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临泽蓼泉镇:特色产业解锁“脱贫密码”
近年来,临泽县蓼泉镇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场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抓好技术人员和农民技能培训,引导群众抱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为群众打开了一条增收渠道。
今年,47岁的王吉伟是墩子村靠发展养殖脱贫的贫困户,趁着羊价回暖,年初补栏一批肉羊,年内出栏100余只,目前他家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260只。2013年,王吉伟的母亲因患脑梗,需要人长期照顾,一直在新疆务工的王吉伟无法外出,儿女还在上学,家中经济负担重,王吉伟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里情况特殊,搞养殖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这是王吉伟搞养殖的初衷。2013年,墩子村修建养殖小区,为了早日摘掉贫困帽,在村社干部的鼓励下,趁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王吉伟报名在小区内修建养殖场,正式步入养殖行业。针对村民擅长养牛、养羊和贩销的实际,村上由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抱团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业。王吉伟便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合作社将他家吸纳进来免费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现在的贫困户王吉伟已脱贫成了村上的养殖大户。
“我是14年开始养羊的,开始没经验,第一年养得不行,羊羔的成活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四五十,经过村干部和技术员的指导和我外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这几年基本上成活率都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几。”墩子村贫困户王吉伟介绍说。
开始搞养殖的他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购入的肉羊因管理问题没有卖上好价钱。经过分析,他决定从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技术做起,当养殖中遇到问题,他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同时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和观摩学习,时间一长,他掌握的养殖技术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事业更是小有成绩。今年,王吉伟的羊圈里又养殖了260只肉羊,年内出售100余只,现存栏150余只,预计今年养殖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
“除了养殖,我和妻子还经营着20个葡萄棚,今年在种植葡萄的基础上,我还在葡萄棚里套种了辣椒,辣椒产量不错,收了2吨左右,算上葡萄收入,预计还有3.6万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近11.6万元,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 王吉伟说。
近年来,该镇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完善贫困人口利益联结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机制,以蔬菜、玉米种子生产销售、农产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为重点,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持续带动贫困户发展。在“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引领下,全镇先后建成墩盛、康旺、金鑫、康顺等标准化养殖场(区)15个,肉牛、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3.95万头、9.5万只和4.8万头,培育养殖大户558户,打造优质牧草基地1.31万亩,建成饲草料生物质燃料加工厂1个,秸秆集中收购点2个,年加工打捆打包1.87万吨,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率达85%以上,特色种养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通讯员 郭海蓉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0-12-01高台:环境美 产业兴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2020-12-01山丹:多措并举推动草畜产业转型升级
- 2020-12-01漳县:旅游产业助力脱贫
- 2020-11-30【中国的脱贫智慧】徽县:小松子成脱贫增收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