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祁连山焕发新活力
原标题:让祁连山焕发新活力
2019年10月17日,祁连山国家公园标识正式揭幕并启用。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甘肃和青海两省交界,总面积为5.02万平方公里。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为契机,探索祁连山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路径,对于科学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坚持保护优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真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各要素,强化保护和自然恢复,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针对退化林地,通过开展水源涵养林植被空间结构优化,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引种驯化和快速繁育等,改善水源涵养林生态与结构功能。针对退化草地,采用“灭鼠+生长季禁牧休牧+施肥+植被重建技术集成”模式,来促进退化草地的逆转。确定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乔灌草合理配置比例,调整和优化水源涵养林结构,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功能。
分区制定管控要求。要实现国家公园的多目标管理,在空间上应该实行分区控制管理。核心保护区是重要水源涵养保育区,需要大面积严格保护。生态修复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主,不得建设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设施。传统利用区是国家公园范围内允许存在的社区和居民传统生产生活区域,该区域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开展游憩服务活动、绿色产业、形成国家公园与周边地区的生态文化共同体。科普游憩区为国家公园内的环境教育、科普游憩等提供空间,让游客体验优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突出和谐共生,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关系上,国家公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实现双赢的管理模式。祁连山国家公园应通过鼓励原住居民参与公园建设管理,把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解决好。对国家公园核心区、修复区的农牧民转移安置,通过养老保障落实好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政策,对适龄儿童做好义务教育工作。加强环境职业教育,支持具备劳动能力居民上岗培训,从事生态保护、巡护、监测、旅游宣传与解说等工作。余留下的一部分人参与游客住宿、餐饮等其他经营性活动。国家公园周边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小镇,建立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的基地和示范区,达到生态建设、扶贫开发与民生改善的目的。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努力争取国家公园专项资金。但从长远来看,应该探索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的有机结合,侧重内在的“造血”机能,确保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从补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帮助社区发展如安置就业、捐资助学、修建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
增强科技支撑,加强监测研究。 联合甘、青两省主要的科研院所,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构建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规划设计、生态监测与评估、数据共享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天地空一体化和全覆盖的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网络,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监管,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实施“智慧祁连山”工程,建成“云上祁连”。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相关新闻
- 2019-12-13珍稀野生动物频现祁连山
- 2019-12-12甘肃张掖:祁连山重现马麝“巡山”
- 2019-12-09@所有人 您订购的祁连山雪景图已送达,请查收!
- 2019-12-06非法猎杀祁连山6只马麝 两被告获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