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治理泥沙害 护好黄土塬——甘肃省庆阳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综述

20-06-18 10:12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张玉芳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曲子镇西坡村刘阳洼的坡改梯田。 秦彤华摄

  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 通讯员 刘华东

  地处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的甘肃庆阳段因植被稀疏、降雨集中、土壤疏松、地形破碎而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庆阳市聚焦生态短板,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偏远山区梯田建设和“固沟保塬”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黄河干流从青海进入甘肃,一路奔流。其二级支流泾河流过陇东至陕西汇入渭河,后在陕南注入黄河干流,流经山西等省区后注入渤海。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每平方公里7200吨以上,局部地区高达1万吨。年入黄泥沙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的十分之一,占甘肃省入黄泥沙的三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水利水保区划》调查显示,地处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的甘肃庆阳段因植被稀疏、降雨集中、土壤疏松、地形破碎而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庆阳市立足生态现状,聚焦生态短板,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偏远山区梯田建设和“固沟保塬”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夏日,走进庆阳市合水县吉岘乡东南部的草洼沟,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田间绿油油的小麦和金黄的油菜花错落有致,清澈的河水从子午岭深处缓缓流出,宛若进入了一幅铺在大地上的水彩画,让人很难想象这个地方曾经是荒山秃岭、风沙满天的景象。在草洼沟边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左彦粉告诉记者,她家最早的窑洞建在半山腰上,出门干活时要翻山爬沟光脚蹚水而去,每日两趟苦不堪言:“以前荒山光秃秃的,春夏风沙秋是泥,冬季的寒风能吹透整个塬,日子过得非常苦,因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了。”

  草洼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先后在流域内建设了淤地坝5座,新修梯田132平方公里、果园74公顷、造林789公顷、种草161公顷,使这里的林草覆盖率达到48%,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左彦粉乐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我家从半山腰上搬到了塬上,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水电拉到了窑庄子,日子过得比以前舒服多了。”

  庆阳市在不断探索总结历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实际,按照北部抓梯田建设、南部抓固沟保塬、东部抓子午岭保护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单一片区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治理,单项措施治理向开发、治理、保护并重,常规手段治理向构建塬面、沟头、坡面、沟道“四道防线”科学治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四个转变”,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村“六位一体”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

  截至2019年底,庆阳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01.1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53.67%。先后建成宁县烂泥沟、合水县玉皇沟、正宁县移风沟、华池县杨西掌等一批治理规模大、生态效益好的示范流域482条。

  “据测算,治理区水土流失率由原来每年每平方公里7200吨下降到现在的3100吨。”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副局长卢东平说。

  推进偏远山区梯田建设

  2011年之前,环县虎洞镇老虎沟两边还是坡耕地,小麦亩产不足200斤。旱季,粮食干枯没有生机;雨季,水土流失土地成了沟壕。对此,环县打出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组合拳”。

  梯田、水保林、生物护埂、生态围栏、田间道路行树……一个以保水土、添绿色、调结构为主要目标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

  如今,走进老虎沟,原来的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黄土梁穿上了新绿装,一切都变成了崭新的模样。

  环县累计完成梯田建设196万亩,人均梯田面积达到6亩,全县以梯田为主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农田超过百万亩。

  演武乡黑泉河村的杨茂清是梯田建设的受益者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去年他自己贷款投资1万多元,政府补助8000元,修了20亩梯田。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梯田保肥保水省力,种地膜玉米比坡地多产500多斤没问题,按每斤1元计算,1亩地要多收入500多元。20亩梯田就多赚1万多元,我投资修梯田的钱两年就回来了。”

  庆阳市坚持梯田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等措施,共建成环县老虎沟、华池县刘家湾等万亩集中连片坡改梯工程40处,华池县紫坊、庆城县蔡口集、镇原县刘家沟等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示范综合治理工程170多处,打造特色小杂粮、蔬菜大棚、田园采摘、花卉观光、旅游休闲等基地68处。

  到2019年底,庆阳市共新修梯田730万亩,受益人口172万人,人均梯田达3.2亩。

  通过整修梯田,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山绿了、地平了、人富了,昔日的荒山秃岭、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衣”。

  目前,项目区群众正依托梯田积极发展特色林果、草畜养殖、苗木繁育、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全市精准扶贫和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沟保塬”撑起安全伞

  来到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六年村岘子一塬面保护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搬运砖块、搅拌砂石、修筑护坡,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我们经过勘查后,将南侧腰岘列为塬面保护项目的治理范围,对其进行抢救性治理。”西峰区水土保持局工作人员朱成介绍,六年村塬面保护项目今年3月中旬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设置小型蓄排工程,修建涝池、排水涵管,实施沟头回填、土地整理、混凝土硬化等,“工程建成以后,可有效治理塬面,减缓沟头扩张”。

  “以前由于雨水冲刷,路边很多地方都塌了,路面越来越窄,我们出行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沟边修了防护墙,拓宽了路面,路边的山坡地也推平了,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以后我们再不用担心出行安全问题。”村民左怀勇对治理工程连连点赞。

  六年村岘子一塬面保护项目是庆阳市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的一个缩影。

  以董志塬为代表的37条塬面,作为中华农耕文化和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庆阳市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和重要的粮食供给基地。由于塬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床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加剧,塬面逐年萎缩,水土流失面积高达9218.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36%,董志塬南北长剩余89公里,最窄处仅剩50米左右,随时都有“腰斩”的危险,严重威胁辖区城镇、村庄、民宅、道路等基础设施安全。

  2016年,庆阳市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抢救性治理。

  “现在这里的塌沟不见了,治理好的沟道有水有树有池塘,变成休闲娱乐的广场,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村民李永孝说。

  近年来,庆阳市实施的“固沟保塬”工程,重点对全市1万亩以上的37条塬区实施了以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线”为主的综合治理。通过塬面保护治理,沟头延伸态势得到较好控制,塬面萎缩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庆阳市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发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固沟保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国家坡耕地综合整治、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程,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初步控制,昔日的黄土丘陵、千沟万壑披上了绿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为定西精准脱贫贡献“福州力量” 福州市社会力量全力帮扶定西8个挂牌督战村摘帽 为定西精准脱贫贡献“福州力量” 福州市社会力量全力帮扶定西8个挂牌督战村摘帽
  • 【飞阅甘肃】绚烂花堤扮靓黄河之滨 【飞阅甘肃】绚烂花堤扮靓黄河之滨
  • 共青团兰州市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书画评选 共青团兰州市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书画评选
  • 黄河风情线新添免费体育场地 沙滩足球场乒乓球场已全部启用 黄河风情线新添免费体育场地 沙滩足球场乒乓球场已全部启用
  • 传授归类要点和常识——兰州市西固区多部门联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传授归类要点和常识——兰州市西固区多部门联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 下足“绣花功”持续“出实招”——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措施硬有成效 下足“绣花功”持续“出实招”——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措施硬有成效
  • 有了好环境 致富多条路——兰州市西固区八盘村推行“巷道长”制改善人居环境打开发展空间 有了好环境 致富多条路——兰州市西固区八盘村推行“巷道长”制改善人居环境打开发展空间
  • 全国首个沙漠天文科普特色小镇将在武威民勤落成 全国首个沙漠天文科普特色小镇将在武威民勤落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酒泉:税务帮扶“划重点”“注活水”“
2   巧“喝水”的旱地产得多
3   永靖“42条”为村组干部清白干事设计“
4   金塔22个项目集中开工
5   庆阳:从荒山秃岭到泛泛绿洲
6   宁县举行“331+”扶贫分红大会
7   肃南:点亮“四盏灯” 照亮脱贫路
8   靖远:枸杞小镇致富忙
9   武都首个藏族法庭挂牌成立
10   黄河岸边辣椒红 ——平川区发展特色辣
11   渭源:让群众感受到“法在身边”
12   酒泉洪水河水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13   从“地头”到“灶头”
14   S101中黄公路改建部分10月通车
15   张掖:直播带货特产畅销全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