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女干部,名字叫霞霞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村,有这样一位“暖心人”张丽霞,她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既办了实事,又暖了民心。张丽霞是崆峒区妇联的副主席,2017年八月份来到下杨村开始驻村帮扶。
翻开下杨村的村民活动影集,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打扫卫生、解决困难,兴建“积分超市”、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宣传“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村容村貌美化行动”……每张照片都在生动的诉说着张丽霞这四年来的驻村故事,她用饱含真情的一个个脚印,慢慢“驻”进了村民的心里。
一天早晨,张丽霞照例来到老党员杨玉莲家,杨玉莲今年71岁,儿子去世后,照顾残障儿媳妇的担子就落在了老两口肩上,上了年纪的杨玉莲和老伴又终年疾病缠身,低保成了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张丽霞了解情况后每周都会来帮忙打扫卫生,还会为老人的儿媳妇洗头、洗脚、洗衣服。
“那时候我们门坏了,张丽霞给我们家里用自己的钱买了一扇门,叫的匠人来给按好。因为我没有赚钱的条件,她还给我们抓了20个鸡崽儿,我一直在喂。”村民杨玉莲说。
张丽霞回忆起刚来村上时,发现村里有个蓬头垢面的村民,打问之下才知道这个人叫哈买,是个残障孤儿,平日里和年迈的外婆一起居住。张丽霞二话不说,自己动手给哈买理发、洗脸、打理卫生,整理后的哈买让村里人眼前一亮,大家笑称:哈买的脸原来这么白呦!
多年来在妇联工作的经历让张丽霞习惯了俯下身来为群众解忧纾困,来村上不到一年时间,她就成了村民心里名符其实的“娘家人”。
“有时候我在村上吃不好,有群众来找我的时候发现我吃不好,就给我把家里饭提来了,我特别感动。群众对我特别好,我也要对群众更加好。”张丽霞说。
在同事们眼中,张丽霞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尤其对群众的工作很有真心,很朴实。
“去年村上有一些家庭补助的政策,她就竭尽全力的找一些种鸡给群众进行发放,让群众把鸡养上,能够取得收益,而且去年五月份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她干了基本上两天两夜就没休息。”驻村工作队队员徐崇评告诉记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张丽霞还积极引导村民掌握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带动基层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的妇女们就会围坐在小广场一起钩织拖鞋,不时抬头闲话家常,一片融洽和谐的气氛。马春燕就是其中一员,丈夫去世后家里的收入来源也被切断。
“霞霞主席给我们请的老师来在这儿培训,学会钩织,还卖了一些呢,我现在身体不太好,做不了农活,我就钩点鞋给我贴补家用,买点药,买点日用品。”马春燕说道。
为了打开钩织品的销路,张丽霞联系民营企业家进行了现场认购活动,同时还联系了定单专业培训老师开展网络直播培训。
2020年6月份,张丽霞又联系企业家在村里创建了“巾帼圆梦扶贫车间”,安置就业人员43名,其中贫困户16户,人均年增加经济收入1.5万元,实现了群众居家就近就业。
张丽霞深知,要想解决群众的困难,发展产业是根本。她积极入户宣传扶贫贷款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动员鼓励贫困户贷款发展种养殖业,逐步扩大种养殖规模,在她的带动下,村里10头以上养牛大户和10亩以上玉米的种植大户已分别增加到12户和20户。
2020年11月,张丽霞即将调离下杨村,村里人知道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家联名请愿,签字盖手印,想把张丽霞留下来。
“张主席工作做的深刻,也做的周到。那两天要叫她走呢,村民你哭我喊,叫留下来呢,我自己也是,我一个儿子去世了,张主席把我照管的比女儿还好,我就是不想让她走。”村民杨玉莲有些哽咽。
“我们都舍不得让她走,张主席留下了,我心里也踏实了,心情也好了。”村民苏小军笑着说。
留下来,既是村民对驻村干部的最高褒奖,更是驻村干部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主动回应。情系下杨村,张丽霞主动请缨留任,选择坚守在农村一线,继续带着村民们奔向更好的生活。
“下一步就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咱们结合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产业兴旺方面,咱们下杨村的玉米是主导产业,通过打造品牌,把玉米更进一步的发展好,继续带动群众发展。”张丽霞表示。
相关新闻
- 2021-03-09【视频】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
- 2021-03-08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
- 2021-03-08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