”如今山青了,水绿了,在肖平龙和他同事的努力下,太子山127万亩的大地成为了800多种植物和200多种野生动物的乐园。

  盼来河湖变清澈

  在甘南州,这里拥有“黄河首曲”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天然草原、湿地和森林资源共同组成了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地球之肾”和“中华水塔”。然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草场放牧严重超载,鼠害也比较严重,再加上人为挖虫草等行为,让草原千疮百孔,甘南州湿地湖泊面积锐减,到九十年代后期许多湖泊干涸,不少湿地消失。

  “尤其是近十年,尕海水域面积由过去480公顷扩大到2354公顷,湿地面积达到近年来最高值。”甘南尕海保护站站长张勇在尕海湖边一干就是十五年,他每天用相机记录鸟类迁移和生态环境变化,也见证着环境的改善。

  2011年10月,尕海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是全世界第1975块被列入该名录的湿地。在中国,它是第41块,在甘肃,它是第一块。

  十八大以来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并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甘南州黄河办主任王致军表示,甘南落实投资2.86亿元,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碌曲段、白龙江流域迭部段等河道的生态护岸、河道清淤、河道垃圾、清理底泥等建设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规划体系初步建立,谋划有关项目18项,规划投资1146亿元。同时,编制完成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保护建设方案和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建设方案,标志着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从前期谋划阶段已全面进入政策落地阶段,为下一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理念谱新篇

  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较为分明的生态格局。在长期的生态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就像沙漠中梭梭林的根部长着极具营养价值的肉苁蓉,人与沙也可以共存。”在古浪县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古浪县漠缘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翊介绍,过去古浪县的人们忙着治沙抗沙,伴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入,让人们“犯难”的沙漠,如今综合利用下也成为群众的“金窝窝”。

  “项目完成后,可以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沙产业,改善项目区域内生态环境,同时可以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700多个,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在郭翊看来当地发展的苁蓉产业既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致富工程。

  截至2020年,全省涉足沙产业企业1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近600家,全省基础沙产业产值为174.43亿元,延伸产业和用沙产业产值为229.80亿元,总计产值达到404.23亿元。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沙产业的发展见证了我省广大群众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格局,也为我省进一步优化生态格局坚定了信心。

  “我省是全国‘十四五’期间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主战场,将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促进重点生态脆弱区增绿扩绿。”甘肃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尚有认为,“十四五”规划给我省生态持续改善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今年,我省提出完成造林绿化260万亩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5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200万亩、生态种草200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100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53%以上的新目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甜永高速部分路段即将通车 庆阳四县将告别不通高速历史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甜永高速部分路段即将通车 庆阳四县将告别不通高速历史
  •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甘肃站)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甘肃站)启动
  • 唱响百年赞歌 凝聚奋进力量——我省各地各单位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唱响百年赞歌 凝聚奋进力量——我省各地各单位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南志标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南志标
  •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一航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一航
  •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新华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新华
  •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张继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张继
  •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康世昌 2021年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康世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周刊(2021年第23期)
2   【专题】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
3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甘南:绘浓
4   祖国高于一切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
5   2021“津企陇上行”活动将于7月4日至6
6   走进国产武威重离子中心 感受重离子治
7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甜永高速部
8   武威职业学院红色文化艺术馆开馆
9   武威市图书馆举办系列活动 庆祝建党百
10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
11   高台宣化镇:孜然飘香忙采收 文明晾晒
12   西和:技能培训架起就业“致富桥”
13   临泽:农家书屋引领党史学习新风尚
14   庄浪:创新形式办实事 积分超市添“动
15   宕昌:文艺惠民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