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陇尚记忆(16)】村支书杨科年:打造临泽县第一村的带头人

18-11-01 11:0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任磊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作者:倪绿周

  祁连山脉的北麓,流淌着一条河,叫黑河。作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河水的冲击形成走廊平原区,甘肃省临泽县芦湾村就地处黑河中游的北岸。

  就是这样一个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笔者之所以把芦湾村的发展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杨科年在成为芦湾村的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要让全村人吃饱饭,要让全村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这信念,支撑着杨科年带领芦湾村的群众,从当年的土坯房住进了现在的小康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新农村。2006年,芦湾村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村集体收入达30多万元。

  就是当初的一句承诺,30多年来,杨科年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创造了临泽县第一村的奇迹。

  改革开放前,芦湾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濒临黑河,芦苇丛生,盐碱遍地。常是风来尘土扬,雨里烂摊场,群众叮当响。面对贫困,大家都在思考,在想,在问,也问别人,但终究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当时,年轻气盛的杨科年走东家跑西家了解群众的思想,并把自己掌握的情况随手记在口袋里旧笔记本上。估算了村里的“积累”,总结出九个字“底子薄、人心散、无动力”。

  1976年,刚刚上任的杨科年发现,生产队每年分给群众的粮食人均不足100公斤。面对困境,村里的一位老人对他说:“科年啊,这辈子要是能把白面馍馍吃饱,我就满足了!”杨科年听了心里难受。

  的确,穷则思变。1977年春,杨科年率先进行当时认为“大逆不道”的改革,在全村实行责任制到劳动力的生产责任制,把土地分到劳动力,工分分到地块。秋后,按全村平均值上交粮食,超产归个人。此举动调动了群众农业生产积极。当年,芦湾村生产粮食23.8万公斤,亩均102公斤。

  这个破天荒的举动,有被“斗私批修”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提起这件事,杨科年说:“我那是只为一个念头,只要让全村人吃饱肚子,就是挨批挨斗也值得”。他的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大集体“上地一头龙,干活一窝蜂”的现象。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遇事不慌”。

  种地打粮,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根本。

  为了让群众多种地种好地,杨科年带领群众拦河筑堤,栽柳护岸,硬是把“黑河发水水汪汪,黑河没水碱茫茫”的芦苇滩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他积极引进推广旱育稀植水稻种植技术,新增高产稻田600亩,亩均收入增加到1300元左右。几年后,群众手中有了余粮,不再为吃粮发愁。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又引导群众利用空闲庭院做增收文章,动员群众在家门外两侧种植葡萄,前院种植果树,后院发展养殖业,使庭院经济每年让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芦湾村也被命名为“全国庭院经济发展专业示范村”。

  思路决定发展,发展改变命运。

  全力打造第一村,就是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

  当村干部多年杨科年深知,农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只有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农民才能明白你的苦心,心里才能记得你的好。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没有底气。杨科年明白,只有集体经济增加了,村上才能为群众办实事。于是,他多方调查,萌生了一个想法:办企业。

  1998年,杨科年多方筹资1万元,从湖北引进技术人员,办起了芦湾村第一家企业——瓶盖胶套厂。刚创业天不随人愿,初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从不认输的杨科年又谋划着办面粉加工厂,他通过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办面粉厂的想法得到群众支持,在村民大会上他做出承诺:“企业办成了大家受益,办砸了,自己砸锅卖铁,也要把群众的集资款还上”,经过半年时间的建设,生产2000吨的面粉厂顺利投产。为了打开销路,杨科年随送货的大卡车到西宁、兰州等地,既当“销售员”又当“装卸工”。有一次为了赶路送产品,他两天只吃了一顿饭。

  1992年,杨科年又用面粉厂的积累办起村砖厂。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他又先后办起了筷子厂、瓶盖厂、石英砂厂、胶合板厂,使村办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350万元以上,2004年芦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14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8倍,村办企业还吸纳24名残疾人就业。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老百姓有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真心为百姓干实事,就是要让村环境美起来,干部形象树起来。杨科年用发展集体经济的收入,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修建学校、通自来水、道路硬化,在全县率先建起了生态文明村,有320多户建起了“五位一体”的生态家园。走进芦湾村,高效林果,暖棚养殖,小康住宅,户用沼气,卫生厕所,居民点的葡萄长廊长达数公里,种植松树等常青树,还配备垃圾桶垃圾车。200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临芦湾村,对芦湾村生态家园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乡亲们富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芦湾村成了全县率先建设生态家园的示范村。为使致富增收与精神建设同步前进,在投资建设农科教大楼时创办了农民文化学校、党员活动室和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电教设备和各种图书,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受到教育。通过举办评是非、树公德、倡文明等活动,为生态家园建设注入文明新风的内涵。

  多年来,杨科年用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的信任,用无私奉献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到芦湾村和村民交流,在他们笑脸上感受到芦湾村的变化,感悟着芦湾村前进的步伐,感悟着杨科年为芦湾村的发展建设所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感悟着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情怀与胸怀。

  2007年8月23日,在感动临泽十大人物颁奖大会上,在百姓中传播着温暖的芦湾村党总支书记杨科年第一个上台领奖,朴实的村支书捧着奖杯,铿锵有力地说:把群众当亲人,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是我一生的追求。

  平凡的人生,坚韧的品格,不灭的希望,他用30年的人生追求书写出时代的精彩,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品格,走出了属于他的那份尊严和荣誉。芦湾村先后被中央文明委,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文明创建先进村”。也被文化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命名为“先进基层组织”“模范村委会”等光荣称号。杨科年被评为全省“十大陇原骄子”。

  如今的芦湾村,已成为环境美、生态美,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新村。在芦湾村,你会看到村道平坦整洁,房舍排列有致,路边树木成行,一条笔直的马路伸向远方,现代文明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谈起这些变化,杨科年欣慰地说: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正因为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们的探索,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

精彩推荐

  • 瓜敦高速公路养护人——甘当路石保平安(图) 瓜敦高速公路养护人——甘当路石保平安(图)
  • 酒泉阿克塞大苏干湖晚秋美景(组图) 酒泉阿克塞大苏干湖晚秋美景(组图)
  • 酒泉肃州区第一、第二污水厂污泥设备已完成联动调试(图) 酒泉肃州区第一、第二污水厂污泥设备已完成联动调试(图)
  • 酒泉肃州区:游客观看“醉美印象”摄影大赛作品(图) 酒泉肃州区:游客观看“醉美印象”摄影大赛作品(图)
  • 【陇尚记忆(16)】村支书杨科年:打造临泽县第一村的带头人 【陇尚记忆(16)】村支书杨科年:打造临泽县第一村的带头人
  • 酒泉阿克塞县妇联举办2018年“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培训班(图) 酒泉阿克塞县妇联举办2018年“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培训班(图)
  • 甘肃: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10亿贷款助推兰州牛肉面飘香世界(组图) 甘肃: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10亿贷款助推兰州牛肉面飘香世界(组图)
  • 【啄木鸟说纪】扶贫项目岂能打折扣搞变通 【啄木鸟说纪】扶贫项目岂能打折扣搞变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正式挂牌 宋亮出席揭
2   甘肃省电子政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平凉召
3   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牌成立 李斌出
4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挂牌
5   【飞阅甘肃】山丹马场:收获燕麦草 收
6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主任会
7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挂牌成立 常正国出席
8   图解:高考11月1日开始报名 6类人不得
9   “双安双创”牢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
10   唐仁健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32次常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