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在路上】甘肃宕昌县:“监督的再监督”为易地扶贫搬迁疏堵保畅
人民网陇南9月23日电(高翔)秋日的午后,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兴化乡郭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戴尕平来到自家门前的小菜园摘下几颗西红柿。“晚饭打算吃面,摘几个西红柿作配料。”说完,戴尕平爽朗地笑了。
戴尕平所在的郭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2018年宕昌县新建的农村集中安置项目,项目2019年9月建成后,原郭家庄村韩阳坡、韩阴坡39户及尚家湾堡子梁13户共计52户贫困户喜迁新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以前我们生活在后面的山上,居住和交通条件非常差,做什么都不方便。”戴尕平的老伴韩玉龙望着远处的大山,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场景不住地摇头,“下雨草屋就漏水,出门走路两腿泥,哪里还谈得上脱贫致富。”
自2019年9月份入住以来,韩玉龙和戴尕平的生活变样了。“家里养了几十只鸡,我还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韩玉龙说,安置点房子宽敞,门口都是水泥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引导我们每户养鸡2批80只,第一批40只已出栏,按每只净增25元计算,我能增收2000元。”从郭家庄村韩阳坡搬迁到这里的安置户韩志玺算了一笔账,除了养鸡之外,自己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西葫芦、辣椒、南瓜等十几个品种的蔬菜,也能节约开支1000元以上,再加上到附近的合作社打零工,自己有了可靠的生活保障。
据了解,为了彻底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实现“搬得出、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兴化乡党委结合郭家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实际,重点培育发展了七星黑猪养殖、屠宰、加工,小家禽养殖、小庭院等“五小产业”以及设施香菇种植、劳务经济等四大产业体系,建成了扶贫产业聚集区,有效解决了周边村社贫困户特别是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和稳定增收问题。
兴化乡党委书记王炜介绍,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冬春季就业难和稳定增收问题,当地成立的七星黑猪加工扶贫车间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电商+贫困户”的模式运营,从2018年11月投产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310多万元,净增收益超10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94万元,带动195户贫困户(含52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户和16户分散安置户)户均增收4800元以上。
为了能让群众尽早搬迁,尽快步入发展致富的快车道,宕昌县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创新推出搬迁入住激励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甘江头乡谢家坝村集中安置点项目同样是2018年宕昌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成后共搬迁安置甘江头乡张家山村、袁家山村等9个村208户839名贫困群众。
“因为出行、就医、孩子上学、产业发展等诸多不便,当地群众的搬迁愿望非常强烈。”宕昌县甘江头乡党委书记冉海俊介绍,县乡两级组织动员群众搬迁入住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先期搬迁入住的群众进行适当奖励,最高奖励达3000元,使得2019年9月底前安置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我今年56岁了,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家6口人能住进150平米的大楼房,再也不用走山里的泥泞小道了。”安置户杨缠莲之前生活在张家山村,步行到乡镇需要2小时左右。按照有关政策自筹15000元后,杨缠莲一家于2019年9月份住进了谢家坝村集中安置点5室2厅2卫的新楼房。现在,杨缠莲的丈夫和儿子外出打工,儿媳妇在居住小区内开了一家小超市,两个孙子实现了家门口上学,杨缠莲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近年来,宕昌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拓宽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围绕“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状,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基础优先、产业支撑、共建共治和稳定发展的思路,采取集中建点安置、行政村分散插花安置、县外安置、异地自主购房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9年10月底,该县5099户2085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住房竣工率、群众搬迁入住率均达到100%,全县拆旧复垦率累计达到90%以上。
在此过程中,宕昌县纪委监委落实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责,通过列席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出席县委常委会会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等方式,对县委安排部署的易地扶贫搬迁落实措施全程参与,做实派驻监督、落实过程监督、加大资金监管、跟进后期配套监督,有效杜绝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有群众举报村干部向群众索要好处费,我们查实后对1名村干部给予了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索要的好处费予以退还并进行了曝光,充分发挥了典型问题的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这些‘监督的再监督’举措,都是为了让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好、让项目落实好、让群众满意。”宕昌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周坪说。
相关新闻
- 2020-09-18陇南宕昌县:线上线下助推农产品销售
- 2020-09-03陇南宕昌:县长带货 引28万粉丝赈灾助农
- 2020-08-23逐梦小康共奋进——宕昌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2020-08-13陇南宕昌县兴化乡郭家庄村:小菜园开出“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