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建设幸福美丽新金昌——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原标题:砥砺奋进建设幸福美丽新金昌
——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9月1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图为记者现场提问。孟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9月16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金昌市委书记王建太,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武就媒体记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诚邀大家多关心支持金昌发展。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甘肃省最大的国有企业——金川集团公司就在金昌,请介绍一下金昌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地企融合工业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王建太:金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金川集团公司唇齿相依、融合发展、融为一体。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能力和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金昌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了金昌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创新力、竞争力。目前,金昌市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57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涌现出了大国工匠潘从明等一大批科技人才,培育出国家级新技术企业22个。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抓环境优化,抓要素配套,抓运行的畅通。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循环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循环发展,实现了资源吃干榨尽,做到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园区的大循环。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拓展战略空间,紧盯“一带一路”,抓好基地、信息港、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五是坚持把地方和企业的融合放在首位,作为重中之重,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今后,我们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着力创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金昌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金昌市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杨建武:金昌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振兴”的部署要求,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
建市以来,金昌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一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8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90939万元,是1981年的36.29倍,年均增长6.7%。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81年的54万亩增长到123.26万亩,年均增长2.3%;粮食总产量由1981年的11.06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43.17万吨,年均增长3.7%。二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畜禽总饲养量244.38万头(只),是1981年的5.4倍,年均增长4.7%;累计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180个,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个(部级5个、省级16个),肉蛋奶总产量4.69万吨,是1981年的10.9倍,年均增长6.7%,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以上,实现了农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养并举,由以粮为纲重视量的增加,向多种经营注重质的提高,不断朝着市场型效益型方向发展。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7万千瓦,是1981年的13.7倍,年均增长7.3%,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6%,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34元,是1981年的96.8倍,年均增长13.2%。
香港商报记者:近年来,金昌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金昌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
王建太: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美丽金昌的百年大计来抓,不断增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不干突破三条红线、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狠抓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认真配合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祁连山浅山区绿化10年规划,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确定为“祁连山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周”,扎实推进祁连山浅山区植树造林,全面落实禁牧限牧政策,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22个建设项目已全部整改并完成生态修复。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三年累计投入23.8亿元用于污染防治。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多年来先后投资50多亿元,实施“碧水蓝天十大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达标工程和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积极推进防沙治沙,着力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三北五期”防护林、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沙化土地面积从1994年的近340万亩减少到2018年的175万亩,20多年逆转160多万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三项重点工作”和农村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专项行动”,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人民网记者:近年来,金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杨建武:金昌市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一是办好办成惠民实事,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80%以上。二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壮大。三是健康金昌深入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35个,卫生技术人员403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2961张,分别是建市初期的10.5倍、2.7倍和29.3倍。四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近五年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是社会保障更加牢靠,制度体系建立、覆盖范围、实现了质的飞跃,办事服务效率实现了“换挡提速”。六是养老救助全面兜底。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10所(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6所);全市现有养老床位达300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6张。七是居民住房有效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95平方米,户均住宅套数1.31套。八是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建成金昌大剧院、市博物馆、市传媒中心、市图书馆等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市、县(区)“三馆”拥有率均达到100%,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2013年,金昌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相关新闻
- 2019-09-17“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金昌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 2019-09-17中国镍都 宜居城市 旅游新城……金昌市拥有六大特色名片
- 2019-09-16金昌市消费促进活动启动
- 2019-09-16金昌市政协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 苏克俭主持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