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坪村的小康生活
原标题:史家坪村的小康生活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刘敏
仲春时节,成县宋坪乡大山深处的史家坪村春意盎然,青泥河畔油菜花在山野乡间盛开,层层叠叠,与青砖白墙的民居相互映衬,美若画卷。
史家坪村是成县最南边海拔最低的小山村之一,与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铁佛寺村相接壤,位于青泥河畔,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15户426人,2018年底全村实现整村脱贫。
走进史家坪村,村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水泥硬化的乡村道路环绕整个村庄,路面整洁如新,错落有致的民居、宽敞的文化广场让人眼前一亮……
从村头到村尾,记者发现停在路边,或是自己小院的小汽车特别多,村主任史会林自豪地说,“目前我们村上有68户人家有汽车,全村只有115户人,有汽车的人家占比达到了59%”。
走村入户时,许多村民都会告诉记者,村里魏国强家是村上最有钱的家庭之一。来到老魏家,提起这件事,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记者交谈时也显得“话多”。老魏家里有6口人,一个弟弟和两个儿子都在天津电动车厂务工,特别是二儿子魏育波在雅迪电动车厂从事质检工作,起初也是从技术员干起,一月可拿到三四千元,如今当了质检管理员后,一个月有1万多元的工资,而老魏自己则留在家里发展中药材、花椒等特色产业,农闲时也会去县城打点零工。
老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弟弟和两个儿子在天津一年开销除外,可挣到十六七万元,自己在县城打零工也可挣到1万多元,2018年初种植了5亩多柴胡,到2019年采收时卖了1万多元,家里新发展的3亩花椒和1亩马莲,虽然还没有进入盛产期,同时受市场和天气因素影响,但2019年也收入了5000多元,算下来全家2019年底的收入已达到了近19万元。
村主任史会林说,“劳务输转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常年在外务工的有60多人,除了在天津务工的人以外,主要在山东青岛干架子工,每人每月平均都能挣到九千多元。”
曾经的史家坪村是宋坪乡的贫困村之一,在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脱贫增收的道路上,该村立足村域经济发展实际,按照“发展抓项目,增收抓调整,致富抓劳务”的工作目标,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实现了劳务输出由季节型向长期型、本地型向外地型、苦力型向技术型、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
随后,记者又来到史家坪村的龙潭沟,沟内一侧亭亭玉立的杜仲树成林,而龙潭沟两侧成片的马莲,绿油油的长势良好,蓝色的马莲花已零星开放。据说,进入四月份,龙潭沟将会如蓝色梦境一般,沟内300多亩马莲花将会如蓝色花海。
马莲产业是史家坪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全村共有550亩,户均达到了4.8亩,主要分布于该村的龙潭沟和良子坪社,大多数采用与核桃树套种。马莲主要卖籽,可用于绿化,亩均产籽60-80斤左右,按去年市场价格每斤可卖60元,每亩收益可达3600元以上,全村马莲总产值已达到了120万元,户均收益达到11000元。
据该村包村领导兼党支部书记李改平介绍,除了发展劳务经济外,村上在精准脱贫的过程中,2018年初针对史家坪村产业发展薄弱和群众收入单一的实际情况,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调查摸底,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巩固核桃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马莲、花椒、柴胡等特色产业,全村现有核桃870亩、马莲550亩、柴胡450亩、花椒300亩,今年还将发展辣椒产业,将形成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
史家坪村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引导乡风文明发展。如今的史家坪,家家都有增收产业,户户都有致富路子,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大伙增收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