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文明之路的实践探索与时代启示
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曾几何时,生态恶劣。
今天,这片沃土重现盎然生机:碧波荡漾的青土湖、芦苇丛生的黄案滩、梭梭林立的老虎口、水鸟翔集的红崖山水库及蓬勃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兴未艾的旅游经济,构成了一幅诗意和谐的生态画卷,展示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喜人成就。
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1%,荒漠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减少,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抗击着两大沙漠合拢的桥头堡,甘肃省民勤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反弹琵琶、治沙节水,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精准治沙、科学植绿,积极构筑生态防护屏障,全力打造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成效显著。是什么让民勤生态文明建设突破“瓶颈”,实现逆袭,步入绿色发展之路?
1950年春天,民勤县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防沙治沙万人誓师动员大会,拉开了长达70年抗击风沙的帷幕。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一代又一代民勤人持之以恒战风斗沙,走过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因害设防”、八九十年代的“工程治理”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综合治理”之路,步入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阶段。
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民勤县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逐步构建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生态格局,形成了“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世界样板”。
特别是2017年以来,民勤县立足实际和中央、省市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变、投入向改善民生发力”的着力重点,确定了“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明兴县”三大战略和“坚守生态底线、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增进人民福祉”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对生态治理,强调要努力转向“更加科学、更加管用”。
民勤县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水定林、以水定规模,全程管理、确保成活”的要求,坚持造林与造景、绿化与美化、管护与增收结合,树随路走,绿随人居,统筹推进农田、道路、城区、镇区、园区、社区和景区绿化,建成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绿洲生态系统。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 11个部委列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被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生态范例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获授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
按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布局发展蜜瓜、茴香、果蔬和苏武沙羊“3+1”主导产业,制定实施苏武沙羊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和“五个一”工程,打造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规模化产业基地292个,蜜瓜、茴香、果蔬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10万亩、13万亩,民勤全年肉羊饲养量达360万只,出栏202万只。民勤蜜瓜、民勤肉羊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民勤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蜜瓜之乡”“中国茴香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称号。
同时,依托沙漠资源,通过举办沙枣花旅游节、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暨大地艺术节、沙漠国际爵士音乐会等多项活动,用全新的生态理念、文化符号和艺术风格,形象生动地传播人沙和谐共生理念,助推以沙漠生态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打响“沙海绿洲•绿洲碧海” 文化旅游品牌。
目前,中外艺术大师们精心创作的72件雕塑艺术精品永久矗立在浩翰沙漠中,茫茫荒漠变成艺术之洲、生态之洲、文旅之洲,“中国民勤沙漠艺术之都”的美誉响彻四方。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人沙和谐”,一代代民勤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民勤这块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通讯员 马爱彬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