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宕昌:村民到镇上招工
新华社兰州7月14日电 题:甘肃宕昌:村民到镇上招工
新华社记者 王朋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哈达铺、理川等几个乡镇有这样一个劳务市场:用工者是村里种了中药材的村民,务工者是镇上生活的居民,村民到镇上招雇城镇居民到田里务工。
眼下是药田除草的关键时期,劳务市场也变得格外热闹。每天早晨6点钟,有务工需求的城镇居民便会聚集在劳务市场。不等片刻,就会有村民驾车前来接洽。若是村民“偷懒”,多睡了半个钟头,极有可能错过招工,兴许也会误了“农时”。
在哈达铺镇的一块药田里,务工人员在除草。新华网发(王朋 摄)
村民孙玉选有几次就扑了空。最近,他在理川镇招工无果后,驱车跑到几十里外的哈达铺,终于招到2名务工人员。
提起这次还算满意的招工经历,孙玉选说:“以前自己在县上的劳务市场寻找务工机会,要看用工者的脸色。现在自己成了用工者,还要看务工者的脸色。”他调侃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也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
46岁的孙玉选家住理川镇汪布村,这里海拔较高,气候湿凉,适宜种植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过去,不少村民虽然种药材,但因山区闭塞,销路不畅,村民种药多年还是在穷窝窝里打转转。
务工人员在药田里除草。新华网发(王朋 摄)
不少农户和孙玉选家一样,因缺乏增收产业,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城镇务工几乎成了贫困村民唯一的增收渠道。可是由于普遍缺乏技能,只能在建筑、餐饮等为数不多的行业打工。
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以来,通村硬化水泥路将贫困村民田里的中药材与外地市场连接起来,村里兴起了合作社、企业等市场经营性主体,中药材种植真正变成了助农增收的脱贫产业。
理川镇镇长李虽玉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当地的中药材种植正不断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仅在宕昌县理川、哈达铺等乡镇交界的拉路梁一带,就已经形成11.3万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在宕昌县北部拉路梁一带,梯田上种满了中药材。新华网发(王朋 摄)
农村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动了贫困村民脱贫增收,还催生了大量用工需求。孙玉选说,即便他家只有8亩药田,招到的2名务工人员也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除草作业。
“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种药材,村民只好跑到镇上招工。”孙玉选说,由于供不应求,务工费已由前几年的每人每天80元,增长到今年的110元,很多村民还开出“车接车送”“包早餐、中餐”等服务“拉拢”务工者。
记者近期在甘肃多个县区采访发现,城镇甚至县城居民到农村务工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到农村务工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完)
相关新闻
- 2020-06-16甘肃宕昌贾家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 2020-05-11甘肃宕昌:初夏飞雪
- 2020-03-27甘肃宕昌“赶驴上山”:农民撂荒地养"阿胶驴"谋增收
- 2020-03-10甘肃宕昌:扶贫车间复工 带动居民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