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周小平脱贫记:奔向幸福新生活(图)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杨琳 张金鑫
“老板,买20个胡萝卜馅包子。”
“小周,买10个馒头。”
……
走进周小平的手工馍铺,15平米的小店里,空气中氤氲着包子的香味,周小平娴熟地和面、擀面皮、包包子,周小平的姐姐将包好的胡萝卜和韭菜馅包子放进蒸锅,在热气腾腾中,香喷喷的包子陆续出锅。忙碌中,前来买早点的顾客络绎不绝。妻子尹英兰快速地将包子、馍馍装好双手递给顾客,动作干净利落。
周小平在店里忙碌
“店刚开的时候,卡加曼乡上的干部为了照顾我们的生意,常来买早点,还通过微信朋友圈帮我们宣传。后来口口相传,大家觉得我们的馍馍、包子好吃,来买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周小平笑着说。
日子过好了,可夫妻二人心头总会回想起开手工馍铺前的那段苦日子,那时,夫妻二人时常是为生活发愁。
周小平,是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的村民,他为人诚恳、谦逊敦厚。从打零工到开兰驼跑运输,再到开手工馍铺;从建档立卡户,到享受政策帮扶,再到脱贫;从生活没头绪到大家帮再到每天充满信心,他的干劲儿越来越足。
周小平家有6口人,因为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缺资金、缺技术,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脱贫政策的接踵而至、落地生根,干部们一次次的鼓励关怀、用心帮扶,他们一家开启了幸福生活。
周小平的妻子正在制作手工包子
“当时,政府给了我们家一辆扶贫兰驼车,我就决定开始打拼,我四处拉砖挣钱,一个月能挣个三四千元,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苦是苦,但心里踏实啊。”周小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激之情全写在了脸上。
有了政府的帮扶,加之周小平一家的勤劳持家,他们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周小平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心里又有了新目标。
2017年,周小平顺利申请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并在城区里开了一家手工馍铺。“获得了贴息贷款,加上跑运输时存的一点钱,我就想妻子在娘家时学过压面,她做的馍馍也是香软可口,亲戚朋友都很爱吃,应该发挥她的好手艺开个手工馍铺,不仅成本小,还能照顾在市区上高中的儿子。”周小平说。
和家人商量后,他们立即行动,寻找店面、装修粉刷、购买用品、安装烤箱,一家人过的充实而快乐。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地办好了开店手续,挂出了“手工馍铺”的营业招牌。手工馍铺虽说面积不大,但是他们做的馒头、花卷、包子、面条等面食特别受欢迎,生意红红火火。
周小平和妻子制作的手工包子
自从认准了这个增收致富的路子以后,周小平一家秉持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一年四季,他们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他和妻子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双手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做馍馍非常辛苦,我们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生火、和面做准备工作,早晨6、7点时第一锅馍馍就出锅了。这几年没白努力,现在平均每年能挣4万元。”
手工发酵的馍馍味道好、分量足。一时间,他的馍馍铺吸引了许多顾客,馍馍铺也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小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我在这条街上开铺子,他们家的馍馍非常好吃我常来买。”商户陈玉香说。
“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又为周小平带来了新的收入。
2019年,州委、州政府提出“一十百千万”旅游专业村建设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周小平所在的香拉村打造成了花海田园综合体。周小平将家里16.8亩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一年能拿到一万余元的流转费,他们一家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市民在周小平的手工馍铺购买馒头
“父辈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有大的收入。以前,种小麦、青稞产量也不太好,加上人力、化肥等,一年辛辛苦苦就挣个5000多元,只能维持一家人6口人的基本生活。”周小平介绍说。
如今,周小平的脸上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给我们帮了很多忙,但关键还要靠自己!只要自己肯干,肯吃苦,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周小平笑着说。
相关新闻
- 2020-06-01“咱们的帮扶干部真是好”——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锁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纪实
- 2020-05-25【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皋兰燕儿湾:合作社“领路”群众脱贫有靠山
- 2020-05-29【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白银区:牡丹映红致富路
- 2020-05-27【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瓜州县:提升乡村“颜值”消除“视觉贫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