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牛”年做大“牛产业”
近年来,民乐县立足区域特点和发展优势,按照“点线面结合、量质效并重”原则,大力推进肉羊、生猪、奶肉牛和蛋肉鸡四大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以洪平路养殖示范长廊沿线村为重点,鼓励中小养殖户通过入股联合等方式,盘活闲置小区进行集中养殖,打造规模化养殖示范村6个,积极推行“饲草种植+特色养殖”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全镇畜牧业扩量、提质、增效。
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近几年,通过村内部分养殖户合作入股,壮大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现依托标准化养殖小区、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丰富的养殖经验,有效降低了牦牛养殖的成本和风险,也带领入社社员们走上了发家致富路。养殖户边世银说,“牛是从附近邻省,青海、肃南买来的,大牛要育4-5个月,小牛需要6-7个月,现在总体牛价也上浮以后,效益也还可以,比出去打工效益可观。”
同时,养殖专业合作社还采用“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村民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采取“技术统一培训、饲喂统一模式、防疫统一流程、饲料统一采购、牦牛统一销售”的模式,解决了村民养殖技术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的牛在饲养过程中,喂的小麦草都是从附近购买的,价格也相当合适,再就是我们喂的玉米,豆粕还有浓缩料都是从张掖定点地方购买,经过我们自己的技术含量和培训技术,我们的牛喂的饲料都是有一定搭配的,牛吃的料也少存栏量又高,长得斤数也是相当不错的。”养殖户陈志文说。
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打破了以往养殖户单打独斗的局面,有问题合作社帮忙解决,让大家更科学的养牛,把效益做到了最大化。下一步,合作社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吸纳更多的社员加入,在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现在养殖场里我们存栏量在1500头左右,由我们本村的十几个农户分散养,每人养100头左右,现在大家集中起来,一起分享技术,把牛养得更好,利润更高。”养殖户边世钢说。
养牛技术跟得上,牛的健康就成了关注的问题,为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社员们都会严格做好防疫工作。边世钢说,“牛从青海买回来以后,进场之前必须要搞防疫,第一必须要打口蹄疫,再就是牛的驱虫,打完之后,消毒每个礼拜必须消毒一次。”
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民乐通过“合作社+”为产业扶贫“加把火”,带动贫困户“抱团取暖”,逐渐拧成“一根绳”,共奔小康致富路。
通讯员 赵玉梅
相关新闻
- 2021-03-01会宁:念好“产业经” 拓宽小康路
- 2021-02-26康县碾坝镇:谱写牛年产业振兴奋进曲
- 2021-02-25靖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 2021-02-25金塔:做强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