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村容靓 文明乡风扑面来——渭源县麻家集镇袁家河村驻村工作队帮扶纪实
渭源县麻家集镇袁家河村中公园
中国甘肃网11月9日讯(通讯员 吴胜军 乔霞红)“我要把这个荒滩变成金滩呢!”在渭源县麻家集镇袁家河村贺家社,记者在新建的宽敞的牛棚里见到建档立卡户赵生财时,他和妻子正在喂牛,只见11头牛抢着吃草、喝水,长的非常不错。
“你的这养殖圈舍是啥时候建的?”听到记者的问话,不善言谈的赵生财拉开了话匣子。
“我养牛已经好几年了,这两年行情好,去年就想着多养几头。但原来的牛圈小,多了没办法养,惆怅的很。”“还是要感谢驻村工作队的郑队长呢!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和村上、镇上的干部帮忙给我解决了3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地。今年就养了8头,最近下了3头牛娃,已经11头了。今年收入6万元没问题,今后还要多养些,我一定要把这个荒滩滩变成‘金滩’呢!”赵生财充满自信的告诉记者。
问起村上还有谁搞养殖,赵生财告诉记者,袁家河社的裴红成的猪养的很好。
郑振宇了解裴红成家的养猪情况(左一为郑振宇)
裴红成是个勤快人,他正在给圈舍搭遮阳网,为了不影响裴红成干活,记者就在他家的猪圈旁了解情况。“今年能出栏280多头生猪,每头能净收入2000到3000元,情况还可以。”裴红成介绍说。
行走在乡间的路上,从省财政厅下来的这位郑振宇队长如数家珍的说着谁家的养殖搞的好,谁家种植蔬菜增收了1万多元,谁家的庭院美丽干净,谁家的务工收入多少。
种养加劳务 产业铺就致富路
在建档立卡户袁应国家,女主人袁平兰告诉记者:“去年驻村队和村干部动员大家种西兰花,我种了3亩,收入1万多元,今年又种了3亩。丈夫和孩子都务工去了,家里整体收入提高了。”
提起种植西兰花,随行的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应凯感慨颇多:“这个地方从来没有种过菜,以前想都没想过。去年郑队长和村干部硬是动员大家把西兰花种成功了。去年种了130多亩,平均亩增收3000元。今年种了150亩,效益好于去年,亩增收3500元。”“不光是种蔬菜,我们还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蚕豆种植增收也不错,去年和今年全村蚕豆种植都在1000亩,亩增收1500元以上。”
“这个村的劳务输出也是一大增收产业。去年和今年外出务工都在600人左右,户均1.5人。有技术的人多,还有带工的,收入都比较高。这几年村里变化较大。”随行的麻家集镇副镇长白旭东告诉记者。
郑振宇说到:“2013年袁家河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8.5%,驻村工作队和村上明确了‘种植+养殖+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投资80多万元建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帮助群众增收。成立了种植和养殖两个合作社,按照‘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的产业发展运营模式,实现了带动227户建档立卡户全覆盖,与渭源县路园镇鑫大地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购销协议,解决了蔬菜销售问题,去年销售了150吨,今年销售了180吨,已经见到初步成效。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项目加宣传 美丽乡村入画卷
袁家河村还通过项目投资、宣传动员、评选表彰等措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效果明显。如今,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白墙红瓦的漂亮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水彩画。
袁家河社的建档立卡户袁希森家,2019年7月,被麻家集镇党委、政府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家庭评选勤劳致富奖”。在干净整洁的厅房中,女主人朱调秀告诉记者:“儿子常年外出务工,在工程队带工,我们家脱贫了。”
郑振宇说到:“在县、镇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利用3年多时间,先后投资210万元实施了《千村美丽示范项目》,建成3个小公园,安装路灯400盏,一个社一个广场,全部配备了健身器材。同时,通过评选最美庭院户、文明户等形式,组织发动群众美化庭院,全村户户动员拆违治乱,人人行动美化家园,效果非常明显。”
据了解,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作队组织会议宣传2000多人次,入户动员群众庄前屋后种花,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兑现物质奖励60人次,村上共评选最美庭院户32户、勤劳致富家庭28户,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当问到这几年的最大变化时,在村上干了几十年的原任支书杨彦海深情地说:“从2017年省财政厅帮扶以来,河滩变成花园了,社社路灯都亮了,烂泥路成了硬化路了,群众庄前屋后栽花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广场上的歌声不断了。”
引领加带动 乡村劲吹文明风
2019年,袁家河村发生了2件大事,一件是甘肃电视台“扶贫第一现场”栏目组在村里搞了一场节目录制,全村群众在村里头当了一回“电视节目嘉宾”;另外一件是袁家河村被评为定西市文明村。时间过去快一年了,提起这事,村里人还是很兴奋。
“这几年,村两委的工作规范多了,驻村工作队和我们村上一块研究解决问题,很多事得到了解决。”“争创文明村,驻村工作队很给力。这几年脱贫攻坚任务重,要不是驻村工作队,我们精力不够。”今年新推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应凯由衷的说到。
“这个村原来群众基础好,我们工作队也是因势利导,推动了一下。”在去村里公益事业热心人袁希林家的路上,郑振宇谦虚的说到。
袁希林夫妻正在摘玉米棒的干叶子
大门口金黄的玉米棒子很“艺术”的摆放着,院子里袁希林夫妻俩正在摘玉米棒的干叶子,郑振宇很习惯的坐在小凳子上和袁希林唠叨开了。“从2016年开始,我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喊上5个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到划定的区域搞卫生,4年多了,没有耽误过。我们村上的这段路卫生是全镇最好的。”袁希林自豪的说。看到袁希林家里的美丽庭院、诚信家庭、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等十几块奖牌时,记者心里很佩服。
据了解,这个村目前设置保洁、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42个,公益性岗位人员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也成为美化环境的“美丽使者”。
渭源县麻家集镇袁家河村中公园
在村中公园,记者见到了退休在村里居住的90多岁的老干部袁希珍,精神矍铄的袁老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的文化墙既美化了环境,又传播了文化和文明。”
在村口等车回家的退休老干部白应书热情地同郑队长打招呼,邀请到他家做客。“这几年,村里文明和文化抓的紧,我们退休人员也响应号召,利用红白事宣传传统文化,引导大家做文明人。在全村我们浪家沟社的大学生最多。”白应书感慨道。
麻家集镇党委副书记李海龙谈到:“袁家河村这几年的变化得益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引领带动,得益于工作队的踏实推动,‘富口袋’和‘富脑袋’同时抓。”
情怀加担当 和谐共建奔小康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袁家河村,一个让干了几十年的老支书杨彦海 “头疼”多年的杨家磨社杨彦山老人和孩子们分户闹矛盾的问题,在郑振宇和他的队员的工作下,彻底的解决了。如今,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的舒坦。
建档立卡户袁应国,家人有病享受低保,仅靠传统种植,收入不高。经过工作队的多次入户动员,思想发动,动员袁应国参加培训,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种植方式,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2019年袁应国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
驻村工作,不仅是一份工作,同时也是一份事业,一种情怀。2018年后半年,在省财政厅农办等多个岗位工作过的郑振宇来到了袁家河村,一干就是3年,而这3年恰恰是孩子上高中的时间。令人欣慰的是今年郑振宇的孩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在驻村的3年时间里,郑振宇和他的队员李盛、石彦兵接过前任工作队的接力棒,守初心、担使命,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宣传动员、躬身实践,取得了群众认可的成绩。
“工作队能和我们想到一块、干到一块,和村两委关系和谐,也善于做群众工作,支部共建工作开展很到位。他们‘六大员’的作用发挥的很好,群众赞成。”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应凯说道。“在驻村队的帮助下,村上一次性购置了200多个小凳子,群众们开会有凳子坐了,虽然是个小事情,但群众心里认可。”“村集体现在也有收入了,一年40多万元,也能干事情了。”
“村上、镇上很关心,创造了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和村上形成了一个整体,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村上的事情当成本单位的事情,我们从基层和群众中学到了不少东西,驻村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采访中,郑振宇、李盛、石彦兵全体队员都表示了同样的想法。“我们也只是打了个基础,后续产业发展还得跟进,文明进步还需提升,小康社会还需共同圆梦。今后还有很多事要做。”
正如袁家河村里传唱的那首花儿一样:“驻村队的郑队长,一门心思在村上,养牛呢,种菜呢,还要文明榜样呢,领着大家奔小康呢!”悠长的花儿说的就是驻村工作队的那些事。
相关新闻
- 2020-11-05渭源县税务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片
- 2020-10-30行在田间 心在群众——渭源县锹峪镇永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孝平
- 2020-10-27城里来的“实诚人”——记渭源县会川镇干乍村驻村帮扶工作队
- 2020-10-27与百姓携手走出贫困的同路人——记渭源县秦祁乡豹子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