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亮眼的“乡村色”
原标题:那一抹亮眼的“乡村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通讯员 吴永斌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旅游一度“黯然失色”。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甘肃旅游可谓“一枝独秀”。
据携程发布的《跨省游恢复半月人气报告》显示,自7月14日恢复跨省旅游以来,来甘肃旅游的游客涨幅达280%,甘肃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这其中,那一抹“乡村色”格外亮眼。
乡土甘肃本色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地处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的甘肃,文旅资源富集独特,且70%以上集中在乡村。
地域广阔、生态美好、民风淳朴、原始纹理保留完整……广大农村是文化的富矿、旅游的天堂,发展乡村旅游,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韵味独具的乡土文化、完好无损的后发优势。
资源盘活,才是有效资源。
面对“老天爷”赋予、“老祖宗”留下、“老百姓”创造、“老前辈”传承的陇原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省文旅厅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出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
坚持把“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作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前置条件,依法依规对全省自然保护区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清理整治,确保乡村旅游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使命,联合成立“‘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宣传推广联盟”,以旅游助推脱贫,用美丽战胜贫困;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旅游的全新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全域无垃圾”“丰收了·游甘肃”等专项行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
坚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乡村旅游的最大机遇,持续办好“一会一节”,创新办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推动“乡土甘肃”走出去,把国内外游客引进来。
田园牧歌主色
从陇东黄土高原到陇南秀美山川,从陇中腹地到雪域草原,从祁连秘境到戈壁绿洲……自古以来,甘肃就地处农耕和游牧两种文化的交汇地,甘肃乡村游的主色调正是名副其实的青青田园色、悠扬牧歌调。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省文旅厅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精神,“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尤其是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真正做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庆阳市宁县瓦斜乡永吉村,集古老村落、传统民俗、花卉观赏、田园风光、农耕采摘体验、农家乐为一体打造的“一村一品一景”田园综合乡村旅游景观示范园,赏心悦目;
在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缥缈的雾霭、叠嶂的峰峦、苍劲的松柏、流淌的溪流、悠闲的牦牛和羊群,与别具一格的藏家村落相映成辉;
在张掖市民乐县东寨村,虽地处戈壁但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来到这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尽享甜甜的乡韵、绵绵的乡愁。
民营民富亮色
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居民是主体,乡村居民不断鼓起的“钱袋子”,才是最好的答卷。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省文旅厅高度重视乡村居民在乡村旅游开发各领域、各环节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以直接经营、参与经营或到企业务工等方式发家致富。
截至目前,全省已探索出节会带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旅行社带动、互联网+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培育出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致富产业。
天水市秦州区李官湾村,以推进整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提升文化品位为突破口,摒弃传统农耕生产的“刀耕火种”,积极打造露营公园和滑雪场……当地乡村游火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村,在“三变”改革政策和“旅游+”发展模式引领下,发展集种菜种花、餐饮娱乐、生态采摘、赏花休闲、栖云小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鼓励广大农民借助乡村旅游个体创业,鼓励无创业能力的村民参与到观光农业生产、原始作坊加工、特色手工制作、风味小吃烹饪、三产销售服务中去,并对全村耕地资源进行整合、折股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年终按股分红,户均年增收3.6万元。
目前,李家庄村已被评为全国首批、西北首个田园综合体试点村,摇身“蝶变”为兰州乃至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热门乡村旅游打卡地。
人间烟火气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省文旅厅始终把人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致力于为我省农村地区聚人气、旺烟火气——
通过发展融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文创、田园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推动乡村旅游产品与农业产业各环节相衔接,让“诗与远方”寓于“美与劳动”,绝不让乡村旅游曲高和寡、不食人间烟火;
通过活跃乡村土特产品现场消费,发展“农村之内、农业之外”的体验经济和服务劳动,有效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让广大农村留得住人;
通过乡村文化的活化再利用,促进乡土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转化,让广大农村有更大的乡土文化卖点、更多的乡土文创业态、更强的乡土文化自信,从而让广大农村能吸引人。
事实胜于雄辩。一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发展案例,正成为旅游对乡村振兴“拾柴加薪”效应的最好注脚。
天水的樱桃、静宁的苹果、秦安的蜜桃、清水的核桃……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口水满溢的陇货,早已成为特色鲜明的“甘味”代表;
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走出了以“特色农庄美食”“野狐湾农事体验”“潘家墩桃花园观光”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让大漠戈壁作别“驼铃声声的寂寥”,乐享“人声鼎沸的热闹”。
今年异常火爆的河口古镇,在继续发展富有传统特色餐饮企业、农家乐、常态化演出《记忆·盘古》大型激光水舞秀的基础上,依托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倚老卖老”、推陈出新,按照“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模式,结合季节变化持续举办黄河大合唱、英雄徒步越野会、草莓音乐节、汉服节、旗袍秀等现代和古风相结合的活动,让古镇新生、繁华再现。
9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现场会在我省兰州市榆中县召开,这是全省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博采众长、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实效的一次新契机,更是全省文旅系统广交朋友,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新启航。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乡村旅游已在陇原大地形成燎原之势,并浓墨重彩绘就“陇原乡村好颜色”;今后,必将书写出甘肃更加精彩的乡村旅游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