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临夏八坊十三巷:“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 群众吃上“旅游饭”(图)
中国甘肃网12月3日讯(本网记者 李红军 文/图)12月2日,记者在临夏市采访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中,通报表扬“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
八坊十三巷,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形成“八坊十三巷”。
5年前的八坊十三巷,是临夏“低收入群体聚居区”的代名词,有名的“城中村”。这个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近2000户约10000名群众。由于贫困面广、开发难度大、民生问题非常突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创业就业难,近40%属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曾一度与贫困挂钩,是城市的贫困区。
如何让八坊十三巷再现昔日的辉煌,与现代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经过反复思考、多方论证后,临夏市确定了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尊崇历史、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把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不让群众出一分钱,全力推进八坊十三巷综合保护开发,打造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街巷。
2015年,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在建设过程中,八坊十三巷摒弃集中商业化开发,结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引导八坊居民就业创业、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房屋变商铺、庭院变农家乐、变活手中资源,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经过三年的努力,八坊十三巷成了文化发展、商贸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文旅新地标,和临夏最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八坊里店铺鳞次,商业繁荣,有尝不完的风味美食,看不够的民俗风情,品不尽的花园曲径,犹如踏入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清明上河图”,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昔日“城中村”华丽转身,成了临夏文化旅游新地标,当地群众也已因此吃上“旅游饭”。
目前,八坊十三巷内共有商户60家、商铺213间,农家院“回味斋”、“河州家宴”年收益达到100多万元,创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稳定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30余人,劳务年总收入可达600万元。同时,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八坊十三巷居民商铺庭院市场价值节节攀升,群众居住的一户四合庭院增值3-5倍,升值到300-400万元,八坊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截止2018年7月份,游客人数达到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亿元,同步增长107%。
相关新闻
- 2018-12-02【改革开放40年】“六难村”布楞沟的华丽嬗变(图)
- 2018-12-01【改革开放40年】元谷堆村“变身记”(图)
- 2018-11-30【改革开放40年】陇南武都: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白龙江畔崛起新“坪垭”(图)
- 2018-11-29【改革开放40年】陇南师专电商学院:全省最大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