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故事(28)】荒场村的新希望
原标题:荒场村的新希望
一条黑河两岸川,要进荒场先翻山。对于泾川县太平镇的荒场村来说,致富是个沉重的念想。
杜双良已经73岁了,从“家里男女老少都挤一个炕”的童年,到半明半暗的一家人住“表兄家的五口旧窑”,杜双良完成了成家立业。老人家现在居住的一方院子坐落在山腰,二层烤烟楼已经废弃,一分地的菜园里玉米和大豆沉甸甸地垂在梢头,回家度假的六个外孙正在院子里丢沙包,跳房子。
“现在生活好到哪里去了,娃娃们没吃过一天苦”,杜双良看着外孙们,满眼慈爱。
十几年前,杜双良家的两个女儿,家里买不起雨鞋,冬天过河挽起裤脚,抹上一层最便宜的棒棒油用以防水避寒。
一斤洋芋城里一块,拉到村里就是一块五。
一直到2013年,精准扶贫的项目铺到村里,荒场通上了柏油路。杜双良眼看着路从村口一直铺到了河南边的山脚下。阻断两岸的黑河上,架起了一座水过面桥。
合龙那天,杜双良在桥上杀了一只公鸡祭祀河神,“水是河神管的,我们改了水,要敬河神,让他认下这座桥”。
这座被荒场认下的桥上,驶过了拖拉机,为河南岸的农作物收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再没割过麦了!”杜双良说。
听说镇上开始搬迁,杜双良伸长了脖子盼着,眼看着邻村个个搬迁修了集体房,杜双良羡慕地睡不着觉。
“我天天追着(村)主任问,还到镇上问过政府的人”。杜双良的企盼在今年3月有了着落——荒场村120户贫困户整体移民搬迁,在川地统一规划修建小康屋。杜双良第一个报了名,按照政策一户人掏了一万五就修下了7间砖瓦房。
镇村干部动员群众拆除危旧庄基,倒兑了土地102亩,通过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组团式建设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村里一共修建了113处住宅,为孤寡贫困老人们修起了幸福大院。
现在,新建的村部、农家书屋、电商等公共服务点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渐渐成形,村里配套修建的卫生所及便民超市5间大房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础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买日常用品也不用等赶集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有健身设施和乡村舞台,荒场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最让村民们感到实惠的是“三变”带来的变化,村上组织起了合作社,总共流转了1212亩山核桃地和1890亩油用牡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劳务输转62人,贫困户既可以获得以每年每亩58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地里打工增加劳务收入。易地扶贫搬迁的120户人家和6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将产业扶贫资金户均1万元配股,入股鼎康牛业公司,年底收入保底分红。
黑河两岸不变的大山不再是负担了,又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希望所在。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杜双良期待着搬迁的日子,“搬下来还是要看自己呢,赶上了好政策,自己也得争口气。”
相关新闻
- 2018-10-10荒场村的新希望
- 2018-10-03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之路——武威市精准实施“八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综述
- 2018-10-03【三年决战奔小康】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之路 ——武威市精准实施“八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综述
- 2018-09-29新丝路 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