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让科研成果“接地气”——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纪实
原标题:新机制让科研成果“接地气”
——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纪实
记者 秦娜
日前,由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申报的仿制药研发项目“抗肿瘤药物依维莫司”完成了实验室小试研发工作。依维莫司的开发生产将在降低同类药品价格和增加药品供给方面打破进口垄断,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福音。
这项科研成果只是研究院转化成果中的一项。几年间,得益于研究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了快速转化。
2016年,兰州大学、白银市政府、甘肃省科投公司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同成立了民间非企业机构——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既不像事业单位,也不像科研机构,也不像企业,更不像大学,因此这类研究平台也被称为“四不像”研发机构。
作为创新产物的“四不像”研发机构,从成立之初就与市场建立了天然联系的兰大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过3年运行,逐渐探索出“四不像”运行模式,走出了技术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入创新活力。
建平台:共享科技创新资源
走进位于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析检测中心内各种检测设备设施应有尽有,技术人员正忙着为各种企业“订单”进行检验检测。
“研究院成立之初,我们依托兰大的分析检验仪器设备优势,同时整合入驻企业以及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设备力量,搭建了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明兴介绍,从最初的只为入驻团队和企业服务,到后来服务范围逐渐扩展到整个白银地区。3年来,平台共为白银地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5万多次。
事实上,分析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研究院搭建的多种平台中的一个。肖明兴介绍,结合兰州大学学科特色和甘肃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研究院确定的医药、材料、环保3个优势科研方向,研究院先后建立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催化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性能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涵盖了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污水处理、天然产物开发和金属催化剂开发5个方面,同时也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放大和产品生产全链条。
“这些服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白银地区相关科技创新资源匮乏的短板。”肖明兴说,团队和企业通过共享平台上的科研仪器设备、技术等创新资源,减少了初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降低了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平台,很多团队和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在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做中介:技术与市场“面对面”
今年以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周林成接连接下几个“大单”,他变得更忙了。
经过多年攻关,周林成研发出“非均相Fenton耦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工艺”。技术针对化工废水行业水质特点及生物难降解共性,采用特殊工艺,破坏了有机污染物结构、降低了毒性,同时提高了可生化性。相比于传统工艺,这项技术操作更简单、处理效率更高,而且全程绿色环保。
起初,周林成靠自己“单打独斗”,陆续拿到一些小项目。研究院成立后,周林成成为第一批入驻老师。研究院很快就为他建起了处理能力为5吨的中试放大平台,后来,又帮他在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建起了50吨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在研究院的推介对接下,这项技术已在白银、兰州新区等地的多家化工、制药企业落地应用。
不仅帮助老师对接项目,研究院还帮助企业对接科研机构和成果、客户和市场,甚至对接资本。白银图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材料企业,核心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聚硫酸酯高分子材料,这种新材料在高端领域可以替代传统的工程塑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2018年,在研究院的对接下,省科投公司为企业投资1000万元。目前,占地近50亩的中试车间正在白银筹建。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位老师入驻研究院,在研究院的对接服务下,入驻老师共开发项目30项,获得各类经费1500多万元。同时,近3年研究院帮助入驻企业共获得投资6000多万元。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院既是孵化器,也是中介机构,撮合各方需求。”肖明兴解释说,过去,老师与企业“不见面”,技术与市场“两张皮”,现在我们打造一个汇集技术、企业、政策、资本等信息的集散地,帮老师的技术找好“婆家”,帮入驻企业找钱、找市场,老师、企业得以抱团发展。
手牵手:科研成果转化加速
从实验室到市场,“四不像”研发机构如何突破创新“最后一公里”,让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兰大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给出的答案是,以市场需求开展成果转化,发挥研究院信息汇集的长处,通过政产学研联动,打破固有的科研体制,实现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的效率与效益。
以“依维莫司”为例,整个项目由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甘肃皓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有效地将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依维莫司类大环内酯药物合成和纯化”等应用技术进行转化运用,实现了在合成和纯化工艺方面的重大突破。今年底,项目将在甘肃皓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工厂进行工艺验证研究;2020年底,将完成依维莫司原料药的备案申报,将实现近年来甘肃化学药物申报领域的突破。预计该项目在白银投产后,年产值将在2000万元以上。
“这一项目能在短时间内落地,正是因为研究院将高校、院所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通了科技成果落地的关键环节。”肖明兴说。
同时,研究院打造的技术开发和转化平台也为加速成果转化带来了更多可能。通过这一平台兰州大学的科技成果可以进行中试放大,形成可以用于生产的技术包,确保了技术的完整性、可行性,搭建起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成果及市场之间的桥梁。
挖优势:加速新兴产业聚集
今年初,在研究院的引荐下,又有两家企业在白银建厂。截至目前,已有来自浙江、河北等地的6家企业陆续落户白银。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兰大校友。
3年来,背靠兰州大学这棵“大树”,研究院深挖校友资源,通过上门邀请、组织企业实地考察、对接白银相关优惠政策等方式,让更多做企业、有技术的兰大校友了解白银,重返甘肃。
“不要小看一个企业,有可能会带来一个产业的发展。”肖明兴兴奋地说,当时,正是因为有像甘肃皓天这样的较大型医药企业在白银建厂,才带动一批医药企业纷纷落户白银,企业数量上去了,白银银西生态产业园专门规划了生物医药板块,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目前,白银生物医药行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正在成为兰白自创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这一角度讲,研究院也发挥着智库的作用。”肖明兴介绍,在帮助政府规划行业发展、招商引资的同时,利用研究院的技术成果和商业渠道,也为兰白自创区新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聚集了人才、项目和企业。
记者手记:“四不像”其实也是“四都像”。综观以兰大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在甘肃的实践,正是一场寻求以机制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变革,他们尝试通过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打破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固有障碍,让科研成果接上地气,进而形成企业、带动产业。新型研发机构是好成果、好技术的幕后推手,是高校、院所、企业的黏合剂,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令人眼前一亮,也必将潜力无限。当前,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乃至甘肃的创新发展恰恰需要培育壮大更多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可以是“四不像”,但必须是有用、管用、好用。
相关新闻
- 2019-08-15兰州大学校庆校友集体婚礼本周日举行
- 2019-08-13兰大第二次青藏科考古地理分队出征
- 2019-08-09兰大校友蔡文杰为母校捐赠130万元
- 2019-08-01兰大学子秦安县支教村里孩子有了快乐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