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映“红”致富路——记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退伍军人蔡子亮(组图)
中国甘肃网3月28日讯 (本网记者 彭晓姣)近几年,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种植红辣椒增收致富的故事已经广为大家知晓,走进位于水源镇西边的红辣椒种植龙头企业德源公司,这里给人一种走进军营的感觉,所有员工都身穿部队的迷彩服,说话干净利落、办事风风火火。
为什么一家种植红辣椒的农业公司会像一个军营一样?
这就不得不提起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蔡子亮。
故事还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刚满20岁的蔡子亮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活,光荣退伍回到家乡水源镇永宁村。可是他却发现家乡依旧和自己离开时一样的贫穷。
蔡子亮没有在安置方面“等、靠、要”,而是以军人的干练和胆识,一边种地一边尝试创业,开服装店、打短工、拉石料……
2007年秋,他家种植的5亩辣椒收获,可销路成了难题。“有菜贩子以每斤五毛钱收到武威销售”,获知这一信息的蔡子亮立即到了武威,这次武威之行使他成了当地辣椒的销售代理商。当年,蔡子亮以每斤五分钱的代办费销售了800多吨辣椒。
第二年蔡子亮开始大规模收购辣椒,2009年春,蔡子亮流转1000亩地种植辣椒,带动了水源镇及周边农户种植辣椒的热情,到2011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
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在水源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2年,蔡子亮与几个战友合作,先后成立了徳圆合作社和陇原红合作社,把自己实验和试种的好品种、好技术,无偿推荐、传授给村民种植和使用。
辣椒产量是增加了,可每年收获季节,大量鲜椒集中上市,堆在院内的辣椒很容易发热、腐烂,“如果不想办法把鲜椒贮存起来,农民辛苦一年种植的辣椒就卖不上好价,可能导致丰产不丰收。”蔡子亮又犯起了愁。
2013年4月,蔡子亮成立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水源镇尝试用盐渍的方法储存辣椒。一口大缸,一层辣椒一层盐,顶上压块大石头。
几个月后大缸内试验的起来,得到四川请来的师傅的认可。随后,蔡子亮在厂院建盐渍池,他不断调试辣椒和盐的比例,琢磨池内的温度等指标,提升盐渍辣椒的保鲜效果,一举攻克了本地辣椒产业的贮存难题。
现在德源公司已建成800立方米的盐渍池42个,可容纳4.2万吨辣椒,盐渍椒的价格是鲜椒的2.5倍,德源公司因此可按更高的价格,更稳定地收购农民的鲜椒。
在攻克辣椒腌渍储存的同时,蔡子亮考察引进了铁板椒、红福等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品种,并修建9座日光温室示范种植,派人员外出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本地辣椒种植户。同时建成专门的质检室,定期、不定期对辣椒进行检验,严格落实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测,确保生产的辣椒100%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为促使辣椒产业向品牌化发展,德源公司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加强辣椒“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管理,自建3000亩红辣椒种植基地,与周边村镇合作建设35000亩种植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所产红辣椒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德源公司已经成为水源镇市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并成为四川郫县豆瓣产业链的原料供应商。
德源公司正常运营以来,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就业,每年季节性用工达190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900多万元,带领当地辣椒种植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辣椒产业逐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退伍十多年了,蔡子亮时刻牢记部队的培养,“我是军人出生,对于军事化管理有着特殊的情怀,而且我觉得公司也可以学习借鉴部队管理方式,培养员工勇于吃苦、乐于奉献、扎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所以无论在公司还是在生产基地,处处可见的迷彩色是这里独特的风景。
除了在公司一直采用军事化管理以外,蔡子亮不忘为退伍军人排忧解难,公司现已安置退伍军人16人,吸收发展10名同志入党。
纪律严明、吃苦耐劳,蔡子亮在这里延续着部队的传统,带动周边的群众走出了一条“红火”的增收致富路。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