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我和我的家乡丨天水麦积区白家河村:红果果变身“金果果”

20-12-29 10:0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专题】魅力麦积

  原标题:麦积区白家河村

  红果果变身“金果果”

  花牛苹果。资料图

  温馨的小屋。

  整齐美观的新农村文化广场。

  合作社开通网店,网上扫码就可下单,销路不用愁了,花牛苹果变成了农民的致富果。

  下雪天,麦积区花牛镇白家河村民家暖气很热,屋内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

  村子中间的空地上,一辆满载蔬菜水果的微型货车边围着几名村民,你买我卖生意红火。

  刚刚去重庆农博会上“取经”回来的白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白青军顾不上休息,满心欢喜地在白家河村的新农村、老村落来回转悠了几圈。

  没事遛弯的老人凑在一起唠着家常,接孩子们放学的家长在校门口聊得正欢……

  不分家里家外,村民间一团和气;无论忙碌闲暇,村里和谐安宁,现在的白家河村的确有了美丽家乡应有的气质,白青军心里那股踏实劲儿,难以言说。

  白林海家的“小洋楼”

  麦积区花牛镇以盛产花牛苹果闻名四方,白家河村在花牛镇北部山梁的背阴处,是该镇38个行政村中的其中1个,渭河、陇海铁路线与麦(积)甘(谷)公路同向穿村而过。

  12月1日至2日,雪花飞舞,天地一色。白家河村白墙黛瓦的新农村,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显得素婉、恬静。

  站在白林海家铁栅栏大门外就能看到,院内除两块预留出的小花园外,四周全部用地砖铺设,干净整洁。进入屋内,157平方米的复式二层民居装潢考究,暖意融融。

  “脚上没土没泥,不用换鞋。”白林海的儿媳王莹热情地站在门口招呼着。

  白林海今年55岁,一儿一女已成家立业,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脱贫。

  取暖用的是环保家用锅炉供的地暖,喝水只需一摁饮水机,洗澡有卫浴,厨房有整体厨柜,如若白林海自己不说,谁都难以将眼前这个小康之家和昔日的贫困户联系起来。

  “不要说外人不信,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自从村路硬化后,脚下利索了,真有用得上的时候,家里找一双雨鞋都不容易。”白林海说。

  “大老板”回村当支书

  2012年以前,村里一无主导产业,二无收入来源,为了养家糊口,白家河村包括白林海在内的青壮劳力全都外出务工。现如今,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村民吸引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然而对于白青军来说,又别有一番滋味。10年前,如果说别的村民选择外出是为了挣钱,当时生意如日中天的他逆行回乡,则是为了让村民日后在家门口挣钱。

  现任白家河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张胜利说,10年前,白家河村全村253户村民中有158户贫困户,亟须一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羊”,已先行富裕起来的白青军成了不二人选。

  “白青军是村里早些年走出去创业的村民中干得最好的。”张胜利说。

  白青军今年52岁,很早就外出打零工,25岁在麦积区开办了一家小铸造厂。1996年,28岁的他开始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做焦炭生意。2006年至2009年,生意红火,最多一年年收入300多万元。

  用年收入轻松过百万的“巨额代价”换一个贫困村的村支书来当,图个啥?

  白青军笑着说,无论身在何处,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如果能让村民在家门口挣上钱,一家老小团团圆圆过上好日子,心里那种踏实感用多少钱都买不来,他觉得这个“买卖”值得。

  经过干部群众几年努力,2019年全村剩余的13户56人全村脱贫。2020年,白家河村以人均可支配收入9650元的喜人成绩,一举跃入典型示范村的行列。

  心心念念的头等事

  在白青军的记忆里,自己10岁以前,白家河村就是一个“孤岛”般的存在。

  村民倚山而居,山下是汹涌的渭河,河的对岸,陇海线横贯东西。村民要出行,先乘木船到河对岸,之后步行两三公里到附近杨家河火车站,再花一毛五分钱坐火车才能到现在的麦积城区。事实上,村里大部分人舍不得花那钱,大多都选择在三四十厘米宽的羊肠小道上翻山步行。

  火车票从一毛五分钱涨到三毛钱时,白家河村人当年的出行方式仍未改变。

  白青军说,40年前,上海有位大夫来白家河义诊时,看到距离山下40米高的悬崖上仅容一人通行的“山路”崎岖不平,而崖下河流湍急,吓得腿直哆嗦。那时候,每年村民背上粮食去南河川粮站交公粮时,走的也是这条路。

  说起那些曾经的苦难,村里的老年人记忆犹新,感同身受。

  “山路多走走无所谓,然而,种的东西出不去,要买的也进不来,那是村民当时感到最无力的事。”白林海说。“要想富,先修路。”迫切需要一条里通外联的路,成了白家河村几代人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

  村子和外面联通了

  对于白家河村村民来说,2000年是个分水岭,被大山大河阻隔太久的白家河因陇海铁路宝兰二线工程的开工迎来了曙光。到2003年麦(积)甘(谷)公路开建,再到2016年麦甘公路拓宽升级改造完工,白家河村终于与外面的世界打成一片。此后,白家河村村民前往城区的时间由最初的几个小时,缩短至约20分钟。

  路通后,2010年被“请”回来担任村支书的白青军针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理念的150多户贫困户,他决定采取抱团整合之法,让村民动起来、土地用起来。

  2013年,白青军注册成立村民互助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牵头以集中流转本村及周边山地、荒地2083亩,进行坡地梯田化土地整理,然后遵从农户个人意愿再返租倒包给农户,进行花牛苹果种植。

  当年,白林海等86户贫困户和村里其他50户村民被吸纳入社,农户前期没投入一分钱,都由合作社垫付。挂果采摘后,所有苹果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农户前期零投入、后期零风险。

  白林海当年从合作社承包了13亩果园,承包期20年,今年是果树种植的第8年,收益可观。他的儿子也在村合作社打工,每月5000元工资,儿媳在村里一家酒店当服务员,月工资3500元,一家人大大小小年收入加起来近20万元。

  63岁的白天福当年承包果园10.86亩,附带自己在荒地上种的4亩多,今年收入近10万元。

  白青军说,今年全村253户村民中,年收入十四五万元的有四五十户,其中承包了50亩地的白安福是承包果园最多的,今年收入超过40万元。除此之外,其他农户户均收入五六万元。

  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2015年、2018年至今,两次被派到白家河脱贫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的张胜利说起村里的巨大变化,一点一滴都铭记于心。

  “村民腰杆子直了,说话有底气了,精神头比以前足了。”他说。

  2015年,张胜利初来白家河时正遇上修路,在村里一待就是一个月,回趟家换个衣服也是来去匆匆,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干部群众几年努力,现如今,村里山路、公路四通八达;上千万元的滴水灌溉管网以及库容500吨、1500吨的花牛苹果恒温储藏库应有尽有。短短几年时间,白家河村的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富裕起来的丰厚回报。

  村民富了,以前总想逃离的家现在回来撵都撵不走了。

  白林海说,几年前嫁女儿时他本来想一分钱的彩礼都不要,然而亲家过意不去,象征性的地给了3万元;次年儿子成亲,他给亲家“硬”给了4万元,结果被退回来1万元。

  白家河村由里及外喜人的变化,白青军看在心里,乐在脸上,这才是他心目中家乡该有的模样。

  近几年,他先后参加过多届大型农业博览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接下来,他打算让白家河的林果产业在绿色有机的路上延伸产业链条,带领乡亲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文/记者 王兰芳

  图/记者 田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我和我的家乡丨天水麦积区白家河村:红果果变身“金果果” 我和我的家乡丨天水麦积区白家河村:红果果变身“金果果”
  •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渭源县侯家寺村:幸福像花儿一样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渭源县侯家寺村:幸福像花儿一样
  •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临洮县党家墩村:“牛”产业带来“牛”日子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临洮县党家墩村:“牛”产业带来“牛”日子
  • 我和我的家乡丨皋兰县长坡村:儿梨“变形记” 我和我的家乡丨皋兰县长坡村:儿梨“变形记”
  • 我和我的家乡丨临夏市折桥村:“农家乐”的大产业 我和我的家乡丨临夏市折桥村:“农家乐”的大产业
  • 我和我的家乡丨成县金葡村:鸡峰山上百草香 我和我的家乡丨成县金葡村:鸡峰山上百草香
  • 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 我和我的家乡丨陇南康县朱家沟村:古村落的新生活 我和我的家乡丨陇南康县朱家沟村:古村落的新生活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实践要求 ——二
2   我和我的家乡丨天水麦积区白家河村:红
3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渭源县侯家寺村:幸
4   我和我的家乡丨最是家乡美
5   我和我的家乡丨定西临洮县党家墩村:“
6   我和我的家乡丨皋兰县长坡村:儿梨“变
7   故宫出版社向贵州甘肃等贫困山区学校捐
8   西部欠发达地区借“优势学科”打造创新
9   临夏自然之力造“冰雪世界”
10   我和我的家乡丨临夏市折桥村:“农家乐
11   高台:红色旅游提档升级开启实力圈粉
12   我和我的家乡丨成县金葡村:鸡峰山上百
13   记者手记:养老住公寓,和在家一样“美
14   兰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正式启动
15   【“飞阅”中国】平山湖大峡谷雄浑壮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