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卫丨人人都喝水 你喝得对吗?
原标题:人人都喝水 你喝得对吗?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做得正确。看似简单透明的白开水却有着各种说法:白开水的保质期只有16个小时;隔夜的白开水会致癌;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那么,应该怎么才能健康饮水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邀请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娟进行解答。
1 怎么科学喝水?
其实喝水大家都会喝,但是基本上很多人都是在渴了的时候才会喝水,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在一天的活动当中,从起床开始到吃饭到睡觉都是有其讲究的。
早上起床后要适当喝水,这样肾脏和肝脏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对身体的帮助是很大的。可以帮助预防便秘、清洁肠道。
吃饭之前要喝水,在工作或者学习期间是需要及时喝水的,否则会出现脱水的症状,所以建议大家在工作期间能够适当地补充自己身体所需的水分。
吃饭之后喝水,吃完午饭之后,如果能够喝一点水的话,可以适当地增加身体的消化。而且现在的工作环境基本上都是在空调房,对于身体水分的流失也是很快的,建议适量地喝点水补充水分。
在晚饭之前喝水,可以适当增加身体的饱足感,这样吃晚饭的时候,就不会吃太多,不会暴饮暴食,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是极其好的方式,而且是在不会伤害消化器官的基础上。
睡觉之前喝点水,可以帮助睡眠,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防止在睡眠期间出现缺水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保证睡眠质量。
2 白开水有保质期吗?
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实验数据表明,开水的保质期只有16小时。开水凉下来后,其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受客观环境影响。如果装开水的容器未经清洗,且没有密封,那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也会增大,喝了这样的开水,也就更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也就是说,开水放置多久后会变质,是否还适合饮用,其实并没有定论,因为这与水质、放置条件等客观因素有关。不过,即使没有固定的保质期,烧开的水也不宜放置过久,最多加盖放置3天,超过这个时间,可就别再喝了。
3 “千滚水”会致癌吗?
“千滚水”,即反复沸腾、烧开多次的水。传闻说,这种水由于反复煮沸,会导致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实际上,普通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非常低,经实验证明,即使是反复烧开20次的水,其亚硝酸盐的含量约为0.038毫克/升,国家标准GB5746-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要求亚硝酸盐≤1毫克/升,因此,在烧开20次的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仍是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的。所以,就算反复煮沸多次之后,“千滚水”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在安全范围之内,因此,“千滚水”可以放心喝。
4 水质偏软和偏硬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许多人说喝了有水垢的水容易得结石,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水垢正确的表述是水质偏硬,和碱不是一回事,水垢是碳酸钙镁的总量,叫水硬和水软,总量低水软,总量高则水硬。比方说南方的水质偏软,北方的水质偏硬。那水软和水硬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只要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那么对人体是无害的。水垢对人体是无害的,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水垢,把PH值稍微往下调一点,就是家里烧水的时候往壶里加一点点白醋,加多了有酸味,加一两滴就行,这样PH值就下降了,而且也不结垢。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一块纱布,把它放到水壶里,这样水垢会在纱布上沉积下来,不会在壶底形成水垢。
5 饮用哪种水对身体有益呢?
从水的分类来讲,大致分成四级:第一级就是为了维持我们基本的身体需要的自来水,像河水、地下水、地表水、湖水等都是自来水的水源地;第二级是水量比较大的水库水,属于天然泉水;第三级是优质的地下矿泉水,就是地下深层的矿泉水;第四级也就是最好的冰山矿泉水,它经过降雪、结冰、融化然后再到地层,从地层经过数千年的沉积以后再冒出来,这一部分属于珍稀的水资源。
我们在超市里经常看到一些瓶装水和桶装水重量一样,价格相差很大,那么饮用哪种水对身体有益呢?超市的水大致有纯净水、矿物质水、矿泉水、蒸馏水这几种。首先矿泉水和矿物质水不是一回事,矿物质水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化学物质,所以它的价格和纯净水差不多。好多人说矿泉水和矿物质水分不出来,这主要看配料表,矿物质水的配料表上显示:水、矿物质,而矿泉水的成分写的是:水、钙、镁等。矿物质水就是纯净水加硫、镁、氯化钾,这就属于矿物质水,一般来讲钙、镁很难加,通常加的都是氯化钾等,所以添加进去的这个量跟天然矿泉水是没有办法相比的,矿物质水和天然矿泉水的品质相差很远。
蒸馏水和纯净水的生产工艺不一样,但水质是一样的,也是水中不含任何矿物质。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用纯净水煮食物,会抑制身体的一些消化酶,也就是说它的消化率会降低。有些人常年喝纯净水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纯净水不含任何微量元素,长期喝纯净水血管内壁受损,会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饮用。
记者 屈晓慧
相关新闻
- 2019-12-24甘肃医卫丨5-15岁谨防流行性腮腺炎
- 2019-12-24甘肃医卫丨专家提醒:结节息肉 早发现早治疗
- 2019-12-24甘肃医卫丨“低头族” 颈椎病离你不远了!
- 2019-12-24甘肃省一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