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凝聚起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追记红军长征大会师

19-08-17 07:5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亚楠

头条专题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凝聚起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

  ——追记红军长征大会师

  7月22日在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拍摄的雕塑和会师纪念塔。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新华社记者

  从江西于都出发那一刻起,就注定这是一次伟大的远征。

  1936年10月,中国的西北角,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之后,完成一场彪炳人类历史的军事奇迹。

  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之久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会师之际,正值抗日烽火渐起,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陕甘宁根据地,担负起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新使命。

  胜利会师:长缨在手缚苍龙

  秋日的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碧空如洗。古堡上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广场上20余米高的纪念碑威严矗立,碑身题刻着16个金色大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

  革命旧址公园里,19座红军雕塑、36亩占地面积、10种树木、22种花卉,象征着一组数字——1936年10月22日。这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凡的日子,这一天,红军主力最后一次大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二万五千里,红军“史诗般的远征”路上,一路浴血奋战、斩关夺隘,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

  时间回溯到1936年5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在陕北做出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

  10月10日,甘肃会宁。红四方面军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两军战士抛下肩上的背包,放下手中的武器,热泪奔涌,互相拥抱。掌声、笑声、欢呼声,像阵阵春雷,响彻会宁城。

  此刻,红二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艰苦鏖战,夺路前行。在9月中旬连克甘肃省的成县、康县、徽县、两当后,迅速向北转进。

  “会师了!会师了!”奔跑、激动、笑容凝聚在10月22日的将台堡。这一天,历尽艰辛的红二方面军,远远看见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战友,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5万块大洋、20头牛、2000只羊、1000套棉衣、数百张羊皮、2万斤羊毛和3架缝纫机,这是红一方面军送的“见面礼”,给处境困难的红二方面军极大支持。两军将士在将台堡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

  为了长征的胜利,红军将士九死一生,三军会师时仅有3万余人。许多战士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衣服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只有摺着八个角的帽子上那颗五星清晰可辨。许多人穿着破烂的草鞋,甚至有些脚上仅套着一片牛皮,用绳子紧紧绑着。

  历时两年之久,跨越万水千山,红军将士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和毅力,在黑暗中踏出了一条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大道。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不是偶然事件,它是中共中央主动作为的缜密战略部署。”宁夏西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才说,中央红军西征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创造条件。在新的陕甘宁根据地开辟后,红一方面军已和红二、四方面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为主力会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行至甘肃哈达铺时,在当地邮政所偶获两份报纸,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毛泽东和党中央当机立断,做出红军到陕北去的战略抉择。

  随后,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正式宣布以陕北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找到了落脚点。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秋,中央红军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毛泽东站在这里,想到北上陕北指日可待,写下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发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感叹。

  长缨在手,誓缚苍龙。宁夏党史专家杜彦荣说,三军大会师,标志着长征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宣告了国民党扼杀红军的企图破灭,也意味着红军即将开启北上抗日和解放全中国新的革命征程。

  鱼水相依: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甘肃会宁,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最后的一把米,端来当军粮;最后的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

  雪山、草地、悬崖,一路走过秃山荒岭,红军遇到天险绝境,总能化险为夷;金沙江、泸定桥、腊子口,屡屡突围,红军遭遇围追堵截,都能向死而生。

  后来人不禁会问:人缺粮少的红军,为什么能所向披靡,最终实现胜利大会师?

  答案,就在沿途百姓口中的一段段故事里。

  当年的西北,黄土漫天,水贵如油。

  “水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史志办主任祁悦章说,那时候在彭阳等很多地方,家里的门可以不锁,但水窖一定要锁,可见水之宝贵。

  红军军纪严明,不忍打扰百姓,每到一地先找水源,有时喝的是当地人都不喝的脏水洼。

  “喝脏水洼的就是红军!”村民们认出来了,他们在用水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主动把自己的水让给部队。

  红军抵达甘肃会宁时,不肯碰百姓家里的窖水,跑去河边挑水用。战士们住在群众家里,每天给房东担水、推磨、打扫。部队离开会宁时,有400多名会宁子弟加入红军。

  80多年前,敌机轰炸会宁县城,炸弹落到正在玩耍的儿童魏煜身旁,一名小红军将小魏煜扑倒护在身下,自己却不幸牺牲。魏煜成家后有三个儿子,为纪念这位小红军,三个儿子分别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

  正是这样的鱼水情,支撑仅有6万人的会宁供养了7万多名红军将士近1个月,还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粮食、衣物和渡河造船所需的木料。

  长征路上,民族团结是红军不变的坚持。在宁夏西吉县回民聚集的单家集村有一块锦匾,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落款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

  长征期间,红军曾三过单家集。红二十五军初到单家集时,遇到的是一幅“跑红军”的场景。

  为了不扰民,红二十五军颁布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包括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生活习惯等。红军的言行,让老百姓打开了自家大门。

  一个多月后,当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过单家集时,因为红二十五军打下的良好基础,受到了当地回族群众热烈欢迎,“这家抢,那家迎,又烧炕又做饭。”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红军将爱民亲民打造成了自己的“底层代码”,收获了沿途群众的巨大支持,从而不断攻坚克难,发展壮大。

  在单家集,老一辈相传的红军故事里总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队伍得民心,将来要得天下呢!”

  这是百姓对红军队伍最朴素也最深刻的注解。

  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再出发

  长征途中有过多次会师,尽管规模不同,但每次会师都凝聚了力量,壮大了实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而西北大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昂首走上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战场,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开始了铸造民族脊梁的新征程。

  是什么凝聚起了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长征队伍中一个个英勇不屈的革命将士,用忠诚的信仰和巨大牺牲向后人做出回答。

  甘肃省迭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唐玉玲的父亲唐明军,是一位普通的老红军,他在世时两条小腿布满红疹,那是过草地时落下的皮肤病。

  “父亲回忆说,他11岁从老家四川阆中参军。红军最艰难的时候,战士们从马粪中捡出未消化的青稞吃。”唐玉玲说,后来因脚伤太重,父亲在长征途中被迫留在了迭部县。

  “父亲亲历生死,希望我学医帮人消除病痛。”唐玉玲听从父亲的愿望,考取甘肃省中医学院,至今已从医31年。

  “其实,长征路上更多的是像父亲一样的普通战士,但他们都怀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唐玉玲说。

  再大的艰难险阻也不能改变人民军队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的基因在中华儿女中代代传承。

  1935年,年仅14岁的四川娃子郭文海成为中央红军的一名战士,不久便跟随部队开始长征。在甘肃腊子口战役中,他左腿负伤,和其他两名战友落在了队伍后面。

  连走带爬,郭文海等人没走多远便倒在了禾草地里,被宁夏彭阳县的虎林周三兄弟发现并收留。郭文海在虎家住了一年多,并认了虎林周作义父,最后在当地地下党的安排下回到了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郭文海定居西安。义父虎林周1966年去世前,曾三次被他请到西安旅游,两家人在西安的合影保留至今。郭文海还将自己的二儿子郭平安许给虎林周当孙子,起名郭虎宗,寓意永不忘本。

  如今,虎家后人在村里建起纪念馆,为来访者义务讲解红军长征故事,希望大家体会革命胜利的不易,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甘肃会宁,魏家的“继续长征”三兄弟延续了给救命红军上坟的家族传统。“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这家人。”魏继征说。

  如今,魏继征的小儿子毅然报考军校,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自此戍守祖国边疆。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长征精神不朽!

  一篇篇历史,一首首民谣,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谊,长征精神就这样被深深镌刻在神州大地上,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不忘初心、继续走好新的长征路。 (记者宋振远 荀伟 梁军 任玮 文静 新华社银川8月16日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武维华率调研组在甘调研时指出 加大科技投入 促进生态修复 武维华率调研组在甘调研时指出 加大科技投入 促进生态修复
  • 甘肃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宣贯会在兰召开(图) 甘肃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宣贯会在兰召开(图)
  • 甘肃兰州“深夜食堂”吹响夜间消费集结号(组图) 甘肃兰州“深夜食堂”吹响夜间消费集结号(组图)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7)】同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携手共建幸福美好天水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7)】同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携手共建幸福美好天水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8)】写一首情诗给兰州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8)】写一首情诗给兰州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6)】走进千面如意甘肃 寻梦醉美交响丝路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6)】走进千面如意甘肃 寻梦醉美交响丝路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5)】绿色崛起富民 高质量发展兴陇 甘肃经济发展扬帆起航拓新程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5)】绿色崛起富民 高质量发展兴陇 甘肃经济发展扬帆起航拓新程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4)】2019年甘肃省互联网+产业论坛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专题·系列展播(54)】2019年甘肃省互联网+产业论坛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