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行装再出发 勠力同心续华章 嘉峪关市赓续精彩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原标题:重整行装再出发 勠力同心续华章
嘉峪关市赓续精彩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谦恭有礼的雄关人。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雄关广场。
嘉峪关市举行“道德模范在身边”现场交流活动。
杨 亮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22年征程中,嘉峪关从来不曾停止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想象,书写了成功、精彩、难忘的篇章。
在奋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的征程上,嘉峪关市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再度吹响了迎接大考的“冲锋号”。
在赓续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未来每一个新起点上,嘉峪关市仍将以百倍的信心、决心、勇气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奋斗硕果。
如果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嘉峪关人用持续砥砺、奋斗不息的汗水和心血所换回的馈赠的话,那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就是嘉峪关在这一幅文明的杰作上再次挥洒汗水和心血的新起点。
为了把这一镌刻着嘉峪关文明足迹的精神遗产勾勒得更细腻、描绘得更生动、续写得更多姿,嘉峪关人从来都不曾骄傲过,也从来不曾懈怠过,而是久久为功、奋发不止!
制度建设:顶层设计落地的保障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从1995年嘉峪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到2017年嘉峪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制度建设始终贯穿嘉峪关创城的全过程、各环节。
2020年,面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的重任,嘉峪关市更是明确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并重的创城原则,并由嘉峪关市创城办牵头,开展常态化督查巡查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各项任务的落细落实保驾护航。
作为制度建设的“中枢”与“大脑”,完善工作机制,理顺部门职责显得尤为关键。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嘉峪关市将57家责任单位纳入文明委成员单位,明确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工作制度,实现了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制度安排。
然而,有“纲”无“目”,创城的每一步也很难踩得扎扎实实。正所谓,纲举则目张。为此,嘉峪关市创城办在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成员单位的通知》《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制度》等文件后,还专门出台了《嘉峪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让创城的每一步都有了抓手。
文明城市的创建与城市的建设一样,是一个常抓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毫不讳言地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一个补城市短板和弱项的过程。
因此,从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嘉峪关市就按照“找差距、抓落实”的标准,分批次、不定期对全市集贸(农贸)市场、公共广场、机场车站、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多轮、不间断的巡查督查,力争通过即整即改克服薄弱环节,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
其实,突破重点难点就是在落实顶层设计的规划和指引。所以,在今天争创“两连冠”的攻城拔寨阶段,嘉峪关市从起步的那一刻起,就紧紧围绕《嘉峪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总体部署,制定印发年度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逐项分解《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2018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评项目、测评标准、测评内容,让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可圈可点、掷地有声。
可再好的顶层设计也得适应形势的发展,做到计划与变化有机衔接,精准匹配。于是,微调就显得很有必要。
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每年嘉峪关市都会针对上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工作反馈结果,梳理出创建过程中未达标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组织责任单位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重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通知,将整改项目、整改原因、整改举措对标对表一一列清,限期敦促责任单位逐项整改,力求“年初动员、年中推进、年底落实”形成一个工作闭环模式,全面提升创建实效。
理想信念:聚拢创城合力的灵魂
信仰诞生理想,理想诞生信念,信念诞生力量。
80岁老党员于保华是镜铁山矿退休的老职工。从退休那年开始,每周到绿化社区参加党员学习活动就成了他一生的必修课。
“一名党员,参加党员学习活动是分内之事。”于保华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既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可不断丰富人的头脑,从时代精神的点滴变化中汲取信念的力量和生活的斗志。”
在嘉峪关,像于保华这样为酒钢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青春年华,并矢志坚守青春誓言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每个人都不曾为艰苦岁月的毅然选择而后悔过。
“响应党的号召,建设大西北,留在镜铁山,我不后悔”“半个世纪前的嘉峪关条件虽艰苦,但与战友们同吃苦、同劳动的岁月注定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嘉峪关的昨日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嘉峪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这座城市因一代代老革命、老前辈的砥砺奋进而愈发光彩照人。这些,随着时间的沉淀,已融入这座城高扬挺拔的血脉筋骨之中,化为一种信仰的力量。
因为嘉峪关是一座有信仰、有气质的英雄城市,所以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每一个嘉峪关人的心才会紧紧地贴在一起。但是,精神的缔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它是一项持续发力的事业。
2020年,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的奋进征程中,嘉峪关市始终坚持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嵌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品牌打造、先进典型宣传中,让大漠雄关的春天再次涌动起奋进的热潮。
然而,思想的入脑入心从来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力气的,它需要鼓与呼,更需要行与动。为此,嘉峪关市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站等“六进”活动,并在市属媒体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路上”“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专题专栏,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让新时代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生活。
作为信仰重塑的细胞,群众始终是主体。为不断丰富市民群众文明生活,嘉峪关市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重大节庆,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路上”“致敬新中国·志愿服务在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优秀童谣传唱”等文明创建主题活动,不断聚拢民心。
实践证明,以信仰力量铸就的精神伟力,只有融入国家意识和爱党情怀才会更深沉、更厚重。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宗旨,在图书馆、社区、三镇、美食街、景点景区等公共区域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诚信主题街”“东湖先进模范人物长廊”等主题阵地,讲理论、传知识、推典型,让每一个嘉峪关人的选择都牢牢地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以民为本:创城根基稳固的命脉
经过几年的淬炼,“美丽雄关·万人清洁”行动已成为嘉峪关市民踊跃参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一道亮丽风景。
从一面旗帜到一城标签,“美丽雄关·万人清洁”行动只是嘉峪关不断演绎“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一个缩影。
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22年征程中,嘉峪关市民深深地明白:“创城需要‘气质美’,但也丝毫离不开‘形象美’。”
“小院里杂物满地放,小屋里乱得下不去个脚,您舒服吗?”在嘉峪关村整治人居环境的那段日子里,村党总支书记杨娟每到一户都这样问。
“把房前屋后收拾亮堂了,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杨娟就会给“不动弹”的村民撂上几句狠话。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嘉峪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嘉峪关是下了大力气的,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
如全力实施“美丽庭院”项目建设,实现了村前美化、村后整洁,无乱堆杂草现象;加大农村改厕,让农村有了无害化卫生厕所1230座;加大后院改路工程,让农户家的残垣断壁、危房、柴草、杂物和建筑垃圾消失了。
当然,在嘉峪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宏图中,农村和城市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
在持续稳步推进农村基础短板补齐行动的同时,对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嘉峪关也是谨记于心的。如大力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城市主次干道标识牌建设、全域无垃圾整治等突破性行动,集中各方力量资源,确保整治行动有成效。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已在东方百盛、名嘉汇、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建起了场所规范、设备齐全的母婴室,为有需求的市民群众提供方便服务;在城乡重点区域新提升改造公共卫生间1230座,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配备了带扶手的坐便器、蹲便器,满足“以人为本”建设要求;加大标识牌建设力度,实现了每隔500米看到1处公共卫生间指示牌标准,为市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服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好比划大船,大家同舟共济,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才能向预定的目标破浪前行、快速挺进。
社会治理:创城提质增效的加速器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指数,交通秩序毫无疑问就是一项重要指标,而这一指标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烦忧的堵点和痛点,在嘉峪关也不例外。
为让文明交通蔚然成风,嘉峪关市广泛动员包括市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界人士,投身到争当文明志愿者的行列中去。在嘉峪关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的步履中,这些志愿者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配合执勤交警,开展路口秩序大整治,强化对路口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闯红灯、逆向行驶和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等违法乱象的劝阻和引导。
从持续深化文明交通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发动志愿者引导市民出行,固然能为高峰出行缓解部分压力,但要想从根上破解“出行的烦恼”还必须重拳整治。
为提升创城质效,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过程中,嘉峪关市持续开展严重违法大整治,重拳治理“两牌”(套牌、假牌)、“两闯”(闯红灯、闯禁行)、“三驾”(酒驾、醉驾、毒驾)、“三乱”(乱停车、乱变道、乱用灯光)等违法问题,文明有序、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渐成氛围。
为做到大整治软硬并举,仅2019年,嘉峪关市就主动对42所中小学、幼儿园门前的减速带进行补充、更换,新建、新装、新设“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指路标志、交通信号灯、蓝白彩色斑马线多处,新安置安全隔离警示护栏2500米,曝光不文明交通车辆信息1183条,行人、车辆肆意违法交通规则的行为大大减少。
如果说整治交通乱象是打赢创城攻坚战的一场硬仗的话,推进市场秩序提升无疑是这场硬仗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
长期以来,导致市场脏乱差的症结就是环境卫生、安全防护、功能设施。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的过程中,嘉峪关市围绕统筹推进城乡各类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建工程,对城市主干道市场、电子巡更系统、防水供暖等进行整体改造、更新,让经营业主的生产生活便捷度显著提升。
可市场终归是市场,不出重拳,卫生死角是很难根除的。为此,嘉峪关市按照“交易不停、监管不断”工作导向,实行“8小时工作制+延时错峰实时监管巡查4小时”无缝隙工作模式,对集贸(农贸)市场、流动摊贩等创建问题高发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定期考核个体商户责任区域内地面、排水排污系统、摊点地面、墙、柱以及“四害”清洁整治情况,通过持续地跟踪监管,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市场环境持续改善。
道德建设:赓续成果的精神支柱
一座具有内核力、向心力、凝聚力的城市,注定有一个统一的意志、趋同的价值目标和坚定的精神状态。在嘉峪关这座年轻城市的文明追求中,因“嘉峪关精神”“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所孕育的道德修养,为嘉峪关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历程、奋斗豪情凝练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宝贵品质和独特气质。
行走在嘉峪关街头,你总会在不经意间瞥见一抹亮丽的“红”,这身“红”就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十字路口的志愿者、管理者和引导者。
“每天早中晚站在交通要道,拿着小红旗引导路人和车辆安全通行,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志愿者张红霞说。
一如张红霞所说的那样,嘉峪关何尝不清楚,文明是在潜移默化的规训中慢慢形成的,它的涵养不仅需要大力倡导,更需要身体力行。
如今,每年嘉峪关市都要在超市、物业、餐饮、交通、快递等行业积极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文明窗口、文明团队、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在乡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在社区开展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和“八礼四仪”行动。以至于《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在嘉峪关宣讲“雷锋精神”时曾这样赞叹:“在这里不需要讨论‘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嘉峪关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已成为一种风气。而引风气之先的就是一批批文明单位,一个个甘肃好人、中国好人。如此,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才会不断拓展和深化。
目前,在嘉峪关市的全国文明单位(社区、村镇)有11个,省级文明单位有(社区、村镇)60个,市级文明单位(社区、村镇)有163个,文明校园有19所,文明网站有18个,文明家庭76户,五星级文明户有979户,闫桂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产生市级道德模范、雄关好人145人。
如今在嘉峪关,“争做文明有礼雄关人”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了让这种文化现象在这片的土地上深深地扎根,嘉峪关市在好人培育、典型塑造上从未懈怠过。
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坚持开展“德润雄关”道德模范(雄关好人)评选活动;在城市主干道、公园景区、公交站点打造雄关好人街、东湖先进模范长廊等,持续强化典型引导;抓牢抓好基层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常态开展“固定月、主题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化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六大文明行动”;坚持做好“八礼四仪”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
擦亮城市的底色,离不开典型的引领;积淀城市的厚度,离不开诚信的锤炼。
按照建设“信用雄关”整体要求,嘉峪关市深化“诚信雄关”建设行动,全面推动电信诈骗、“假发票”逃税漏税、拖欠农民工工资、医疗保险等19个重点领域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并结合全市“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电信诈骗、老赖拒不偿还等诚信缺失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联合法院、税务、食品药品、旅游等行业召开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发布守信“红榜”和失信“黑榜”信息,并通过市属各类媒体、大唐美食街信用宣传墙及时公示、曝光信息,在全市营造了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氛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重整行装再出发,嘉峪关又一次站在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十字路口”。只要秉持这股劲头和勇气,嘉峪关定会高唱凯歌,再次续写全国文明城市新的荣耀、新的辉煌!
相关新闻
- 2020-05-19嘉峪关市举办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暨标准化工地建设培训会
- 2020-05-19《嘉峪关市志(1978—2010)》发行仪式举行
- 2020-05-19嘉峪关市加快复工复产全力推动经济回暖
- 2020-05-19嘉峪关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