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全民齐动员 市容村貌变了样 ——平凉崆峒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侧记
原标题:【看点】全民齐动员 市容村貌变了样
——崆峒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侧记
崆峒区大寨乡桂花村村容村貌整洁亮丽。今年,崆峒区发展生态旅游,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无公害垃圾焚烧处理车间一角。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初冬的早晨,喜鹊的鸣叫声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和谐的音符。走进崆峒区花所镇寺沟村小游园,树木四周环绕,小路弯弯曲曲,人工湖清澈见底,长木椅干净整洁,几名村民正在小游园里聊天、散步,好一幅初冬的动人画面……可谁能想到,这个处处皆风景的小游园,曾经是一个占地十多亩的垃圾沟。如今,村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此处变废为宝,建成了一个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像崆峒区花所镇寺沟村这样,人人嫌弃的垃圾沟“变身”人见人爱的小游园,只是崆峒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以来,崆峒区以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实现“全域无垃圾,崆峒更靓丽”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整治和美化市容村貌,进一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
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清理垃圾 乡村面貌大改观
“我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家门前紧靠垃圾沟,夏天蚊虫乱飞,气味难闻。如今这里完全变了样,小游园夏天鸟语花香,冬天空气清新。”在家门口晒太阳的寺沟村83岁老人任会高兴地说。
在村子里,记者看到,村民郭秀霞正和自己的同伴在村道上捡拾垃圾。“我今年50岁,应聘做保洁员,每月有600元的工资。”郭秀霞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她的辛勤劳动和宣传保护环境,村民们渐渐提高了环保意识,不再乱扔垃圾,家门口越来越干净了。
据寺沟村村支书朱良才介绍,村委会身后的小游园所在地,十几年前村民开始在此处倾倒垃圾,形成了一个垃圾沟,2015年,村里结合寺沟村美丽新农村建设项目,对垃圾沟进行“改造”,实施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提升工程,修建花坛50个,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株,展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林路相嵌、小桥流水的绿色田园风光。
不仅是寺沟村,在全区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中,四十里铺镇洪岳村也发挥摄像头作用,打造成了环境优美的绿色长廊。
洪岳村村委会主任刘正武介绍说,2016年,村上自筹9万多元,建成了一个由36个摄像头组成的视频监控系统。由村里16名环保专干轮流值班,监控村道环境卫生状况,只要发现有倾倒垃圾,值班人员会立即指派保洁人员前往清理,努力做到垃圾不落地。
据崆峒区全域无垃圾办公室副主任兰勇虎介绍,崆峒区在全域无垃圾治理中,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城乡接合部、小城镇、村庄、集镇、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等地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以“三堆”清理、陈年积存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整治、村庄绿化、白色污染治理等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先后在农村地区配置垃圾桶6500个,三轮车560辆,压缩车24辆,勾臂箱30个,配备保洁员706人,负责全区17个乡镇(230个行政村)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环卫设施投资改造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农村地区累计完成清洁家园1588户,铺油硬化道路7.3公里,清洁道路133.2公里,整修道路边沟37公里,栽植绿化苗木4.75万株,清理墙体各类违法小广告2591面,清理各类垃圾1万余吨。
划片包干 城市管理精细化
农村的环境改善了,城市环境更要提升“档次”。今年以来,崆峒区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突击型”向“长效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其中采取责任划分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所有社区划片包干,设置多名网格员,明确责任片区、整治任务,做到全域无垃圾治理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平凉市民刘亮说,他居住的小区内,经常可以看到社区环卫人员的身影,他们提着清扫工具,对墙面上的“小广告”进行清理,环境好了,居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
“每周五的下午,我们都形成了大扫除的习惯,在搞好本单位环境卫生的同时,还走上街头,帮助环卫人员捡拾垃圾、清洁马路护栏。”崆峒区全域无垃圾办公室工作人员熊娜说。
同时,崆峒区努力做到清扫保洁精细化。“崆峒区将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纳入环卫清扫保洁,投入清扫保洁作业人员535人,在重点区域和城区主干道落实24小时严管、18小时动态保洁措施,在城区次干道落实全天16小时动态保洁措施,在城区街巷道路实行专人保洁和12小时动态保洁,在城乡接合部支路及背街小巷落实‘一次普扫、分时段巡回保洁’制度,实现了路面无积存、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持续加大垃圾收集清运力度也是城区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崆峒区投入垃圾清运作业人员153人,在城区设置垃圾斗251个,对中心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经营门店、分散居住的居民小区、宾馆、商场、餐饮娱乐场所及无物业楼群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做到垃圾随有随清、随满随调,今年累计处置生活垃圾4.6万吨,处理率达到100%。
“经过全民努力,城区街道清爽多了,空气质量也好多了。”市民马小虎说。
改变方式 垃圾处理更环保
垃圾收集清运后,如何处理得更加无害环保?记者在位于平凉市郊区的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找到了答案。
“工厂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10万吨,整个处理都是在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有害气体,我们工作时都不用戴口罩!”在垃圾处理车间操作室,行车操作员李文斌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向记者介绍。
如今,崆峒区所属的中心城区和各乡镇收集的垃圾,都统一转运至平凉海螺水泥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过去的填埋处理转变为焚烧处理,避免了垃圾填埋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对节约利用资源、优化人居环境意义重大。
据介绍,水泥厂利用水泥窑资源化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是崆峒区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投资引进的重点城市公用设施项目。
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豪介绍说,采用世界首创利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理生活垃圾技术,与传统的填埋处理、堆肥处理和垃圾发电处理方式相比,具有垃圾无需分拣、充分降解二噁英、没有异味扩散、固化重金属、建厂选址无特殊要求、环保控制标准先进及同步消化污水等独特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整个过程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项目运营后,截至目前已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5万吨,处理城市餐厨垃圾200吨。
同时,崆峒区还引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成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生产线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可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
相关新闻
- 2018-11-24【改革开放40年】“牛产业”拓宽崆峒区富民路(图)
- 2018-11-22平凉崆峒区:拔穷根 摘穷帽 书写百姓“致富经”
- 2018-11-22平凉市崆峒区 “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
- 2018-11-15平凉崆峒区:唱好健康扶贫“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