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视察时指出,“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民勤县在地理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被视为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长期以来,民勤人民战天斗地,一代接一代与风沙抗争着。
作为防沙治沙的主力军,民勤“林业人”长年奋战在风沙一线,为保护生态、守卫家园、默默奉献,而一个个守卫在绿洲边缘的林业区站就像是守卫在风沙前沿的“边防哨所”,阻止着风沙法人侵袭,民勤县南湖林业工作区站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这里活跃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林业队伍,他们为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而常年跋涉在大漠戈壁,奋战在田间地头,服务于千家万户,被人们誉为“绿色卫士”。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前期规划和组织实施离不开他们,一线技术指导更离不开他们。
南湖林业工作区站站长黄朝珺介绍说:“每年春秋季压沙的时候,我们南湖林业工作区站的所有职工从早到晚都在现场指导压沙,可以说,开的每一条沟,每一个草方格,都是我们的职工示范指导施工队伍完成的,这样就能确保我们压的每一亩沙都符合压沙技术规程,每一亩草方格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能保证后期栽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每逢压沙季节,林业技术人员就和压沙工人在一起,在沙漠里搭建帐篷,分标段跟班作业。路线勘察、区域划分、技术指导、组织协调、核查验收等工作也成了每位职工的拿手活。
在苏武沙漠大景区,南湖林业工作区站林业工程师赵晓慧指着一片已长出沙蓬、芦苇、梭梭的沙障说“这一片沙障是我们2018年冬季压的,我们当时的要求规格是1.5米×1.5米的规格,沟宽是25cm,沟深是20cm,稻草的要求是不少于30cm,稻草的固定作用要比麦草的固定作用要好,沙固定了,风吹来的草籽也固定了,你看这野生植被也长的挺好的,这是沙蓬,还有这是芦苇,还有那是梭梭,你看长势都挺好的。” 她的言语中充满的是自豪。
治沙造林施工现场大多地处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沙漠腹地,车辆无法到达,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两条腿丈量这片苍茫大地。每年春秋季压沙造林期间,他们每天都要在沙漠中步行20多公里。特别是春季造林季节,天寒地冻,风大沙多,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发,星斗满天时才返回。
据了解,2019年南湖区站成立了造林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带领干职工跟班作业,严把苗木挖穴、栽植、浇水等各个关口,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在苏武山管护区和民西路南管护区完成国家级公益林补植补造建设任务2630亩,完成青土湖修复治理项目苏武沙漠大景区压沙造林12428亩。
为有豪情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大井湾、苏武沙漠大景区、黄草湖、白土井、青土湖、龙王庙、西大河等风沙前沿,到处都留下了区站林业人不畏艰苦、拼搏奋斗的足迹。在新时代武威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一代“林业人”将继续发扬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民勤绿洲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通讯员 马爱彬 陈凯年 图/文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