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西和:一位包村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当中,有一个名称叫包村干部,他们的职责是协助村“两委”解决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为村民搞好服务。他们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村里和乡镇上的关系,连接着群众和干部的关系。
胡涛就是这样一位包村干部,2013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胡涛被西和县太石河乡党委政府安排为吉龙村的包村干部。为了能够全心全意的做好包村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在基层一线,他把村委会就当成他的家,成为他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
“有一次胡涛的孩子患水痘了,他老婆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家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当时脱贫攻坚是非常要紧的时候比较忙,大家都让他先回家带孩子去看病,他说再坚持一下,最后是他老婆带孩子去医院了。”太石河乡吉龙村文书何彩娥说。
吉龙村有2个村民小组,94户418人,2013年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75户332人,贫困发生率为79%。通过深入了解,胡涛深刻地认识到了包村工作任务的光荣性与艰巨性,自身工作的好坏与否关系到全乡脱贫攻坚的成败。
入村伊始,为了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胡涛入农户、访民情,研读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以解决农民“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问题为基本准则,以解决当地群众迫切需要为己任,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努力为村里办好事、办实事。
“我到这以后,一是勤入村入社,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包村各方面的工作;二是勤总结,对各类文件及时上传下达,及时报送村上的材料,保质保量完成材料总结与上报工作;三是勤宣传,耐心向群众宣传和介绍党的扶贫政策,认真解释群众提出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四是勤沟通,积极认真协助村上完成各项重点工作,积极与村两委沟通工作安排,协同完成工作任务。”胡涛说。
有人说,农村的工作不好干。可是胡涛一干就是7年,这7年来,他很少休过假,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是深山远路,哪里有村民的诉求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脚印。他是村民的知心人,勤奋的跑腿员。他是党的政策的传声筒,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从有到优的转变,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信访矛盾,每一项工作都有他默默的付出。
“自从胡涛包上我们村以来,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胡涛出了很多力,不管是在基础设施,还是群众化解矛盾方面,都尽心尽力的,他克服个人的很多困难,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包村工作中。”太石河乡吉龙村党支部书记马金云说。
据了解,胡涛自包村以来,协助落实易地搬迁15户,D级危房改造21户,C级危房改造5户,陆续解决95户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使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完成了一二社之间通社公路的增宽硬化任务,开展了以花椒为主、核桃为辅,配之以辣椒种植业为发展的大量工作,截至现在吉龙村花椒核桃种植规模达到了315亩,辣椒种植70亩,使农户能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胡涛经常入户给村里的人宣传政策,我去年做个手术,胡涛就就来看我,给我讲医疗报销的一些政策,花了3万多,基本上给我全报了。”太石河乡吉龙村贫困户王苍女说。
“我们家以前在山上住着,房子也塌了,胡涛给我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把房子修好了,现在又指导我发展花椒产业,真是太感谢他了。”太石河乡吉龙村贫困户马照照说。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刚过而立之年的胡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诠释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他把一名普通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倾注在了吉龙的这块土地上,把新时期基层干部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了贫困群众的心里。
通讯员 王汉军 杨军祥
相关新闻
- 2020-07-28宕昌理川镇:培育蔬菜产业 助推脱贫增收
- 2020-07-13临泽平川镇:强化兜底保障 助力脱贫攻坚
- 2020-02-26【快讯】林铎在武威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2019-12-26夯实脱贫致富路——宕昌食用菌产业发展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