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扶贫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武威古浪县推进产业扶贫综述
原标题:发展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古浪县推进产业扶贫综述
经过治理后的古浪县八步沙,绿树葱茏。甘肃日报通讯员刘忠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武威市发展基础最弱、贫困人口最多、人均财力最少、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古浪县突出抓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加快发展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林果业成为摇钱树
进入7月,古浪县民权镇台子村的张兵文就没闲过。他承包种植的38亩枸杞林今年已进入盛果期,大规模采摘刻不容缓。
“最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实在是太忙了。”正在枸杞田里忙活的张兵文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收拾好采摘筐、秤等家当,就往枸杞地里赶,有时候在他到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采摘了。
“前两年枸杞挂果少,还得雇人来采摘。今年附近村民自己就赶来了,用工基本不愁。”张兵文说。
2015年,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台子村将张兵文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每年张兵文都会种些相对“值钱”的作物,但无奈“独木难支”,规模小、收入少不说,种植技术、加工销售都是大问题。
2015年,民权镇引进宁夏中宁县枸杞种植企业,成立古浪东杞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枸杞产业合作社。经过深入宣传发动、认真算账对比、党员示范带动,台子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带领60多户群众集中栽植枸杞720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6000亩,建成万亩出口型枸杞种植基地。
紧抓这个有利时机,张兵文放下包袱,大胆尝试,承包了38亩地,种植了枸杞。“以前没有技术,没有销路,根本不敢大规模种植,现在有公司和合作社作支撑,心里有底多了。”张兵文说。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过去,台子村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增收乏力,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找到根植于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路子,台子村的答案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这里靠近沙漠,气候和土壤都很优越,适合发展枸杞产业。”东杞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刚说。
随着精准扶贫产业政策的实施,台子村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如今,像张兵文一样的贫困户已通过发展枸杞产业如期实现脱贫。与此同时,台子村万亩出口型枸杞基地还增加了周边乡镇贫困家庭的收入。
近年来,古浪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深入推进以优质梨、枸杞、红枣为主的经济林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经济林基地37.94万亩。到2017年,全县已扶持建设发展经济林后续产业项目47个,扶持项目资金413万元。通过后续产业增效和示范带动,逐步推动建立集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戈壁农业开启脱贫路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古浪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实施了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7年底,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成绿洲生态移民小镇和11个移民点,搬迁群众达到6.24万人。
6万多名移民群众如期实现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戈壁农业是出路。
2017年,古浪县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建设戈壁农业6060亩,其中日光温室2539座,钢架大棚491座。目前,日光温室已全部定植,主要种植品种为辣椒、番茄、西瓜、甜瓜等,预计每棚收入1.8万元。在戈壁农业发展当中,古浪县通过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形式,结合“三变”改革,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王云财过去是古浪县民权镇红旗村村民,两年前搬迁入住西靖镇为民新村。在古浪县惠农政策引导和示范户的带动下,他在为民新村千亩日光温室示范点发展日光温室,有了自己的产业。“在山里时就是靠天吃饭和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家门口经营两个棚,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的稳定收入。”王云财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浪县从实际出发,以突破产品特色和追求优质高效为目标,制定了适合移民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的规划。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日光温室蔬菜发展体系,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移民区自然气候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目前,黄花滩移民区日光温室已逐步建立起政府、农民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投资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区日光温室的发展,农民建设日光温室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在戈壁滩上种蔬菜,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看来,发展戈壁农业大有可为!”古浪县成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常年告诉记者,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日光温室300多座,农户把日光温室作为资产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经营,合作社按照每座日光温室每年最低3000元的标准向入股农户分红。
“农户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每月领取固定工资,现在合作社用工已达80人。”严常年介绍,农户在务工的同时,还能学到技术,为将来自己种植打下基础。
黄花滩移民区的群众,大多从南部山区搬迁下来。对他们来说,发展戈壁农业,经营日光温室是“新鲜事”。针对移民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有限、日光温室种植经验不足等实际,古浪县专门成立了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办公室,从农牧部门抽调业务精兵常年驻点开展技术服务,从规划放线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墙体建设到扣棚定植,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为群众种植日光温室提供技术保障。
“为提高日光温室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我们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古浪县园艺站技术人员陈立宏告诉记者,2017年,在戈壁农业示范区建立日光温室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基地5处,试验日光温室20座,引进番茄作物等新品种21个。引进和推广了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自动化温控设备等综合组装配套新技术13项,全县日光温室新品种应用率达100%。
发展戈壁农业,最大的制约是缺水,关键在于节水。针对移民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实际,古浪县在发展戈壁农业时注重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所有日光温室均配套了滴灌设备,每座日光温室种植一茬的用水量由原来的360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今年,又与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引进黄沙基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10座日光温室进行试验示范,理论上每座日光温室种植一茬用水120立方米,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据了解,古浪县将把戈壁农业建设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的重点,突出戈壁荒漠资源及水、光、温、土壤等资源特点,以西靖镇、黄花滩镇、永丰滩镇等北部荒漠区域为重点,大力推广以钢架大棚为主的日光温室。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戈壁农业2.2万亩,新增蔬菜、食用菌等优质绿色园艺作物产量4.4万吨,增加农业产值2亿元,实现“种好一座棚,脱贫一户人”的目标。
相关新闻
- 2018-10-11发展扶贫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武威古浪县推进产业扶贫综述
- 2018-10-10庆阳宁县平子镇 产业扶贫提振群众脱贫信心
- 2018-10-10庆阳宁县平子镇 产业扶贫提振群众脱贫信心
- 2018-10-09扶贫产业有效增强张掖市脱贫攻坚内生动力