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昔日亚洲黄土第一坝 如今变身城市水源地
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的巴家咀水库
视频:巴家咀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魏国梁介绍水库情况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
“我们眼前的巴家咀水库,是庆阳市西峰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在1958年建设时被誉为‘亚洲黄土第一坝’,它是庆阳人民在水利事业上的一个壮举,也是黄委会在黄河流域较早建设的拦泥试验坝,曾为三门峡水库等黄河流域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拦泥设计参考资料。”
金秋时节,站在风景秀丽的巴家咀水库堤坝上,巴家咀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魏国梁向记者讲述巴家咀水库的悠久历史。
看着眼前的绿水青山,魏国梁感慨颇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是荒山秃岭。闸门两侧山坡上的树木,是1995年前后栽植的,现在已经成林。60多年来,巴家咀水库为黄河流域拦截的泥沙超过3亿立方米。”
魏国梁(左)介绍水库情况
这是一座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水库。
位于庆阳市镇原县、西峰区交界处的巴家咀水库,地处蒲河中段。蒲河发源于庆阳市环县砖城子,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最后注入泾河,泾河入渭河再注入黄河。
1952年10月,黄委会多次委派专家赴庆阳考察,于1956年正式写出巴家咀建库报告,并于1962年7月建成竣工,属全国12座重点拦泥水库之一。
“建成之初,它的主要功能是拦泥试验,就是通过拦截上游泥沙,得出来水含沙量、拦沙量等数据,为黄河流域水利建设中设计拦泥能力和方案做资料积累。后来,水库又在蓄水、拦峰消洪、灌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魏国梁说,“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能蓄这样一汪水,是非常难得的。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还力挽汛期河流的狂澜,为下游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上了一道保险。通过提灌工程,每年为三四万亩耕地提供春灌,下游农业更是连片的丰收田。”
进入新世纪,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庆阳市西峰区出现供水压力,尤其是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庆阳市西峰区开始谋划地表饮用水水源地,2006年巴家咀水库被确定为西峰城区30多万居民饮用水水源地。
“这使得庆阳人民更加珍视这一水库,生态保护的力度空前提高。从2016年开始,在严格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下,自坝体到上游105公里的蒲河发源地,落实一级保护区围网隔离,保护区界标、界桩及道路警示牌、宣传牌设立等保护措施。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498户居民实施了集中搬迁安置,2万多亩库区耕地推出。”魏国梁指着库边一艘工程船说,“那是我们专门配备的清漂船,用于打捞漂浮物。”
位于库区的清漂船
同时,庆阳市开展水源地及上游污染源排查整治,督促镇原、庆城、环县、西峰等县区通过建设污水收集池拉运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或并网处理等方式,完成了巴家咀水库水源地上游18处乡镇排污口清理整治。
2017年以来,庆阳市对巴家咀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以及环境风险隐患进行了集中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4个类型9个具体环境问题,责成有关县区和部门及时进行整改,2019年至今,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回头看”。
庆阳市环境监测中心每月对巴家咀水库水源地水质开展监测,全年开展一次109项全指标监测,及时全面掌握水源地水质状况,并向社会公开。
库区附近的青山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是加快实施水库排沙清淤、提升库容工作。”魏国梁说,“巴家咀水库总库容5.4亿立方米,但是经过60多年的沉淀,如今拦截的泥沙就占到了3.3亿立方米的库容。今年汛期,我们协调水务部门启动实施了水库排沙清淤工程,利用洪水水力对库底淤泥进行冲刷。”
魏国梁介绍,庆阳市政府正在论证有关项目解决巴家咀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初步设想,在主汛期七八月开闸放水,冲刷淤泥;于8月底下闸蓄水,再用铰吸盘把剩余泥沙搅拌起来,把泥沙排出去。而这需要建设调蓄水库、新的备用水源地。2020年,位于下游3公里的五台山水库建成,可部分替代巴家咀水库水源,并可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巴家咀水库“停供”期间,向市区正常供水。
“60多年来,巴家咀水库从最初的拦泥试验坝到如今的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荒山秃岭变为如今的绿水青山,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变的是其蓄水、消洪、拦泥、安澜的功能。如今,它已形成了黄土高原上集防洪、蓄水、发电、灌溉、供水、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水利工程。”魏国梁说。
库区附近的青山
相关新闻
- 2020-09-23【中国梦·黄河情】庆阳出平湖 海绵城市不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