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成县金葡村:鸡峰山上百草香
原标题:成县金葡村——
鸡峰山上百草香
村民谈平。
张会林的电商扶贫车间,为周边村民每年提供6000多人次务工岗位。
致富“领头人”张会林。
“林林,你来了,快屋里坐。”12月9日清晨,看到张会林提着慰问品来到家里,村民赵增产的妻子热情地招呼着。同在一个村里,也比张会林大不了几岁,赵增产两口子打心里喜欢这个心眼好、脑子活、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小伙子。
初冬的成县鸡峰山,松柏翠绿,薄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从县城驱车沿鸡峰山绵延的山路行驶45分钟,就到了鸡峰镇金葡村,这是张会林出生长大的地方。
从“二道贩子”到“领头人”
1981年出生的张会林有三个姐姐三个哥哥,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003年,他从陇南卫校毕业。走出家乡后,他在北京修过地铁,在山西挖过煤,在兰州摆过地摊,但到头来也没挣到多少钱。后来他又回到家乡开了家诊所。2009年,他弃医从商,一辆摩托车、一杆秤走乡串户,核桃、木耳、土鸡蛋……村民能卖的农副产品他都收,倒卖后再变现。
几年辛苦打拼手头有些积蓄,2013年张会林在县城南门租房开了个门市部,专门收购村民种植的农特产品和中药材。
“2013年到2015年那几年的中药材生意很好,我收了1.8万斤,卖掉后挣了9.7万元,兴奋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张会林说。
种植销售中药材能赚钱,何不带着乡亲们一块儿往前奔!张会林在2015年注册成立了“成县家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那一刻起,我由当初的‘二道贩子’变成了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张会林笑着说。
几年下来,在他的带领下,鸡峰镇目前种植中药材780亩,核桃园1500亩,中蜂养殖800箱,全镇27个村444户2.8万人直接受益。仅中药材一项,金葡村村民年收入多的有上万元,少的也有五六千元。
“增产增收”的赵增产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旁边,几间崭新整洁的房屋格外显眼。院落里,男人忙着手中的活计,女人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一个小女孩在院子里跳来蹦去。这里就是村民赵增产的家。赵增产原来是村里最穷的农户之一。
“往年这个时节,中药材都开始采挖了;今年雨水多,地里还是泥,不能挖!”45岁的赵增产看到张会林,以为他收中药材来了。
“不,不,我今天是专门来看看你们!”张会林笑答。
简单寒暄后,张会林被迎进一间有电炉子取暖的屋子里,屋里铺着地板砖,宽敞整洁。热茶很快就端了上来。
赵增产说,他是2016年加入张会林的合作社后日子才慢慢好起来的。他小时候,家里是真穷,吃了上顿没下顿,五口人住在用石头垒起来的约40平方米的窝棚屋里。
“我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瘫痪在床没有劳动能力,13岁时母亲去世了,我是爷爷拉扯大的。15岁时爷爷也离开了,我和妹妹相依为命。埋爷爷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村里帮忙的人连口汤都喝不上。”赵增产说,以前的穷日子自己都不愿回头想。
“我算是白手起家,凭着好政策和自己肯吃苦的劲儿,日子越过越好了。家里今年包括中药材、核桃、务工等能有5万多元收入,从以前村里最穷的人家变成中等收入家庭了。”赵增产说,“我现在还被选为金葡村李坪社社长,平时忙完社里的工作,就侍弄自己的田地,还和媳妇帮着女儿带带外孙女。”
赵增产现在的生活正如其名字的寓意一样,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
“收入中等水平”的谈平
中药材采挖、晒干、切段、分等级捆扎后,用三马子拉到县城张会林开的收购门市部卖掉变成钱,这是村民以前的主要经济来源。
44岁的谈平是金葡村村民,2015年他家里2亩地的中药材采挖后卖了6000元,这是全家六口人一年的收入。
2016年加入张会林的合作社后,到了中药材采挖季节,张会林都会上门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集中收购,而且是现挖现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同时,他还免费为村民提供中药材种子、化肥和种植技术,并在村里建起了中药材粗加工厂,吸纳村民到厂里打工挣钱。
“我家今年有5亩小麦、30亩中药材地,每个地块都套种了核桃,包括核桃、中药材以及我在药材粗加工厂打工的收入,一年能有2.8万元左右。媳妇在赵沟社当社长一年收入9000元,大儿子在苏州打工一年也有2万元收入,目前在全村属于中等水平。”谈平说。
谈平回忆,2016年以前,村里到县城的22公里路是土路,大坑连小坑,下雨后就更难走了。他早上7时把中药材装上三马子,路上不耽误的情况下要开5个小时才能到县城。秋冬季节,经常下雨,到了县城,衣服上全是泥,脸上也是泥。
“药材卖掉有钱了,想吃饱肚子再回家,我们浑身是泥,到饭馆门口就不让进了,服务员都嫌我们脏。”“现在从村里到县城的路全部硬化了,而且2018年开始村里就通城乡公交车了,单趟一人15元,1个小时就到县城了。”
金葡村全村现有204户808人,土地都是坡地,地不连片,实现不了完全机械化生产,务工和中药材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全村有劳动能力的450人中17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村委会主任张克锋说:“2016年以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超过3000元;2019年人均收入5900多元;2020年前10个月人均收入已达7400元。目前,16户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36户有私家车。村里2018年就通了自来水,80%以上的精准扶贫户家里都有小型磨面机、脱粒机、三马子等。”言语间,张克锋有些“小得意”,“村里还建了文化广场,村民时不时就能看上电影,还能看到县里组织的一些演出。”
“玩转”电商的张会林
村里的山货从种植到收购都走上正轨了,如何让它们走出成县、走出陇南,甚至走出甘肃呢?
2017年,敏锐捕捉到成县甚至陇南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信息后,张会林把合作社转型成电商公司,并被确定为成县首批扶持对象。
成县是“中国核桃之乡”,常跟核桃打交道的张会林看到了商机,租赁加工场地,组建团队,开始核桃系列产品的研发。从最初的成县第一款也是陇南首款“枣夹核桃”产品,到后来的“琥珀核桃仁”,一经推出就成网红爆款,这也给自己的转型升级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目前已入驻淘宝商城、拼多多商城等线上平台,2000多人的代理分销团队覆盖陇南、兰州、西安、北京等全国23个城市,通过电商进行线上销售,一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张会林说。此外,他还通过电商扶贫、产业扶贫、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帮带协议,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标准从农户手中收购核桃、土蜂蜜、木耳等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2017年至2019年,公司累计分红120余万元。
2018年,张会林获得“全国百名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称号。
张会林的电商扶贫车间就建在成县城关镇庙湾村陇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旁边,为周边村民每年提供6000多人次务工岗位,其中两名务工者比较“特殊”。
42岁的陈望红是鸡峰镇陈沟村人,有3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二都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现在二儿子在陇南特教学校上五年级。2017年6月,得知陈望红的家庭情况后,张会林安排她在电商公司扶贫车间工作,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份工资。“丈夫在工地干活挣不了几个钱,我现在每月收入2700多元,是家里的主要来源,特别感谢张总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陈望红说。
同在电商公司上班的邱朝兰,35岁,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先天性聋哑,目前在特教学校读五年级,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丈夫身体不好,在建筑工地干点轻活,一家四口租住在离特教学校不远的民房。“以前一家人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送的,现在我一个月能挣将近3000元,腰杆子渐渐挺直了。”邱朝兰道出了这份工作的珍贵。
人人都有“小目标”
“大儿子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想着在县城按揭买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再买一辆私家车”。这是谈平今后两年的奋斗目标。
“我希望这个社长能继续当下去,多为村里人办实事。另外,明年家里年收入能达到7万元”。这是赵增产的朴素心愿。
“希望电商扶贫车间能越办越红火,让我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这是邱朝兰最质朴的希冀。
“家乡始终牵着我的心,我能为她多做一点事就尽量多做一点。”这是张会林的赤子之心。
“全村8个社的小巷道硬化目前已完成2个,计划2021年全部完成硬化,并进行村道绿化和环境整治,让村子更加漂亮!”这是张克锋的美好愿景。
此时,初冬的金葡村古朴而静谧,待到来年夏天,万寿菊漫山遍野盛开时,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会是金葡村又一个不一样的幸福美景吧!
文/记者 李海波 宋维国 武永明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裴强 摄
相关新闻
- 2020-12-29我和我的家乡丨陇南康县朱家沟村:古村落的新生活
- 2020-12-28电商扶贫,点睛之笔
- 2020-12-28陇南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对辖区酒店开展监督检查
- 2020-12-28陇南西和:223个贫困村发展合作社8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