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挺起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脊梁 ——2004年以来省属企业重点发展成就综述
原标题:【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挺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脊梁
——2004年以来省属企业重点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改革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进程。40年上下求索,从20世纪80年代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90年代之后公司制改革、抓大放小,从本世纪初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甘肃国资国企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里程。自2004年省政府国资委成立后,随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到位,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省属企业攻坚克难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大力实施战略性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剥离办社会职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省属企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全省省属一级企业从2004年底的48户减少到32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从2004年的952.9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0068.3亿元,增长9.56倍。
成绩来之不易。这背后凝聚了国资监管机构和省属企业多年来在改革求变中每一次艰难的摸索与实践,凝聚着每一次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勇气。正是省属企业的履机乘变、奋发有为,从而挺起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脊梁!
国有企业地位更加突出
今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170.42亿元营业收入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位列榜单第87位,比2017年的榜单排位又上升了一位。同时,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省公航旅集团、省建投集团4户企业也榜上有名。这是我省省属企业不断壮大的有力印证之一。
2004年省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强国资监管、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两大中心任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
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国资监管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属企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省属一级企业32户,比2004年底的48户减少了16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和国有资本总额分别为10068.30亿元、3730.59亿元、3178.38亿元,分别比2004年底的952.97亿元、302.8亿元、310.31亿元增长9.56倍、11.32倍和9.24倍,年均分别增长19.88%、21.31%、19.60%。——经营绩效稳步提升。2017年度,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际上缴税费分别为5499.57亿元、71.94亿元、142.19亿元,分别比2004年度的369.70亿元、6.92亿元、36.43亿元增长13.88倍、9.40倍和2.90倍,年均分别增长23.08%、19.73%和11.04%。截至2017年底,省属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4年的1.37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7.13万元。
——骨干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省属企业充分发挥全省工业支柱产业、千亿产业龙头带动作用,达到钢铁产能100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330万吨、煤炭产能18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776万千瓦。金川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成为我省首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企业;酒钢集团钢和钢材双双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北首家钢产量突破千万吨的钢铁企业。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出台了《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酒钢集团牙买加165万吨氧化铝项目投料生产;金川公司金川国际香港上市并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开工建设;白银公司完成系列海外并购和资本运作,所属企业成为全球排名第8的黄金企业集团,秘鲁多金属尾矿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省建投集团白俄罗斯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西北永新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诊疗项目建成运营。省属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达到约700亿元,营业收入约450亿元,金川公司、白银公司2户企业进入中国跨国公司前100名。
——国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建立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建立了重大项目投资后评价制度,向26户省属企业派出财务总监。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探索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差距最高达5.1倍。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分两批完成了全部58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的脱钩移交和20户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挂牌,移交总资产937.42亿元、职工1.5万人。
——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2004年以来,省属企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04年不足0.5%上升到2017年的1.25%;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省属企业已建成9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2年,金川集团长达22年攻关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低质镍钴资源高效利用的范例,使我国该类资源的提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酒钢集团《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资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省政府国资委成立后,牢牢把握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定位,以《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遵循,围绕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国家出资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制度三大制度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我省国资监管体制,推进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以规范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董事会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制定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实施方案》《省属监管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等18个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的配套制度,完善了外部董事占多数条件下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保证法人治理结构各层面都有一定数量党组织成员,充分发挥了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推进重组整合为核心,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调整重组制度。围绕省属企业主业发展和产业关联情况,着眼打造省属企业优势互补、组团推进、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和良性环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委管企业破产重组审查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和专项通知,就国有资产合并、划转、并购作了规范和明确,促进了省属企业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为导向,建立国家出资企业经营发展制度。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激励约束、自主创新、风险控制、法制建设、节能减排、履行社会责任等事项,制定了《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省属监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由主指标、辅助指标、共性指标和差异指标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为省属企业经营发展建立了制度保障。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2015年,我省将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省民航机场集团、省国投集团、酒钢集团和八冶集团5家大型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力,探索改革经验。
5家企业有着很多相同点:困难大、问题多、代表性强。其中省公航旅集团是我省总资产规模最大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酒钢集团是经营最为困难、上年度亏损额最大的省属企业。
省委、省政府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明确了5家企业的改革试点方向和任务。省公航旅集团和省民航机场集团主要探索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分类监管的新路;省国投集团探索在有色金属板块建立“省国资委—省投资集团—实体企业”三级架构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模式;酒钢集团探索为竞争类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积累经验;八冶集团将在规范员工持股、转换经营机制方面探出新路。
省政府国资委在及时对接中央关于国企国资改革“1+N”政策体系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及21个配套方案,为甘肃省省属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改革攻坚战中,我省的这些改革试点企业敢闯敢试、真抓实干,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和有益启示。酒钢集团通过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扭转了连续14个月亏损的局面,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20.35亿元,同比增利108.81亿元;省国投集团按照“三通道一平台”功能定位,初步形成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雏形,资本运营水平不断提升,融资功能有效发挥,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省公航旅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了投融资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发行5亿美元债券;省民航机场集团通过深化改革,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开通客运航线由116条增加到221条,通航城市由66座增加到102座,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八冶集团厘清了产权,规范了员工持股,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我省又一家工业和民用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
2017年2月,代码“601212”的“白银有色”股票上市交易——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市场,市值超千亿元,成为有色板块市值最大个股。白银有色上市,是我省乃至全国有色行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是我国近几年传统产业大型集团企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也是老国企政策性破产重组后整体上市的第一家,这是我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资本证券化落地生根的有力举措。
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我省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21户企业整体或主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增至11户,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省属二级以下企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人员达到67名。
在一系列举措下,我省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2012年以来省属企业完成了100万吨铁、140万吨钢和318万吨煤炭落后过剩产能化解任务,摸排确定省属企业所属“僵尸企业”124户,完成83户“僵尸企业”出清。
债务风险有效降低。实行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32户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4.22%,比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低5.48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整合重组快速推进。整合靖煤、窑煤、煤投3户煤炭企业,重组设立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改组设立新盛国资经营公司,完成了6户破产存续和改制留存企业的重组;成立甘肃金控集团、黄河财险,整合发展省内金融资源;适应铁路投资建设新形势,重组设立铁路投资集团;引进北方稀土战略重组甘肃稀土;结合省直部门改制脱钩,加快推进8个领域10户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目前,工程咨询、铁路投资、药业投资、知识产权港、信息港等企业集团已相继挂牌成立,进一步加快了省属企业整合重组的步伐。
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受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我省国有企业发展很不平衡,大企业不强,主要依靠资源优势提供初级产品,而小企业不优,大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供给“吃老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许多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下移,竞争力下降。
为了打破僵化的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企改革步伐的要求,省政府国资委指导省属企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主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了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主营业务集聚,实现了企业发展向内生增长、集约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酒钢集团公司重组了东兴铝业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和电力成本优势建设河西百万吨电解铝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先进高载能产业,促进了国有资本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集中;靖煤集团对刘化集团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刘化集团在原料战略上做到了未雨绸缪,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兰石集团对兰驼集团兼并重组,彻底解决兰驼集团遗留问题,与兰石集团同步实施“出城入园”,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三大产业,推动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能源装备转型,由装备生产制造向EPC总承包转型;省国投集团完成了对兰州电机、三毛集团、长城电工股份和长风电子的兼并重组,采取国资产业布局、国企资源整合、产融资本互动等措施,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依托长城电工集团改组设立新盛国资管理公司,对9户破产存续和改制留存企业整合重组,搭建起省属企业辅助资产的转化平台、低效资产的加工平台、退出企业的缓冲平台和特殊企业的管理平台。
与此同时,我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造,国有资本结构持续优化。2008年,白银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与中信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中信集团及其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注资30多亿元,解决了白银公司发展面临的资金问题,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先后向华能集团转让了华煤集团公司部分股权,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完善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公司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2009年,祁连山控股公司与中材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中材集团向祁连山控股公司增资,并以一定的价格向中材集团转让祁连山控股的部分股权,通过吸引增量资本和转让存量资本优化了股权结构,转变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管理和运营效率。
省政府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战略部署,抢占文化、通道、信息、技术、生态五个制高点,精准聚焦、突出重点,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利用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化国企改革的大幕拉开以来,改革,创新,解困,突围,这些字眼伴随着甘肃国企一路走来。
省政府国资委突出抓好两头,一头抓“不流失”,即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防止国资流失;一头抓“不变质”,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省属企业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酒钢集团生产经营到哪里,党的组织领导、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就到哪里——这一招,被酒钢集团看作是“必胜秘笈”,也是我省抓实国企党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的生动体现。
2016年,酒钢集团对二级经营性单位党政负责人实施了经营责任风险抵押,考核指标为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目标。如果实现经营目标,集团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风险抵押金等额风险激励;如果未实现经营目标,风险抵押金归集团所有。这一“押”,让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而恰恰是这样的压力,转变成了“想尽一切办法”的动力,让责任真正“落地生根”,结出“活力之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干事创业的“主心骨”,不断提高省属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的必经之途。我省着力构建国有企业党建目标、标准、责任、激励四个体系,建立了企业党委统一领导和党委与行政责任共担、支部组织实施、党员“一岗双责”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落实。深入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有效落实。滚动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双培养”工程,每年发展1000名生产经营骨干入党,培养800名党员成为生产经营骨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同时,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43户企业实现了党委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27户大型企业集团配备了专职副书记,291名党委委员在董事会、经理层交叉任职,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更加明确,有力促进和保障了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生产经营平稳增长。
紧紧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以净化国资国企政治生态建设为主抓手,以严厉惩治腐败问题为着力点,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自2004年以来,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要求和部署,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省政府国资委纪委(纪检组)与省属企业共受理信访举报3453件(次),初核820件,立案28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92人,组织处理126人,诫勉谈话186人、函询195人,移送司法机关33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5752.33万元,正在追缴资金约1.17亿元,有力维护了党纪的严肃性。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遵循法律和道德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省省属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2008年—2010年期间,省属企业及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6.3亿元,其中金川公司捐助3亿元,酒钢集团捐助1.5亿元,电投集团捐助2000万元。
在“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甘肃建投集团连续奋战12天,完成了碧口石龙沟道路及碧口至范坝乡41.6公里道路疏通任务,同时集结了800人施工队伍,主动承担为甘南、陇南安装8000套过渡活动板房的任务。舟曲灾后重建,该集团在不到20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51个房屋、道路、桥梁和涵洞工程,占灾后重建居民住房建设任务总量的90%以上,其“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公园”工程荣获鲁班奖。“7·22”岷县漳县灾情,建投集团捐款222万元,并承担了教育、卫生、市政、居民安置、民政、旅游、水利水保等149个灾后重建项目。
全省省属企业主动扛起脱贫攻坚重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立体帮扶,先后帮扶10市州25县区338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00余个。设立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发展等产业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4亿元;选派帮扶村第一书记58人、工作队队长88人、帮扶队队员337人,精准脱贫精准帮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再担保集团自2012年承接全省再担保业务和58个贫困县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以来,累计担保再担保400亿元,同时再担保实行零费率政策,担保年均费率为1.2%,惠及基层农户60多万家,服务小微客户4000多家,带动企业创造营业收入480多亿元、贡献利润43亿元、吸纳就业7万多人。
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积极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整合资源、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雄厚实力,高效率、规模化推进全省各市州保障房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先后为白银、酒泉、嘉峪关、武威、兰州、临夏等6个市州融资代建各类保障房239.24万平方米27966万套,累计完成项目投资约70.68亿元,极大改善了全省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并开创了保障房项目建设“融资、代建、回购”循环运行的“甘肃模式”。
改革创新再出发
对标全国先进行业,从全省国有企业来看,尽管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可喜成绩,但仍需清醒认识到,布局结构不够优、体制机制不够活、发展质量不够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省政府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勇做改革的先锋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以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发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为抓手,通过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资布局、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国资改革、完善监管体系,深化国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健全、国资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企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改革发展目标。
——深化改革,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率、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体制。
——扩大开放,开创对外合作新模式。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步伐,寻求资源、技术、人才、项目等合作发展机会,开拓海外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助力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大力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遵循规律,大力推动制度、管理、品牌、组织和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创新。
——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聚集主业、突出主业,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的资源配置效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把握时代要求,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思想,进一步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站在更高起点推动省属企业党建向纵深发展。
相关新闻
- 2018-12-26飞天故里换新颜 群众受益得实惠——酒泉市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下篇)
- 2018-12-26白银平川频引“院士”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 2018-12-26张伟文调研全市税务工作时强调推动税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局
- 2018-12-26张伟文调研全市税务工作时强调:推动税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