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崆峒区“十三五”成就巡礼生态环境篇

20-12-18 18: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俯瞰中心城区受访单位提供

  蓝天越来越多,泾河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十三五”时期,是崆峒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崆峒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整改环境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生态建设短板,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守护“一片蓝天”

  为了“擦亮”蓝天,崆峒区坚持联防联动、综合施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使“崆峒蓝”成为了“常态蓝”。

  在峡门乡唐庄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及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采用了机械炉排炉技术,城市垃圾不需要经过预处理可直接进入炉内充分燃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垃圾渗滤液经过净化处理后,各种污染物均可达到排放标准,从而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平凉海创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斌向记者介绍:“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50吨,对中心城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优化改善营商氛围、发展绿色循环经

  济起到显著作用。同时,高温焚烧生活垃圾,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可在满足项目自用电的同时,直接输至国家电网,年可实现发电收入5000余万元,减少财政垃圾处理补贴支出1496.5万元,从而取得自销、收益、减补三重效益。”

  近年来,崆峒区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从严审核新(改、扩)建涉气项目,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该区累计完成燃煤锅炉整治348台、建成洁净型煤专营市场1处、二级配送网点23个、设立公安煤炭检查卡口2个、煤炭检查点67个,分年度开展煤炭经营及煤质管控“集中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居民土炕、小火炉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居民清洁取暖改造2.49万余户。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运输结构,大力整治重点行业,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1万辆,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24户;紧盯施工扬尘治理,采取“划片包干”和驻点监管方式,将平凉中心城区所有项单体工程扬尘污染纳入全过程监管,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措施现场抽查达标率达到96%。在城区东西出入口、海螺水泥专线、滨河路等重点路段设立路查卡点,利用车辆冲洗平台有效减少了城区“输入性”污染源。此外,全面落实道路“四扫四洒四喷夜冲洗”,对城区14条主要街区124个路段进行道路抑尘作业。持续加大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和正常运行管理,城区内餐饮企业清洁能源使用率和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均达到100%。

  在监管方面,投资318万元建成了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精准网格化监测系统,布设环境空气质量“微型”站点40个,全天候获取污染物种、污染分布、污染时间、污染特性和污染溯源,为大气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投资180余万元,实施了区级环境信息监控平台建设项目,通过监控平台可即时获取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目前已实时在线监控重点企业30户。

  泾河风光 受访单位提供

  留住“一泓碧水”

  崆峒,因山而兴,因水而秀。孟夏时节,泾河水波荡漾,水草丰茂……八里村保洁员任小玲每周两次沿支流颉河河道清理垃圾,见证了颉河的“前世今生”,她说:“从前往河边倒污水的、扔垃圾的真不少,现在河长几乎天天巡河、我们也及时清理垃圾,扔垃圾的越来越少,河水也越来越清了!”

  沿泾河向东,崆峒区白水镇村级河长张利平每天早上一边巡河,一边在“巡河日记”上做记录。上任五个月后,这位村支书已经一脚深一脚浅地把段堡村的4.5公里河道走了无数遍。“门前的河道,就像是自家的责任田,每天按时去巡查,东西段各三天,农忙时一天巡查两次,看着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净,我心里也觉得敞亮。”他说。

  让每条河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是崆峒区“河湖长制”工作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为保卫碧水,崆峒区围绕“清水量只增不减、污水处理全达标、饮水清洁保安全”的目标,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推行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河道警长17名,聘请巡河网格员369名、社会监督员259名,建立“发现—上报—核实—交办—整改—反馈—考核”的闭环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共开展巡河2.6万人次。

  同时,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河道采砂、黑臭水体、禁养区畜禽养殖等整治行动,将全区8条区级河流、20条乡级河流、253条村级河道(沟道)及重点涉水企业、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排查整治范围,对所有存在问题全部进行造册登记并逐个核查甄别。全面统筹水务、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执法力量,变“分头治水”为“联合治水”,实现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改善达标,水体环境稳步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区以国家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争取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全力推进6大类23项工程,将有效解决“八沟一河”、城中村和中心城区雨污水收集系统基础设施短板问题。

  通过实施天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日处理污水规模达到8.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韩家沟水源地基础保护项目和乡镇水源地基础保护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眼下,安国、花所等5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面建成投运,西阳、麻武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目前已建成,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监测,水质均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该区还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时启动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立标定界、保护区内问题排查整治,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同时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积极推进工业生产、城市保洁、城市绿化等使用中水,中水循环利用率逐年提高。甘肃省地下水监测井观测整编最新数据显示,该区两个国家水位监测井水位均上升2—3米。

  泾河芦苇荡 受访单位提供

  坚守“一方净土”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好时节。

  “长13米、宽9.7米、高1米,共计126.1立方米。”“老乡,你一天能拉几车废旧地膜?”……秋收时节,下乡、拉方、查票、对账几乎成了崆峒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

  “秋收是废旧地膜捡拾、回收的关键时期,工作做到位,就能够将残留地膜的危害降到最低。”崆峒区农业农村局能源办干部马建勋说。

  近年来,为坚守“一方净土”,崆峒区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抽调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全区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地理位置、42个农用地详查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配合省上完成采样工作。对全区90个采油井场具体坐标位置和周围土地情况逐一进行核实、配合完成了平凉市福利制革厂等10户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完善全区土壤污染源数据库的同时,完成了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

  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对土壤环境质量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规划和有色金属、皮革制品、化工医药、铅蓄电池等项目,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重要审查内容,有效防止了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加强工业企业周边耕地监测,选取工业企业较为集中、可能受污染的峡门乡白坡村、白水镇王寨村、马莲村、打虎村等区域耕地,委托省环科院进行监测,均未发现重金属超标现象。

  扎实推进固废危废管理及涉重金属企业污染防控,明确全区重金属行业、污染物和重点防控区域,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履行涉重金属防控职责,对涉重金属的甘肃虹光电子公司、平凉市福利制革厂2户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动态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监督监控。五年来,辖区未发生涉重金属土壤污染事件,全区重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75%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以上。

  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倡导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切实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大力开展新农药及药械试验示范,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的科学使用水平。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促进畜禽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前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区重金属排放量和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破解“一堆难题”

  自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崆峒区先后经历了2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1轮省级督察。针对中央和省级督察反馈问题,崆峒区紧盯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压实整改责任,实行清单管理,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和难点环境问题。

  “太统山庄旅游设施建设项目整改工作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环保部“绿盾2017”专项行动发现问题之一,当年我们共拆除小木屋、木亭、游客中心等旅游设施48处,并全面完成植被恢复。通过整改,我们也认识到:经济效益是短期的,生态效益才是长期的,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要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平凉文旅投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祝祯祥说。

  对待突出环境整改问题,崆峒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层层传导压力,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行动,不折不扣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自2016年以来,该区多方筹资15.5亿元,集中开展了“八大环保专项整治”、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啃下了饮用水水源地违法建筑拆除、海螺水泥公司防护区农户搬迁、河道采砂企业关停等多个“硬骨头”,生态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投入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崆峒区,该区按照“多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少在与群众较真上比高低”的要求,实实在在把信访问题办理作为民生大事,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截至目前交办的96件信访问题已全部办结。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十三五以来,崆峒居民随手拍到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发在朋友圈里总能引来点赞和评论。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诗画般的情景是崆峒区近年来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一组数据显示——

  2016年—2019年,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19年底,平凉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1天,较2015年增加51天,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4个百分点;剔除沙尘影响后平凉中心城区PM10较2015年减少39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41%,PM2.5较2015年减少2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46.7%,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今年前11个月,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3天,优良比例达到96.4%,剔除沙尘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与细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6%和8.7%。

  城区4个乡镇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三北防护林、环城生态屏障、美丽乡村绿化、重点公益林建设、乡村绿色通道、千亩造林点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土绿化面积得以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3.52%……

  生态环境的改善绝非简单的统计数据相加,它更像是一场绿色战役的累累战果。逐梦绿色,奋斗不止。如今,在广阔的崆峒大地上,生态环保理念正融入改革发展实践、深入干部群众心间,“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

  通讯员 梁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南康县花桥村:观光路助力旅游创富再出发 陇南康县花桥村:观光路助力旅游创富再出发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 【飞阅甘肃】张掖临泽:冬日黑河亦“冷艳” 【飞阅甘肃】张掖临泽:冬日黑河亦“冷艳”
  • 张掖甘州:乌江河畔红雁舞 张掖甘州:乌江河畔红雁舞
  • 兰州大学第十届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表彰大会成功举办 兰州大学第十届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表彰大会成功举办
  • “美丽舟曲”行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舟曲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纪实 “美丽舟曲”行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舟曲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纪实
  • 保护兰州越冬候鸟 志愿者投食200斤 保护兰州越冬候鸟 志愿者投食200斤
  • 甘肃省政府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甘肃省政府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西和:开展“一帮两兜”助力整县脱贫攻
2   武都:精细城市管理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
3   甘州:技能培训助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4   甘州上秦镇:地膜循环利用“根治”面源
5   临泽:推行“三大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提
6   西和:223个贫困村发展合作社879家
7   武都: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魅力武都完美
8   身先力行做表率 率先垂范树标杆——记
9   高台:让就业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10   平凉崆峒:马路办公“办”靓城市容颜
11   瓜州:城市美容师尽享冬日温暖
12   【中国的脱贫智慧】靖远:杨东梅的幸福
13   民乐:残疾人“巧手”编织“致富梦”
14   披荆斩棘乘巨浪 勇攀高峰成平川——临
15   临泽新华镇:小秸秆大利用 致富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