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图说甘肃

会宁 长征精神代代传

19-08-19 09:0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会宁 长征精神代代传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孟捷

  会师楼(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8月18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孟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大会师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红军将士数场血战、地方踊跃支前拥军、群众舍命掩护伤员……无数闪光的人物和故事,在会宁组成了强大而纯正的红色基因,成为会师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革命精神永相传

  在会宁,无名小红军在敌机轰炸中救下当地小孩魏煜的故事可谓是老少皆知,今年刚考上清华大学的陈嘉铭也不例外。

  8月6日,即将到北京上学的陈嘉铭来到自己熟悉的长征胜利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一次重温了这个故事——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调来飞机轮番轰炸会宁城。1936年10月9日上午,当地居民魏鸿儒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魏煜到红军总司令部,帮助战士们抄写文件、撰写公告、书写宣传标语。

  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县城西门附近,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敌机的轰鸣声,来不及隐蔽,敌机的炸弹已经呼啸而至,落在街头。紧要关头,一位小红军战士飞身而出,将小魏煜扑倒在地护在身下。小魏煜得救了,而年仅14岁的小红军为保护他牺牲了。

  为了报答小红军的救命之恩,魏鸿儒把他葬在自家的祖坟旁,以表达纪念之情。魏煜长大成家后,有了三个儿子,爷爷魏鸿儒分别给他们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希望后辈儿孙们永远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陈嘉铭对记者说:“这个故事我从小听到大,现在听来还是让人非常感动。小红军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他人而牺牲,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也为我们发奋读书、将来建设家乡提供了动力。”

  英魂永驻大墩梁

  会宁县城往南30公里,在华家岭山系的中川镇大墩梁上,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苍松挺立,绿草如茵。被毛泽东主席称为“铁流后卫”的红五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

  烈士陵园所在地的大墩村村支书曹瑛介绍说,为了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国民党5个军分4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是在红军和国民党军会宁地区进行的6次大的战斗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包括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在内的887名红军将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936年10月23日,大墩梁战役打响,年仅17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个个像猛虎下山,奋勇杀敌。战斗中,他腿部受了重伤,留在当地养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李红军”。

  自此以后,李克玉白天把小军号抱在怀里,晚上把小军号枕在头下,每当为思念战友、想念部队而悄悄流泪的时候,他就躲在被窝里偷着吹一下军号。伤好以后,他每天都要怀抱着这把军号站在大墩梁的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着他的战友们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红军”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里上工的工号。在1986年和战地重游的战友见面时,他满足地说:“比起死去的战友们,我能够活下来就已经足够了。”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怀里还抱着这把小军号。

  一直以来,大墩梁周围的群众无不以身处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而自豪,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大家艰苦奋斗、齐奔小康。曹瑛说,今年开始,国家投资要在大墩梁打造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规划建设纪念广场、展览馆等,涉及征地的群众都表示积极配合,没有一家讨价还价。

  在大墩梁下中川村,老红军王少卿的儿子王志良在2013年还是贫困户,他发扬父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政策,带领全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仅用了两年就脱了贫。去年开始,王志良又成了肉牛养殖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红堡子的“鱼水情”

  在会宁县城北关,有一座个人筹建的红色纪念馆,馆里数千件红色文化藏品全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纪念馆的主人邢永强,凭着自幼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用多年的积蓄于2015年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这座纪念馆。

  在纪念馆里参观时,邢永强为我们讲起了一个当地民众筹粮筹款、积极支援红军的故事。

  1936年8月,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西征。9月14日,西方野战军第15军团73师作为先遣部队进驻会宁郭城驿,一边大力开展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一边筹集粮饷,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到来。

  郭城驿红堡子村有一个筑于清代的土堡,堡子的主人王瀚为人开明,乐善好施,早在1932年就与靖远地下党有过来往。1936年9月18日,王瀚亲手打开堡门,迎接红军,接待了73师政委陈漫远。陈漫远向他说明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方针和面临的困难,请求他支援军需物资。

  王瀚激动地表示,抗击日寇,是国人应尽的义务和共同的责任。红军北上抗日,顺民意、得民心,自当全力以赴支持。他当即拿出家中的3000大洋、200多石粮食以及部分枪支弹药等支援红军,积极组织村里的百姓热情接待红军。

  红军指战员为王瀚的义举而感动,陈漫远还邀请他同往郭城驿,研究配合筹集粮草,成立抗日农协会,王瀚担任了协会副主席。

  王瀚和郭城驿抗日农协会的同仁们一起,为后续红军筹粮筹钱,筹集渡河的门板木料。大会师前后,仅在郭城驿一地,就为红军筹集粮食70余万斤。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会宁会师期间,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曾在当时仅6万人口的会宁境内战斗生活,会宁人民为红军捐出的粮食有200多万斤,同时还支援了大量猪羊、布匹衣物以及大批的银元。

  “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这首由会宁人后来创作的红色歌曲,生动反映了当地人民为红军作出的重大贡献。

  “朱德总司令在会宁就住在我家的老宅里,他睡过的床、用过的桌椅都在纪念馆里展出。”朴实憨厚的邢永强说,“会师精神是我们会宁的财富,我个人办纪念馆的目的主要就是弘扬会师精神,不忘初心,激励后人。”

  两代会宁人的红色情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8月18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1936年10月10日,红一、四方面军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踏上这片红色的热土,记者依旧能感受到当年会师联欢会时鼓舞人心的气息。

  1936年红军在这里会师时,会宁县只有6万人口,怀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会宁县人民倾其所有帮助7万多红军,留下许多感人故事。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一处牡丹园旁边,王文汉老人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

  “这片牡丹园是我和我哥义务栽种的。”王文汉说,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建成时,他们原本打算为红一、二、四方面军各种植10株牡丹来纪念革命先烈,不想这一种就是10多年。现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牡丹园的牡丹已经有600多株了。

  王文汉说,他三叔是一位英勇的红军战士,在战争中牺牲了,他父亲给朱德总司令做过饭,他们家和红军有着鱼水深情。

  原来,王文汉的父亲曾是一个蒸馍卖饭的普通老百姓。1936年红军来到会宁时,敌机炸伤了无数战士,他善良的父母用土法子为战士清洗伤口,并去药铺子赊来药膏为战士疗伤。“父亲说,那些红军都穿得破破烂烂,但人很好,不抢东西,不打人。”正是红军铁的纪律感动了他的父母,让父母放心地帮助他们。下雨时把家里炕上的席抽下来给露宿的红军挡雨,做熟了饭先给红军战士吃……一点一滴的善举,让王文汉的父母和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从1936年10月10日开始,王文汉的父亲给朱德做了20天饭,也送了20天饭。

  王文汉说,朱德临走时把他喝水的茶壶和两枚铜币送给了父亲,“父亲一直将两枚铜币视作珍宝,直到去世留给了我。”

  2006年,是组织信任,也是缘分,王文汉接到了筹建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任务。

  “刚刚接到任务,我是激动的,更是惆怅的。”王文汉说,当时会宁县的财政收入不多,纪念馆建设的钱从哪里来是个大问题。“钱一定要筹到。”为了筹得第一笔款,听闻有位企业家喜好收集邮票,王文汉瞒着家人把自己珍藏了很多年的四版1949年邮票送给了他。这位企业家也很爽快,“一下子就给了我们40万元。”就这样,王文汉和他的同事们筹到700多万元,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于2006年10月顺利建成开馆,王文汉把父亲给他的两枚铜币捐给了纪念馆。

  今天再走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有经历烟雨的会师楼,久经岁月的红军联欢会会址,有傲视苍穹的会师纪念塔,更有陈列丰富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2006年以来,已经有1000多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来了解红军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既是红军后代,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王文汉说,他有义务和责任做好长征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如今,王文汉老人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很忙,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榜罗镇会议: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榜罗镇会议: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 中国医师节海报 中国医师节海报
  • 永远的红飘带——从革命长征路到发展新征程 永远的红飘带——从革命长征路到发展新征程
  • 林铎:薪火相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坚定不移朝着奋斗目标前进 林铎:薪火相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坚定不移朝着奋斗目标前进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指示引起强烈反响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指示引起强烈反响
  • 玉门油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报告暨开发建设八十周年回顾展望大会召开 林铎赵宗鼐刘宏斌出席并讲话 玉门油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报告暨开发建设八十周年回顾展望大会召开 林铎赵宗鼐刘宏斌出席并讲话
  • 2019年甘肃本科共录取118115人录取率44.27% 2019年甘肃本科共录取118115人录取率44.27%
  • 第六届海峡两岸谒礼华夏母亲(西王母)仪式在平凉泾川举行(图) 第六届海峡两岸谒礼华夏母亲(西王母)仪式在平凉泾川举行(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