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久久为功磨一剑 贫困山乡绽新颜——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的调查与启示

21-01-22 16:2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在提升乡村功能、彰显乡村韵味的同时,注重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核和灵魂。

  夯实党建之根。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根本保证,锻造出一大批建设有规划、落实有队伍、办事有资金、工作有干劲的“四有”型基层党组织,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领头雁”和“主心骨”。尤其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选拔配备,坚持在工作一线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干部,把美丽乡村建设“主战场”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愿意为村民服务、有能力有干劲的人选出来。调研中发现,康县的村支书普遍年龄较轻、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特别是那些工作突出的村,村支书基本都是返乡能人、致富带头人或专职化书记。

  提升功能之基。按照让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与当地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目标,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底色。大力实施“五通”(通车、通水、通邮、通电话、通电视)、“五化”(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家庭美化、四旁绿化、屋室亮化)、“五改”(改炕、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五有”(有广播电视室、文化图书室、卫生室、购物网点、活动场所),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目前,康县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村内巷道也全部硬化,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和转运处理,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2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村卫生室、村民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孩子们都能就近上学,农民群众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美丽乡村的底子打得很厚实。

  塑造风貌之形。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保护建筑、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不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筑和自然景观,保留了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没有因建设失了“土气”、丢了“乡味”,没有把村庄建成城市社区,没有把农村建得城不城、乡不乡。在康县农村,到处都能看到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等传统生产经营场所,不少村庄建起规模不等、别具特色的茶园、菜园、竹园、花卉园,许多老房子、老物件、老用具、老照片都保留下来。道路硬化、地基处理、护坡砌筑、沟道衬砌、围栏修建等,充分利用当地石头石片、树枝藤蔓、石碾瓦片等材料,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既省钱、又好看。“天然去雕饰、雕饰近天然”。白杨乡桂花庄的千年金桂、岸门口镇贾家坝的千年银杏、朱家沟的千年麻柳、长坝镇花桥村的千年菩提都得到很好保护,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弘扬文化之魂。注重传承发扬优秀乡土文化,充分发掘每个村庄独有的文化元素、文化样态及其文化价值、文化内涵,让乡村既有美丽之形、又有文化之魂。尊重历史记忆,本着“越是久远的就越是新鲜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现代的”理念,在许多村利用闲置房屋建起了村史馆、农俗博物馆、乡村展览馆等,修缮维护祠堂、宗庙,让农村千百年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各类文化绵延传承、滋养人心。例如,长坝镇福坝村建了知青博物馆,周家坝镇在供销合作社原址上建起康县供销博物馆,生动再现了几十年前的生产生活景象,让人们勾起难忘的记忆、感叹时代的变迁。

  培育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开展“四新竞赛”“六争六评”“一日五问”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把群众组织起来,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崇德向善、孝亲敬老、睦邻和谐,培育新型农民、净化乡村风气、提升全民素质,推动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在山乡遍野蔚然成风。比如,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孩子督促家长爱护环境卫生,改变陈规陋习,构建起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

  厚植良善之治。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起来,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在农村普遍组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完善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出台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民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权利得到良好保障,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康县2015—2017年连续3年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成绩排名全省前列。

  启示7:康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工作能不能干好,核心和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支部特别是一个好支书。一个村党组织坚不坚强、有不有力,村子的面貌大不一样,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也大不一样。“康县模式”表明,做农村工作首先要把村支部建好,把村支书配强。同时,要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支部和威信高的支书,把农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团结在村支部周围,齐心协力把农村的事办好,把农民群众自己的事办好。

  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塑造人。以前,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群众眼中无光、心中无望,现在,生活在景区般的村庄里,群众脸上笑了、心里乐了,从外到内都美起来了,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康县模式”启示我们,美丽乡村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而且这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要坚持内外兼修、软硬并举,以形促神、以神塑形,才能让美丽乡村之形长久发光、让美丽乡村之神融入血脉,实现内外皆美、形神兼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