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保险业从弱小走向壮大为普惠民生增加保障“砝码”
原标题:我省保险业从弱小走向壮大为普惠民生增加保障“砝码”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神州大地,各行各业都在变革中经历着风雨,在奋斗中收获着成绩。40年砥砺奋进,我省的保险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弱小走向壮大,既有力促进了保险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0年至1995年,我省保险业独家经营、产寿混业,呈现出逐步恢复、稳步发展的特点。1995年,全省保费收入6.42亿元,占全国同期保费收入的1.35%,保险密度26.65元,保险深度1.16%。
●截至2017年,甘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66.38亿元,同比增长19.09%,是2001年(甘肃保监局成立之时)保费收入(22.89亿元)的16倍。赔款与给付支出119.18亿元,同比增长8.96%,是2001年赔付支出(7.18亿元)的17倍。
●我省农业保险支农惠农作用明显,保险覆盖面逐年提升,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50.5万户,全年支付赔款6.81亿元,受益农户134.5万户。农房保险承保户数达到79万户。目前我省农险发展规模达到9.25亿元,位居全国中游,西北五省第二。
●我省保险业在全国比较早地全省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员稳步保持在2200万人以上。截止2017年我省大病保险为22.03万群众支付补偿7.49亿元。同时,推动出台大病保险与民政医疗救助体系衔接政策,使绝大部分人不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早期:很多人不知保险为何物以为保险就是保险柜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设立,首先在兰州市开办保险业务,这是我省保险业务正式恢复的标志性事件。38年前,商业保险市场才刚刚起步,市民对保险的认识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很多人不知保险究竟为何物?
“1982年我进了保险公司并成为一名保险业务员,当时市民对保险几乎没有概念,我们展业时说到‘保险’二字,要么不被理解,要么被误认为是在推销保险柜,要么因为保险关乎生老病死,会被人理解为不吉利的事,不招人待见。记得当时我们去厂里推销保险,厂领导还没等我们说几句就告诉我们不要保险柜。我们解释保险不是保险柜,对方便不耐烦地说办什么保险,企业需要办保险吗?我们紧接着告诉对方,如果遇到水灾、火灾什么的,万一出现机器毁损停机等问题买了保险就能得到赔付,可厂领导的答复就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扯淡’!”方齐家在我省保险圈儿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在与记者分享最初的展业经历时笑了,似乎感觉当时的情景已然历历在目。
采访中,记者在很多老一辈保险人的口中都听到了“马灯精神”,那是九十年代保险展业人员吃苦精神的体现。当时,很多营销员为了普及拖拉机保险,提着马灯挨家挨户地做动员宣传,有些业务员为推销汽车保险,会在加油站一遍遍地给车主介绍车险产品带来的保障,非常敬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屈指可数,相比于现在提供的保障也比较单薄。例如重疾险刚开始只有十种,后来增加到二十五种、三十二种,到现在的上百种,还增加了轻症豁免的功能。以前对于一个保险产品我们跟同一个客户沟通很多次他都不会投保,现在有些客户从网上看到产品信息后会主动联系我们买保险。从业三十多年的魏怀艳告诉记者,在他三十多年来的从业经历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市民的保险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保险观念已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购买,而保险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标配,并将其作为个人及家庭保障理财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截至2017年底,我省辖内保险公司总资产761.36亿元,全年提供风险保障达到20.21万亿元。全行业吸纳就业15.2万人。2017年12月29日,全省第一家法人保险主体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开业。保险业逐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发展:从恢复走向成熟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兰州市场上较早的保险业务主要是企业财产保险和铁路货运保险,其中涉及兰炼的石油公司和兰化的化肥运输的保险缴纳的保费都能占到全省保险费中很大的份额。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前,保险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财政属性的保险理论和模式。由于当时的保险体制还不活,甘肃的保险公司也仅有一家,其主要的业务多为集体或者是企业的大单,很多单位都采用集体承保的方式参加保险,个人业务所占的比例相当小。”谈到我省保险业的发展,原省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魏建邦接受记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记者了解到,1980年至1995年,我省保险业独家经营、产寿混业,呈现出逐步恢复、稳步发展的特点。1995年,全省保费收入6.42亿元,占全国同期保费收入的1.35%,保险密度26.65元,保险深度1.16%。
1996年8月28日,中国人寿兰州市分公司在国贸写字楼成立了我省首家寿险营销服务部,它的成立为全省人寿保险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省保险业开始进入分业经营阶段,保险市场呈现出产、寿险分业经营,保险机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此后的12年时间,更是改革开放后全面高速发展时期,而保险营销体制的引入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步放宽保险经营领域、业务范围、公司组织形式等。2001年以来,大批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保险经纪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也陆续成立,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丰富了保险市场。此后的发展中,我省保险业进入稳健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甘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66.38亿元,同比增长19.09%,是2001年(甘肃保监局成立之时)保费收入(22.89亿元)的16倍。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22.54亿元,同比增长12.24%;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43.84亿元,同比增长22.85%。赔款与给付支出119.18亿元,同比增长8.96%,是2001年赔付支出(7.18亿元)的17倍。
-成绩:亮点频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甘肃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省保险业在为重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服务支农惠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金支持方面,甘肃保险业积极推动“险资入甘”,支持我省重大基础项目建设。2017年,引入项目26个,到账保险资金102.53亿元,累计共有72个项目获得保险投资380.14亿元。
我省农业保险支农惠农作用明显,保险覆盖面逐年提升,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全省农业保险共开办有玉米、马铃薯、牦牛等11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和中药材、苹果2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肉驴、鸡、西甜瓜、枸杞、高原夏菜、葡萄、肉牛、肉羊等特色保险,全省农险品种接近3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2017年,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50.5万户,全年支付赔款6.81亿元,受益农户134.5万户。农房保险承保户数达到79万户。目前我省农险发展规模达到9.25亿元,位居全国中游,西北五省第二。
在服务改善民生方面,我省保险业在全国比较早地在全省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员稳步保持在2200万人以上,罹患大病的参保群众保障水平普遍提升了10-15个百分点,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从5000元降至3000元,推动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30元/人提高到55元/人,对大病患者自付合规费用超过3万元部分出台再报销政策。取消门诊慢特病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同时,推动出台大病保险与民政医疗救助体系衔接政策,使绝大部分人不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我省大病保险为22.03万群众支付补偿7.49亿元。此外,针对农村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和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甘肃保监局指导保险机构创办“两保一孤”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引导“两保一孤”保险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覆盖全省深度贫困县达54%。“两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险试点累计覆盖163万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超585亿元,累计支付保险补偿5123.32万元。推动税优健康保险试点工作,2017年全年为758人提供3.12亿元的保险保障。推动残疾人、精神病人、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特定保险试点。持续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43.91万人提供风险保障395.95亿元,赔款支出3881万元。□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薛晓霞
相关新闻
- 2018-10-22张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政策解读
- 2018-10-18甘肃省进一步加强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鼓励承包单位为施工人员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 2018-10-18兰州市公示第四批拟发放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
- 2018-09-25甘肃省制定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工作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