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红色引擎”激发脱贫内核动力
通讯员 周军
万亩饲草收割打包、千亩夏菜精装转运、万匹马场马嘶人欢……金秋时节,山丹县各大产业基地上沁满了丰收的喜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该县着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产业升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精彩呈现。
山丹县坚持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巩固脱贫成果的“红色引擎”,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鼓舞农民积极性涨起来,凝聚起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力量”。
党企“联姻”,产业发展有劲头
山丹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通过建强群雁队伍、共建党企支部等措施,推动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脱贫攻坚催生“内核动力”。
位于山丹县大马营镇双泉村的山丹县金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华是该村的一名农村党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吸纳当地4家养殖专业合作社、50多家养殖大户,建立了孕马养殖血浆采集订单养殖大联盟,与众多养殖户共享了靠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长效营销网络和国内外销售渠道,让传统的马匹养殖走上了优质产业道路。
“搭上金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快车,我们的血清产品质量有了保障,不仅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收购价格也十分稳定,再也不用为产品销售发愁了。”一直从事孕马养殖的双泉村养殖户史思兴,自从加入了血浆采集订单养殖大联盟,便不再需要操心产品销售问题了。
支部“牵头”,脱贫致富有盼头
2019年以前,五墩村这个被称为“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上,由于平均年降水量低于50毫米,整个一个村上,水浇地只有区区400多亩,能走出去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如何才能打破干旱缺水的制约瓶颈,解决好广大群众“卡脖子”的脱贫致富问题?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杨勇面对曾经的困局一筹莫展。
近年来,山丹县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确立了“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形成种养规模化、主体龙头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发展产业,靠小打小闹既成不了气候更解决不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只有把优势资源积聚起来,才能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同时,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随着村集体经济体量的壮大,产业富民的路子便会走上快车道。”构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的政策导向,让一直想在那片闲置多年的戈壁滩上做大文章的杨勇有了清晰的思路。
随着建成的集体经济产业园,五墩村上的群众开始尝到了产业带动的“甜头”。在产业园务工的贫困户周爱香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务工,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不仅方便而且还稳定,村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才是群众自己的“钱袋子”。今年,五墩村的产业园创造出了近百人的稳定就业岗位,发放用工支出将超过50万元。
如今那片荒芜多年的戈壁滩上,已是绿意盎然、果蔬飘香,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数千亩经济林蔚然成荫,崭新的高标准养殖场拔地而起,一个昔日的弱村,在“红色引擎”的牵引下,用“内置”的内核动力书写着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目前,该县突出“一乡一业一特色”,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村级战斗堡垒中,打造出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村级集体经济板块,让实现了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起来的村集体经济,引领着广大群众一路高歌、步入小康蓝图。
头雁“领航”,贫困群众有奔头
地处焉支山山麓的中河村,是山丹县13个精准扶贫村之一,狭窄的沿山地区,难以适应大面积耕作,缺乏产业支撑的村民或选择搬迁、或外处务工,面临着空心化程度高、贫困面积大、产业基础弱等一系列脱贫难题。
当初作为村上的带头致富能人,被引进班子的党支部书记曹模,深知只有因地制宜培育出特色产业才是破解脱贫难题的关键。依靠多年来牦牛养殖的深厚经验,曹模明白焉支山周边天然牧草场是被人们忽略了的天然金字招牌。
近年来,山丹县将抓好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和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两项工程,作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导向,曹模决定自己率先带头扩大养殖规模,将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了集繁育、加工为一体的养殖场打造成了扶贫产业基地,通过带动更多群众入股参与合作养殖,广泛的引导和吸纳了村上周边的散养户,从传统的散养低效益模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模式。同时,曹模还将释放出的用工岗位全部提供给了贫困户,用产业带动模式赋能“红色引擎”,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该县通过开展“支部引领致富、党员能人带头致富、种养大户产业致富、村级企业联动致富”活动,成立产业党支部16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58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32个,培养致富带头人286名,采取“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村级党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带动关系,吸收600多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8个、千亩戈壁农业示范基地2个,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线路3条,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市级旅游示范村5个。
相关新闻
- 2020-09-18武都:挪穷窝 兴产业 稳脱贫
- 2020-09-18临泽王吉伟:养羊闯出脱贫路
- 2020-09-18武都:打好“组合拳”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 2020-09-17瓜州:红红的灯笼“照亮”群众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